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因为经常担任湖北电视台公共频道直播节目《新闻全天候》的现场评论嘉宾,而被同事们问长问短.一些同事非常好奇,我是怎样在新闻节目中发表评论的?我告诉他们,《新闻全天候》晚上七点半正式开播,我一般七点钟左右到电视台,然后在化妆间简单修饰,到五楼的新闻直播间等待切入新闻画面.  相似文献   

2.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一种时尚在媒体出现,那就是以时评身份登场的新闻评论版面,其在媒体的发展态势,用诗人岑参的这一千古名句来形容,实在是恰如其分。应该说,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风靡媒体。《新京报》、《广州日报》、《青岛早报》、《珠江晚报》……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既有各级党报,也有都市报,全国众多媒体以各自的方式开办了时评类版块,且这些版块大都处于二、三版等十分重要的位置。令人鼓舞的是,时评类稿件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其影响力也愈…  相似文献   

4.
关于“时评”的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评,不是四平八稳的专论,也不是自由联想的杂感、随笔、旁敲侧击的讽刺;它是面对新闻事实本身的一个毫无避让的回答:这事儿,我怎么看。它是清晰的判断形式,是针对这种判断的有效率的表达。   时评的核心是判断 时评的基本内容无非事实与道理。在时评的结构中,“事”与“理”的关系,就是判断关系。什么是判断呢?普通逻辑告诉我们:“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新闻进行认识。判断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价值。 对一件事随便说点什么是容易的,但对一件事作出判断,则是难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5.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中国新闻界出现了一种“时评现象“,专家称之为“时评勃兴“.……  相似文献   

7.
刘嘉莹 《新闻世界》2014,(5):211-2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重庆晨报》2013年10月15日—11月15日的"今日时评"版为研究对象,按照评论内容、来源及倾向性对这些评论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出晨报评论内容丰富、平民化等特点,并对该报时评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华时评"是新华社国内部于2001年开始设立的专门播发评论类稿件的专栏,播发包括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和记者署名文章在内的各类评论稿件.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文本的选题、论点、论证过程等部分的分析,对"新华时评"专栏评论文章中的信息含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郑晓燕 《新闻界》2006,(5):132-132
评论,特别是系列评论,在媒体中往往是弱项,尤其是书面语言写作和表达,值得探讨和优化。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发表后,《人民日报》积极迅速反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在第一版重要位置连续发表六篇评论员文章,从不同侧面较为全面地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作了阐述。笔者认为它们展示了系列化新闻言论写作的感性、理性和审美性的综合魅力,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条撰写和传播组合性评论的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10.
时评兼有新闻和评论的特点,必须在保证依据的事件和话题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形成恰当的情感判断,在以事究理、依理评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理性判断。时评的吸引力、说服力和竞争力取决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较之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更显平易近人,较之新闻述评更能给受众以思考和启发。以情动人,激发情感共振,要充满激情、展露真情、彰显温情;以理服人,追求见解共鸣,要就事说理、依理说事、依事究理;协调情理,实现化合反应,要以理驭情、用情说理、情理交融。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受众意识。真正确立了受众意识,写作时评时就会努力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11.
王冰 《中国地市报人》2013,(10):119-120
尽管有人把时评归于一种"脑残文体",未必完全符合事实,但时评这类新闻评论的文风,当下确实出现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流弊",那就是:一些时评作者习惯于"望文生义"———翻一翻报纸,看一看帖子,把一篇新闻报道琢磨几遍,就匆匆下笔、滔滔而论。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不留神,难免会有偏激、偏颇之论,难免会有"蜻蜓点水"之论,或者"隔靴搔痒"之论,甚至出现谬论,"望文生议"也就变成了"望文乱议"。概而述之,"望文乱议"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是党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手段。《徐州日报》始终高度重视新闻评论工作,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写作路径。本文以《徐州日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为例,对党报新闻评论写作成果进行总结思考,认为应深刻把握新闻评论写作两个关键维度:即党报新闻评论写作的“重”与“轻”,做到既要保证新闻评论思想的深度,同时又要确保文本表达的轻盈。  相似文献   

14.
刘国华 《记者摇篮》2008,(10):12-13
会议报道是党报报道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关会议更是如此。有的会议召开本身就是重要新闻;有的会议富含重要内容;有的会议参会人员令人关注;有的会议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等等不一而足。纵观目前我们的党报会议报道,普遍不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会议报道形式几乎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序”他文章。  相似文献   

15.
王雷 《军事记者》2011,(11):33-34
新闻标题的目的和作用,在于揭示新闻内核、评价新闻,表达作者和编者的立场、观点和意向。新闻标题是否简洁明了、醒目抓人,是衡量编辑新闻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当一名合格的编辑,就要舍得在制作新闻标题上下功夫。刊登于2011年8月23日《前进报》一版头条的消息《墙上的星星会说话》这个标题,就体现了编辑良好的业务素养和综合素质。稿件见报后,在基层官兵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军区政治部首长在送审报样上批示:这条新闻抓得好,题目尤其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开辟的青年话题言论版,形成我国新时期报纸言论版观点传播的首轮影响力。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  相似文献   

17.
在资讯全球化迅捷传播的今天,时评作者固然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获取全局性的重大新闻题材,并对其进行分析点评,但这也会带来一个不容回避的"同质化"问题——我们注意到,每当一个重大新闻事件通过网络形成传播覆盖后,时事评论总会在第一时间如影随形地出现,其中很多不仅题材趋于雷同,观点也十分接近,这就导致读者翻看各家报纸时,往往会发现其"评论"版面的文章存在不同程度的"千文一面"现象.长此以往,很多时评就成为满足读者一时之需的"快餐食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却因缺乏个性而经不起咀嚼、品味和深思。  相似文献   

18.
时评是报纸评论的一种。应时代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时评,与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相比,具有快捷、灵活等优势,特别是时评的监督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因而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报纸发表时评受出版周期限制,因此比起网络评论来不免多受一些掣肘.尽管在发表时评方面,报纸“跑”不过网络,也不如网络“跑”得轻松,但这不是报纸“躺倒不干”的理由.报纸是守望社会的“雷达”,一份有操守、有良心的报纸,面对重大事件、热点新闻不应该沉默不语,或者过于“沉得住气”.  相似文献   

20.
黄永礼 《新闻世界》2011,(11):31-32
社会转型期,新闻时评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等特点,以及贴近性风格,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但在其繁荣发展的同时,“同质化”现象趋重,影响了时评的社会传播效果。因此,需要不拘一格提高说服艺术,另辟蹊径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深度挖掘提炼,构建开放时评格局,提高时评的可读性、引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