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学唱画作”即让学生通过学古诗、唱古诗、画古诗、作古诗来掌握学习古诗的策略,体验创作古诗的乐趣,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空中读写”指利用“钉钉”直播、微信小程序、微课学习对中华古诗文进行诵读和写作。“知解悟背”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策略,即知作者生平、诗歌创作背景,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创造性地背诵古诗文。  相似文献   

2.
许多老师对古诗教学感到棘手。如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碎了喂给学生,“填鸭式”地教学,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不讲或少讲,又怕煮“夹生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去“填鸭”,又能把“饭”煮熟呢?下面这位教师的古诗教法给了我们很好启发。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2.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二、学习《满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旬意1.板书课题。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古诗教学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小学生不仅对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到遥远陌生,而且对深奥抽象的诗意和单调枯燥的讲解感到乏味。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最终达到培养他们的高尚审美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如果只让学生对诗句进行死记硬背,过分注重对诗意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学生就难以品味出诗的韵味、体会诗的意境。笔者认为,小学古诗教学应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把握古诗中蕴含的诗情、诗意。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从“理解、想象、表达、诵读”四个维度探索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路径,突破古诗教学枯燥无味的解释诗意的循环模式,转变以背诵和默写古诗文的作业设计草草收尾的低阶教学方式,实现在学习古诗中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 古诗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受旧的传统模式的约束,多是以串讲为主,讲后教师抄诗意,学生背诗意,以应付考试。这样就失去了学习古诗的真正意义。古诗语言精练、生动、形象,诗意含蓄,教得恰到好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学生爱好古诗的开端。由于古诗与现代诗文有很大差距,文言词意难理解,又缺乏故事情节,教学时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必须采用新颖的导入方法,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导入方法,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计划的推广,语文新教材中古诗单元的分量明显加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老师们教学古诗单元大多采用举一反三法,重点教授一两首,余则指导自读,不少老师还在语文活动中推荐若干古诗让同学们阅读欣赏。面对陌生的古诗,应如何去“自主探究”,本文试作一些学法的介绍,供大家参考。析词辨句读懂诗意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见初中语文第六册附录)读古诗当不例外,自应研读诗句,析词辨句,读懂诗意。古诗多数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在有限…  相似文献   

8.
冯丽媛 《教师》2013,(30):54-55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编写者独创的课型,这类课文的显著特征就是:将一首小学生较难理解的古诗包含在一篇浅显易懂的短文中。“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会认“萧”等3个生字,会写“促进、急促、深夜、深山、深情、寒冷”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于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领悟诗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通过诵读、默读、品读这“三读法”让学生感知诗韵、领会诗境、感悟诗情,做到七分诗意“三分”读。一、转轴拨弦三两声——诵读“感”诗韵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古诗的作者距今年代久远,其社会历史背景学生不易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古诗课都上得死气沉沉,从理解诗意到背诵到默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过是机械地“操作”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诗意。作为小学教师,应怎样跟上发展,搞好小学古诗教学呢?  相似文献   

13.
危机而“贫乏”的时代使个体的生存本质从遮蔽中诗意地彰显出来。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在身体、精神双重的“寄居外乡”的现实生存处境中诗意地言说出人的本质的生存境遇:无根、短暂、无常的“寄居”─—而在“死”的彻照下,这“寄居”更是豁然朗现。彰显出的生存的本质痛苦渴求诗化,他们在一种“我一你”关系中诗化着。言说对象─—“思妇”及其自身从而诗化人生。消解生命的本真痛苦只会消解掉生命本真的诗意。古诗十九首作为本真之诗在诗意言说中彰显生命本真的存在情状并抵达人的生存的深层结构,人生的本真意义只能于此诗意言说中生成而为我们把捉。  相似文献   

14.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可引导学生通过“四读”(感知读、体验读、激情读、拓展读),探究诗意,品味诗情,鉴赏诗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相似文献   

15.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剖析古诗的趣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意中徜徉。一、诵读,挥洒诗性的魅力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在教学古诗时,也应该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眼观全文,心感其情,身人其境,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反复咏诵的过程中,能够自行感知和品味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何海叶 《考试周刊》2014,(27):31-31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诵读诗文,理解诗意,感悟意境,这对于古诗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必经的过程,从而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意天地,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和鉴赏古诗时,如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基于多年对毕业班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试作深入的探讨。一、古诗鉴赏的常见误区古诗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学生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的不足,在实际的阅读鉴赏中很容易陷入误区,循环在怪圈中,难以提高。常见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1.机械分析,扼杀诗意。诗歌要反映真实的生活,但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对生活本质的一种创造性的反映。诗歌中运用的想像、夸张等手法,有时虽不合理,却极合情,同样是艺术上的真实。“白发三千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  相似文献   

18.
语文特级教师白金声在其新著《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精解》(2007年11月)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沿用机械抄背词义、诗意的现象还十分普遍。”我们认为这种教法殊为不妥,因为讲白讲深讲透实在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大忌。我们这里说的“讲白”指是古诗今译,“讲深讲透”是指分析归纳古诗所谓的中心思想。那么,小学古诗为什么不能这样教呢?又该怎样教呢?这个问题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在今天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不少孩子咿呀学语就从口诵古诗开始,而且记得快吟诵得好,有滋有味。可是进入学校后,伴随着老师的一次次生硬的讲解,那“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原生态古诗情结,在一首首古诗的学习中一点一点地消磨,仅存的兴趣也只是停留在语文测试卷上要考的知识点。究其根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古诗教学的失当:无视学生的情况,一味用成人的观点和定论去解剖诗意,灌输诗情。  相似文献   

20.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灿烂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由于不少教师缺乏对古诗教学方法的研究,常采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步教学法,教学过于程式化,削弱了古诗词本身的神韵与诗意,使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古诗的兴趣。如何教出古诗原有的韵味,让小学古诗词教学充满情趣、充满诗意、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