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难记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传承灾难记忆有利于从中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推进社会突发灾难应对机制的建立,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灾难记忆的重要方式。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探索日本震灾数字档案参与灾难记忆构建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灾难事件数字档案的建设情况,从加快灾难记忆构建、完善资料收集、促进多元主体共建、加强档案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对我国相关工作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记忆的角度审视档案,探讨了在当前大发展的背景下实施城乡一体化记忆工程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档案部门是实施城乡一体化记忆工程的重要参与者,以及城乡一体化记忆工程对档案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个人数字化记忆的安全保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视个人记忆并将其纳入社会记忆保护体系,对于构建和传承集体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档案作为社会记忆重要载体,在社会记忆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梳理已有的定性社会记忆构建方法,剖析社会记忆构建要素,探索档案数据化趋势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定量社会记忆构建方法.着重分析了基于档案数据形态的社会记忆构建子模块,即外部工具辅助和核心数据分析两部分,以期为从细粒度层面构建社会记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记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亚太地区各民族记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进展的基础上,从与世界记忆工程保持一致、宣传力度较大、记忆名录层次丰富三个方面总结了成绩,从参与度、合作度、网站建设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最后,本文从宣传、合作与网站建设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推进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历史文献纪录片成为了贮存社会集体记忆的重要“电子档案”。文献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借助翔实史料和拍摄素材,全面回顾战争历程,全景式还原历史原貌,以历史文献纪录片的方式进行记忆建构;通过多维角度呈现个体记忆、发掘资料建构全景记忆、连接当下构筑文化记忆等方式,全方位建构了抗美援朝战争生动而厚重的记忆图景,有助于完善集体记忆、唤醒时代精神、建构民族认同,并为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邵鹏 《当代传播》2012,(4):26-28
人类曾过度强调个体的脑力记忆,其实两人间的结构性交互记忆、群体间的合作性记忆以及借助科技的渠道性、媒体性记忆似乎注定要为记忆带来革命性变化。个体记忆、群体记忆和媒介记忆共同构成的交互记忆系统,不仅影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影响大众媒介传播。于是,了解、掌握交互记忆系统背景下媒介记忆的独特性以及媒介记忆与个人记忆交互关系所产生的利弊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记忆项目通过口述文献、影像文献的采录和专题资源的建设,能更深入地抢救记忆,更全面地保留历史。国家图书馆2012年启动中国记忆项目,以我国现当代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作为工作内容,建立记忆资源库,为国家保存记忆资源。经过三年的工作,项目已经进行了部分记忆资源建设,形成了相关的标准规范,并针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出版、展览、讲座等方式的推广探索。  相似文献   

9.
贾磊磊 《现代传播》2022,(7):95-101
电影通过叙事的方式让公众记住国家的历史,并且将这种历史转化为人们的一种集体记忆。集体记忆实际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情感指向,它更多的是属于伦理与心理范畴。集体记忆是点燃民族历史的“灵魂蜡烛”。再现性电影是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电影是建构国家历史集体记忆的“历史印章”,同时也是留存民族国家历史痛感记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谢文群 《档案》2013,(4):13-16
档案记忆是国家记忆的重要构成,也是国家记忆建构的重要资源。在国家记忆建构中,档案具有也能够发挥巨大的正能量。认识发现这种正能量,及时释放输送这种正能量,不仅关乎档案的价值及其功能实现,更关乎国家认同、国家主权和国家发展,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每一座特色历史建筑都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建构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空间媒介,因此探究城市特色历史建筑的文化记忆建构与保护发展路径,始终是社会与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议题。文化记忆被激活与回忆的过程,就是被建构的过程。因此,从文化记忆的理论构型出发,对福州特色历史建筑进行记忆再现与叙事展开,挖掘其背后深藏的文化记忆与深厚的史学价值,再借助象征性文化符号与文化实践活动,探讨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路径,以期提高群体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促进福州文化记忆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记忆作为人们对共同记忆的认知和重构,在人类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工作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本文主要围绕档案与社会记忆两者展开研究,首先从两者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相结合产生的档案记忆理论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对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呈现的关系以及建构功能进行阐述,探究档案对于构建社会记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引导意义,进而提出社会记忆的构建需要理论与实践统筹共同发展。通过从社会记忆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档案的功能与价值,可以促进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熟的理论中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并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内涵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产生了大量网络信息,成为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档的形式保存网络信息,是保存网络中的社会记忆,构建完整社会记忆大厦的重要举措。遗憾的是,作为社会记忆构建主体的档案部门,却并未予以很好的关注和实施。本文将从社会记忆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主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我国档案部门如何存档网络信息,并分析其中面临的问题及突破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档案记忆研究不只是一种理论观点、一种理论解说,它对阐释理解档案现象、探讨解决档案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档案记忆工程、媒体对档案记忆展演、国家记忆传承、档案部门构筑社会记忆、档案学理论创新等5个方面对档案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以表明“走进记忆之门”的档案学,还要进入记忆的堂奥。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保护“城市记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记忆的存储器,保护城市记忆是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如何征集、保存、积累、开发和利用城市记忆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记忆”的收集、整理既是对城市发展历史的全面保留,也是城市文明成熟的重要标志。公共图书馆作为存储、收藏和展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在重塑城市文化记忆的时代环境下,应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征集、开发、保存“城市记忆”,并根据大众的文化需求建立全面开发、综合利用机制。文章针对公共图书馆在参与“城市记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记忆”建设的工作机制,并提出了有效的实践路径,以期公共图书馆能够有效助力“城市记忆”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徐杰 《陕西档案》2022,(6):18-19
<正>档案是历史记录,是人类重要的记忆资源,是人类的“集体大脑”。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项目,档案的记忆功能再次引起社会的重视,纷纷开展了国家记忆、城市记忆、乡村记忆等一系列记忆项目建设。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记忆的丢失速度也在加剧,如何更好地构建和保护我们的记忆资源,成为记忆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记忆是对自我认知的重要依据,个体通过亲身实践和媒介这一中介物来累积记忆,并逐步架构出对社会整体的认知框架,媒介作为记忆的记录者和重要来源,媒介的直观化、通俗化呈现也为记忆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结合当下新媒体发展,梳理记忆研究的理论演进,分析记忆媒介化呈现现象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传播学界中,集体记忆研究理论越发成熟,对我国媒体与传播学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平台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媒体传播提供了快捷渠道,逐渐取代传统记忆媒介地位,促成了新的集体记忆建构机制。当前集体记忆研究的传播学取向到底如何成为全球范围的讨论热点,本文基于集体记忆与传播学理论文献,对集体记忆的研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集体记忆传播学取向发展方向,旨在推动集体记忆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林佳 《档案天地》2023,(10):44-47
<正>一、数字人文:灾难记忆建构的新方式(一)灾难记忆之内涵20世纪20年代,莫里斯·哈布瓦赫在其著作《论集体记忆》中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自此学界掀起了一股记忆研究热潮[1]。皮埃尔·诺拉从探讨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出发,创造了“记忆场”这一概念,他认为记忆场是存在于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场域,具有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三个特征[2]。有关社会记忆的研究不断深入,灾难记忆作为社会记忆中重要的类型,对其建构尤为重要。丁华东等[3]将灾难记忆理解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围绕特定自然或社会性灾难以各种媒介形式保存、传递、共享的社会框架、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