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大城市群     
2004年3月1日在北京正式面世的《(2002—20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未来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集聚.而且这三大城市群将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空间。阅读材料,回答: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1日。由海内外近百名权威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的年度《(2002——20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在北京正式面世,该报告显示:未来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集聚.而且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态势与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为代表的城市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文章根据我国三大城市群的资源禀赋、发展特征及发展态势,从引领经济增长、推动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等多个角度,对新形势下三大城市群在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及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以及城市群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延伸可以视为在梯度力的作用下城市发展要素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扩展过程,区域之间的浓度差距即梯度力由大到小的递变过程就是城市的中心性影响强度由强变弱的过程,这个方向就是城市群的发展路径,扩展过程可以分解为城市扩展要素水平流、密度流和垂直流三个层面。殊三角与沪宁杭城市群的圈层方式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城市梯级发展的证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以广州为核心的多个等级不同的城市在城市梯级发展规则下逐渐向外围扩展形成的。沪宁杭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的包括苏锡常、杭嘉湖、甬绍地区和宁镇扬等4个城市集聚带沿长江发展轴构成了中国最大城市群区域,其发展过程也遵循了城市梯级发展规则。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论文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以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为限制性因素,选择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三大城市群的平均水平作为目标城市群,分别计算中原城市群相应指标的虚拟值和各个虚拟值占目标城市群相应指标的比重,经过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经济是不整合的.  相似文献   

6.
提高城市群综合实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安徽省很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研究三大城市群经济密度、经济密度变异系数和综合经济实力发现:合肥的经济密度高居全省第一位,且与省内其他城市差距显著;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差异较大,皖江城市带最高,皖北城市群最低;除皖江城市带外,其他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呈增大之势;城市的工业发展越好,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分越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城市化将在三大类地区发生。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城市群和城乡一体的格局,二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三是中西部地区已形成产业支撑能力的城市和有资源开发潜力的城市。十堰作为中西部结合带并且有汽车优势产业和水电、旅游等优势资源支撑的城市,必将成为中西部结合带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地区,但即使如此,也应该遵循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环湖城镇带。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冀中南地区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群将成为这一地域发展的主要形态。河北省环省会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应采取“一核两区、一主两副”的轴带式发展模式。其城市群发展应建设成为:以石家庄为核心城市,以邯郸为副核心城市,以邢台、衡水为次中心城市,以10个县级市、39个县城镇和20个重点镇为地方性城市的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所述的珠江三角洲包括了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广州开放城市和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了政策、地利、人和的优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了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模式,人们一般称之为“珠江三角洲”模式。这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改革开放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率先进入工业化社会。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城市化也空前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因此.有人预测:中国最有希望成为世界“次城市带”而最终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争取领先地位,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和香港—广州城市带。  相似文献   

11.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以构建城市群作为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以综合实力较强的先发城市作为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城市,测算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范围与强度,确定城市群的辐射区域边界和强度。据此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城市群集聚于苏南地区,徐州市是苏北唯一的城市增长极;核心城市对被辐射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与核心城市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经济辐射强度与两城市间的距离密切相关;江苏省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实力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状态。因此,江苏省在构建多层次、跨省市的城市群时,核心城市既要增强“内在实力”,也要发展“外在带动力”;被辐射的城市应依靠自身产业特点和地理位置,找准在江苏产业分工中承担的角色和价值链位置。  相似文献   

12.
广州是中国华南地区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金融中心,有2200多年历史,是一座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广州开发区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该区域是中国外资企业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平最高、购买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态势 城市群作为我国参与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区域,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从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态势来看,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唐和辽中南城市群发育比较成熟,每个城市群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大城市,总人口在2500万左右,区域城市化水平超过40%,区域内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比较完整,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城市群。文章以福建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城市群发展给高职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同时,在城市群发展中高职教育也伴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城市群发展,提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福星 《中国教师》2011,(15):24-26
<正>在2009年,我国一共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江苏沿海地区等11个区域发展规划,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再加上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沈阳经济区这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一是 《中国培训》2006,(11):16-17
前不久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工信息化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东南沿海三大制造业基地全部面临技工短缺的危机。这份历时五月,对沿海经济圈二十多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和5000多位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沿海制造业基地都面临着普通农民工供过于求,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严重短缺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     
21世纪将是“城市化的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2 0 0 0年我国市镇人口比重为3 6.0 9%。统计显示,在目前全国660多个城市的5 0 0 0多个城区中,2 0 0 0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0 %。当前,我国城市带、城市圈在环渤海地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初见端倪。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放力度的加大,城市群和城市带也将由沿海开放地带向内陆推进。据专家预测,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圈将是继上述三大城市带之后最有可能崛起的第四个城市带。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10 0千米左右为半径,呈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群发展成为新的特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城市群的发展空间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在城市群空间范围不断快速扩张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和混乱现象。现有关于城市群的研究文献中,城市地理学注重城市群地理空间的演变,区域经济学强调城市群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主张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互相独立的研究方法局限了城市群空间拓展的思路。从城市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市场体系一体化四个视角,确定城市群空间拓展轴和拓展要素,探讨一体化视角下城市群空间拓展的新思路,为依托四个一体化建立城市群空间拓展的全息机制,将使城市群空间拓展纳入协同、科学的发展轨道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城市群的支撑,发展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践行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简单介绍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概况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滇中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有利于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的优势,避免劣势,抓住机遇,挑战威胁,从而为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城市基础,也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在云南的实践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单体城市竞争力研究“见树不涉林”和城市群竞争力研究“见林不见树”两种状况.研究城市竞争力必须将城市群竞争力及城市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以避免城市群内各城市相互间的内耗效应和孤岛效应、勃发其叠加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基本主线.提升澳门城市竞争力应采取整合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定向、促进大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和切实有效地推进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为基础的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