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德性善是伦理学中的主要道德范畴,也是人们道德生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对德性善的认识与实践,决定了人们道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道德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优良道德:现代教学道德价值的必然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一项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追求优良道德,是现代教学价值的内在要求与价值引领的应有之义,更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的必要规约.让教学回归善的本性,使其成为实践优良道德的事业,是现代教学道德价值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道德教育研究的创新之源,是道德教育实践的践行之地。此次参加江苏省邗江中学的“‘道德课堂’沙龙”,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感受,即与上半年举行的“‘道德课堂’研讨会”相比较,课题组老师们在对“道德课堂”问题思考的深度上,在对与“道德课堂”相关的教育问题认识的广度上.在将“道德课堂”实践于课堂教学的力度上.以及在将自己的研究与心得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4.
追求高尚的道德,用美好的言行塑造自我,是《公民道德规范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本对道德追求的内涵、档案管理人员道德追求的功能、档案管理人员道德追求的挫折与补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一项重要的道德事业,是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教学道德性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专业道德。追求优良道德,让教学回归道德本性,是现代教学价值的内在要求,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必要规约。  相似文献   

6.
学生道德实践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就必须借助道德实践。目前不少的道德实践存在明显的缺陷:具有不道德性;违背实践的本质要求;追求形式而不注重效果;是运动式的而非经常性的。理想的道德实践应是主体参与式的、具有一定的深度、空间开放、经常性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7.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7):6-10
教学是一项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中国伦理学世纪发展的自觉要求;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现代教学价值引领的应有之义,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要规约。让教学回归善的本性,使其成为实践优良道德的事业,是教学伦理价值发展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8.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当代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旨在促进人做道德的人,做道德上尽可能完善的人,却并非仅仅让人做道德人。作为德育目标取向,“止于至善”和追求个体幸福与社会公正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健全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沟能德育理念和德育实践的桥梁,是引导当代德育取得实效的合理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9.
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在最无愧于和适合人类本性条件下追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和教育的最重要主题。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价值理想和在应然的意义上对道德教育所作的价值追求。为改变传统道德教育忽略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在此提出了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的五种机制:情感体验机制,情境创设机制,个性化、多样化榜样示范机制.合作学习机制及实践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阶段,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对道德问题的议论表明人们对道德生活现状的不满。作为经济主体的人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往往与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发生撞击,由此产生了种种矛盾心理、矛盾态度和疑虑。为使经济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展开,从思想上弄清这个问题是重要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求斧正。一、经济对道德的基础作用道德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属于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范围。它是从物质生活中派生的,但又高于物质生活;或者反过来说,道德生活高于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1.
包卫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27-130
道德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标志着个体道德境界和人品修养的高低,同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青少年儿童期是人生发展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发现,青少年儿童道德人格及其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道德观念依附性强、道德情感扭曲变形、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脱节、道德人格的某些基本元素缺失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自身等多因素造成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培养与训练、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家庭良好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个体自律精神和自觉意识的增强等手段,可以克服青少年儿童在道德人格培植过程中的问题,并促进其形成健全道德人格和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道德社会,它应当构建于坚实的道德基础之上,借助于道德的功能作用运转.因此,打造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必须从引领社会价值目标、营造正常道德氛围、培育社会道德风尚、健全长效道德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3.
当今,道德责任已然成为一个热点的社会话题。现实生活中诸如道德冷漠、诚信失落、正义失落、失职渎职等公民道德责任缺失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公民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众多,既有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公民这个行为主体的主观原因;既有历史因素的作用,也有现实条件的影响。但究其主要原因是责任制度不健全和道德责任教育的不到位。因此,本文拟从健全相关道德责任制度、加强公民的道德责任教育两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措施,以期治理公民道德责任缺失的现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5+2=0”思想人为地将学校与家庭、社会对立起来,将学校本应承担的那部分德育责任完全推卸到了社会和家庭的身上。这一思想的提出实质上是因为部分教育研究者没有真正对学校教育认识清楚,夸大了家庭和社会影响的负面作用,并低估了家庭和社会的正面教育意义。“5+2=0”思想的提出,在客观上引起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重视,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参与意识,但这种对校内校外德育环境差异的极度强调,却演化成了学校德育工作者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警惕和敌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各方对学校德育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作为许多的综合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无论是和谐社会本身还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都需要道德方面的努力。为此,必须加强执政党的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不同领域活动主体的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并通过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老化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中之一就是"老难有所爱"问题。在经济社会,由于道德行为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高,助人为乐相对风险大,社会由此对道德正义性产生"信任危机"。试以跌倒老人无人扶起为例,指出我国道德保障机制的缺失及其本因,最后提出道德保障机制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管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其中的有关道德教化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社会人的素质教育 ,尤其是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试图从《管子》道德观的理论基础、《管子》道德教育的原则、《管子》道德观的主要道德范畴、《管子》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管子》的道德理想等方面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终身德育理念是一种奠基于终身教育思想,倡导德育必须贯穿于个体生命过程始终,不断完善个体主体性道德人格,促进个体德性成长的价值追求与精神范型。终身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在于:做好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衔接,实现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建立全社会参与德育的制度环境,强化个体道德反思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理念的泛化引发了严重的道德危机。“经济人”应回到自己经济行为的“场地”上去,“道德人”则应在道德行为中起指导作用,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却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哲学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理论经典,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的某些观点受到人们的一些批评和攻击,但其许多观点和思想仍然是思想道德领域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仍是有益借鉴。本文从“儿童是道德哲学家”,“促进道德发展是道德教育的目的”,“认知——发展方法”三个方面反思了我国目前思想道德教育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