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港台一些报纸谴责李登辉冷淡对待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近期李登辉讲演不可谓不多,但一字未提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七七”那天台湾民众听不到“总统”讲半句有关抗战的话,忍不住骂起娘来。 李登辉对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为何如此冷淡,怕是与他“恋日情结”大有关系。 资料显示,李登辉的父亲当过日本警察。他小时候受过较纯粹的日本教育,读的是日本书,说的是日本语,思维的基础也是日本式。日本式的情感无形中潜移默化,根深蒂固,使他养成了用日本人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背景2004年12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和一再交涉,执意给有“台独教父”之称的李登辉发放签证,允许他到日本“访问”。2004年12月27日李登辉赴日,2005年1月2日返回台湾,结束了为期7天的“哈日之旅”。李登辉和日本的挑衅行为大大增加了祖国大陆对台湾问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步伐。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全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实现了人民意志、政府意志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和分裂行为,维护祖国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日本阻挠中国统一的原因李登辉之所以访日成…  相似文献   

3.
李登辉经过精心谋划,于1999年7月9日公然抛出了“两国论”,这是他分裂祖国、抗拒祖国统一、推进台湾独立的政治本质的暴露。李登辉的“两国论”与历史事实相悖,于法理不容。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李登辉的分裂企图最终只能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  相似文献   

4.
近日,李登辉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明确称两岸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此言一出,立即在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是他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人们对他的举动惊而不怪。惊的是他为何选择此时,毫不包装地定位两岸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公然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通观李登辉其人,纵看他执  相似文献   

5.
1999年7月9日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亮出分裂中国的底牌后 ,两岸关系和海峡局势骤然紧张。李登辉的“大名”不断出现在海内外的各种传媒上 ,成为各方诟病和谴责的对象。祖国大陆方面称李为“分裂民族和祖国的罪人” ;美国和国际社会则把李看做是“破坏台海稳定和亚太和平的麻烦制造者” ,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政客”和“电脑黑客” ;岛内媒体也一针见血地指责李登辉就是想当“台独国父” ,想做“摩西” ,是一个不顾台湾人民利益的“政治赌徒”。至此 ,人们不禁要问 ,李登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上台12年来到底干了些什么 ?日本人…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面临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时刻,李登辉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公然抛出“两国论”,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充分暴露出他分裂祖国、抗拒统一的反动面目,表明他是一个可耻的民族败类。李登辉经过精心策划,于今年7月9日在接受“法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两国论”出笼后,他的一伙亲信和追随者马上出来帮腔,称“两国论”的公然宣示“是个重大政策变化,是两岸关系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位仅读卫生学校3年学历的普通学生,经一年医院实习毕业后,知己朋友身患“绝症———癌魔”。并被医生判了几次“死刑”的绝境中,以惊人的毅力,挚爱及执著,孜孜攻读了近千卷的中医中药书籍,成功地配制了由46味中药合成系列制剂给他服用,终使朋友离开了癌魔的威胁,自此之后也给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祸从天降,友人染疾1996年在灵山县某中学,18岁的谭少锋考上了南宁某卫生学校而同他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同窗友人黄小平因家境贫困而放弃高考,18岁的他离开父母到南宁一家杂志社打工。1999年10月黄小平因口感不好,…  相似文献   

8.
一、台湾领导人选举的分析台湾的最高领导人在1996年以前是由“国民大会”选举产生的,由人民投票选出“国民大会代表”,再由“国大代表”投票选举“总统”,是所谓间接选举制。自1996年第一次改为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这个改动主要是由李登辉主导的国民党和民进党联手完成的。从李登辉的角度和1995年当时的形势来看,他有十足的把握当选下一任“总统”,其次,通过直接民选的“总统”权力必然增加,因此他如此主张。从民进党的角度来看,“总统”直接民选是民进党长期的主张,因为通过“总统”直接民选是民进党取得政权最快的方式,因此…  相似文献   

9.
刘增宝 《课外阅读》2009,(17):50-51
在北海道出差,黄昏时分,日本友人渡边忽然提议去看“鸟雨”。我疑惑地问:“什么是‘鸟雨’?”他狡黠地笑道:“等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推行的“去中国化”政策,妄图从思想、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清除中国对台湾的影响,割断“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历史渊源,以营造“台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环境,为民进党实现“渐进式台独”创造条件。这种“去中国化”政策,继承李登辉“两国伦”的衣钵,与日本殖民者当年在台湾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如出一辙,也是继承了李登辉“两国论”的衣钵,是不得人心的。  相似文献   

11.
近日,李登辉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明确称两岸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此言一出,立即在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是他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人们对...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政府对李登辉“两国论”的基本立场今年7月上旬,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宣称:“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台湾《联合报》1999年7月10日)接着,台湾当局高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纷纷表态支持,并着手规划后续动作,有人甚至叫嚣,两岸将进入“国对国政治谈判阶段”。李登辉喧嚣的实质在于否定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不可分割,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他的分裂行径必…  相似文献   

13.
01 李登辉COS《魁!男塾》为台独,岛内外人士纷纷指责!! 转载自中国台湾网11月17日消息据台媒体报道,李登辉日前以八十三的高龄扮起青年漫画“魁!男塾”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5,(22):9-10
世界上从来不乏爱好和平的人士,日本人也一样.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终战诏书.包括日本友人在内的海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每年8月15日都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广场庄严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30多万遇难者,祈祷世界和平.下图为日本友人久保惠三郎,他在和平集会上表情凝重.他说:“小的时候接受军国主义教育,但是后来思想逐渐发生改变,认识到之前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在他看来,直面罪行,才能得到宽恕.  相似文献   

15.
若不是朋友向我描述她的友人病得双腿像枯木般瘦,我恐怕不会再忆起那一段乡间小事了. 我不认识朋友的友人,据说他是个擅园艺的雅士,年轻时颇有几段浪漫情事,可惜薄缘难以深耕,就这么孑然一身老了.朋友跟他的交情不深不浅,近二十年了,比普通朋友黏些但还揉不成知己,宽着说,算是放在心坎儿上的.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7.
李登辉在北约轰炸科索沃后的国际背景下,不顾历史、法律与事实,公然抛出“两国论”“特殊两国论”,其目的就是想在他退出政治舞台之前,将其上台以来一直在暗地里遮遮掩掩搞台独、分裂祖国的阴谋公开化。李登辉分裂祖国、搞台独的言论一出笼,就遭到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反对与?..  相似文献   

18.
李登辉先生是复旦的奠基人、著名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复旦创设伊始,以马相伯为首,团聚了一批矢志救国、振兴教育的革命知识份子,李登辉是其中在复旦任教最久,建树最力者。但今天的复旦人了解他的尚属不多。李登辉于1873年出生在荷属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一个华侨家庭。189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5年他怀着教育  相似文献   

19.
[题目1] 2002年9月4日,日本媒体刊出了一篇李登辉的专访文章,李登辉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顿时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日本政府对此言论积极回响,而包括华侨在内的海外华人则对李登辉一致谴责。 1.钓鱼岛位于我国的什么海域?目前属于哪个省管辖范围: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于1988年2月1日至5日举行第六次“教育会议”,邀请全省及海外学者、专家、教育工作者以及台湾政界人士共四百八十人参加。会议主题是“为迈向二十一世纪,跻身于高度开发国家的文化基础与人力资源作准备,策订教育长程发展计划。”履新未满一个月的“总统”李登辉颁赠书面祝词,行政院长俞国华亲临致词。会议闭幕后,李登辉还接见参加会议的各组召集人。台湾各大报纸纷纷就这次会议发表社论和专文。现据手头一些资料对这次会议略以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