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创设多种情景,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刘勇 《山东教育》2003,(13):39-39
汉字是汉语文的基石。具有表意功能的汉字的阅读是以掌握汉字数量的积累为前提的。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独立阅读,因而,探索高效识字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尽快闯过识字关,就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效识字,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阅读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同音连带的方法,收到了极为明显的效果。所谓同音连带,就是当一篇课文的生字学完后,以这些生字带出与其同音的字。如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学词学句2,共有“泉、江、河、湖、黄、西、到、进、洋”九个生字,其…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复脑文字”、“智能型”文字,有开发大脑潜能的功能,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日本汉字教育专家石井勋博士经14年研究得出结论:“在记忆汉字的能力上,一年级比六年级学生为优。”戴汝潜也指出:“低年级识字少,就错过了培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期,以至于大多数孩子进入了初中仍然没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因此,在低年级加大识字量,为学生过好识字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那如何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识得汉字,感受到识字也是妙趣横生的呢?笔者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为凭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的汉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提高了认识汉字的量,降低了“会写”汉字的量。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让学生“多认少写”,“早认字、早阅读”这一思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使…  相似文献   

5.
吴志英 《广西教育》2013,(41):47-4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汉字中形声字居多,在形声字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刘曼华 《小学语文》2010,(10):14-15
北京景山学校的集中识字教学实验是从1960年开始的,至今已经50年了。50年来,我们坚持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运用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抓住儿童认识汉字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实验、教育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景山学校的识字教学体系:在小学一、二年级,采用“分批集中识字与汉字回归语境相结合”的办法将识字与阅读相对集中、交互进行。  相似文献   

7.
邱淑明 《福建教育》2005,(10A):36-36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古燕 《小学生》2011,(4):18-19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汉字的造字特点,汉字的形声规律.汉字组成的丰富词汇,使学生学习汉字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有益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我们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教学,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考虑。  相似文献   

9.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历来是基础教育乃至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新课标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让学生识记如此大量的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新”更“活”,成为了广大低年级教师的共同课题。在识字教学中,准确把握识字心理、注重学生会学乐学、努力拓展识字时空,识字效率将得以长足提高,识字教学将得以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0.
师萍 《青海教育》2007,(1):45-45
《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要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通过多年的识字教学,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汉字笔画繁多.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识记.加上课改后识字量大.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我们教师、学生、家长都被识字弄得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识字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建国后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突出了识字教学的基础地位,提出了科学的目标,识字教学进入了新的实验阶段。要解决汉字“难学难用”问题,识字教学就要遵循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遵循识字教学规律,走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但是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应遵循弦子的身心特点,培养其识字兴趣,让学生喜欢汉字,会识字,多识字,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为更广泛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至2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件十分枯燥乏味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呢?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识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从事新课程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大家感到最为困惑的就是:识字量太大!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学会”和“会认”的字共有450个,也就是说一个六岁的娃娃平均每天要学习12个以上的汉字。这样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而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说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力求把握汉字的字象特征,遵循小学识字的规律,遵循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外引内联,字象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文章提出了“外引内联,字象识字”的小学识字教学新主张。  相似文献   

18.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在第一学段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在第二学段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第三学段提出了“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欲望”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研究证明:儿童识字,一年级学生识字能力最强(也最爱识字),以后逐年下降。新课标也提出“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一名刚刚涉及新教材的教师,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古为今用,依据课标精神,遵循汉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大纲的要求,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的规律,采取“拼拼”、“写写”、“画画”“看看”、“想想”等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一)拼拼音节读准音。四十多年来的识字教学经验证明,运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不仅能减轻学生负担,加快识字速度,还能有效地提高质量。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