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波源与观测者相对运动而出现的观测者测得的波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所引起的波的频率的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效应是指因波源与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从而使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对于机械波,当波源和观测者处于同一直线上时,观测者接收到。  相似文献   

3.
罗亘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13):17-18
由于波源与观测者相对运动而出现的观测者测得的波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所引起的波的频率的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关于多普勒效应的一些练习题在近两年高考复习资料中频繁出现。以下两道题较为典型,且在《哈佛之路》和《王后雄考案》两书中均有出现。但在这两本书中只给出了运动学的解答,在  相似文献   

4.
利用Adobe Audition 1.5演示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出问题 在高二物理(人教版)"多普勒效应"这节课中,教师在教学中一般是利用公式推导出多普勒公式,并说明:当波源和观测者之间靠近时,观测者接收的频率增大;当波源和观测者之间远离时,观测者接收的频率减少.  相似文献   

5.
浅谈雷达测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系统常用雷达测量车辆的速度,通过对超速车辆的处罚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那么,雷达测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它涉及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拍现象等物理知识,现分述如下:一、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波动的基本特性.根据狭义相对论,如果有一电磁波源以相对速度 v 朝着观测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此电磁波源在运动中连续不断地发出频率为 f_0的微波脉冲,则观测者收到此脉冲波的频率为 f=f_0(c v)/(c-v)~(1/2),其中 c 为电磁波在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效应是声波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一般仅限于声源和观测者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情形 ,而对任意方向的多普勒效应 ,因情况比较复杂 ,研究讨论者较少 ,且采用的方法多为将速度进行投影 ,不易理解。直接利用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对观测者和波源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多普勒效应作一探讨 ,方法简单 ,便于理解。根据由此得出的结论分别讨论 ,还可得出与各种情况下多普勒效应相一致的结果和公式  相似文献   

7.
在多普勒效应中有多普勒频移产生,并且与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情况有关,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多普勒效应在卫星定位、医学诊断、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现象.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为了降低难度,对多普勒效应现象只作了定性的论述,然而,学生还是迫切地想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究竟变为多少?".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刻理解.本文就如何运用图示手段定量研究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现象.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为了降低难度,对多普勒效应现象只作了定性的论述,然而,学生还是迫切地想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究竟变为多少?".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刻理解.本文就如何运用图示手段定量研究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声音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在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曾勒效应的本质是,在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声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音频率发生了变化,那么怎样计算在简单情况下,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呢?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或者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要理解多普勒效应,必须先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频率的区别,这是学习多普勒效应的关键:下面谈谈多普勒效应的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或者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要理解多普勒效应,必须先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频率的区别,这是学习多普勒效应的关键.下面谈谈多普勒效应的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受到的频率与波源的实际频率有所不同,这一现象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应用,并被命名为多普勒效应现象。如今这一现象被大量应用于测速、超声诊断、声呐、雷达以及天文研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帮助。这一现象也是高中物理波  相似文献   

14.
刘杰 《高中数理化》2013,(20):43-44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受到的频率与波源的实际频率有所不同,人们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多普勒效应现象.如今它被大量应用于测速、超声诊断、声呐、雷达以及天文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发现,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受到波源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高中物理新教材《机械波》一章新增了《多普勒效应》一节内容,教材经过对“两种情形”简要的分析,概括得出: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检查教学效果时发现,学生对结论的记忆是深刻的,但对两种情形的理解却是肤浅的,有的甚至于把两种情形混为一谈.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多普勒效应,本文拟对其“两种情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多普勒效应》一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住了“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这个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空洞,理解比较困难。为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拿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多普勒效应的现象非常普遍,教材对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到频率的变化只作了理论上的简单分析,学生能接受,但对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用多普勒效应公式解这一类习题,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运用起来也比较顺利.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多普勒效应》一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住了“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这个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空洞,理解比较困难。为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拿出来,供大家参考。1重视定性教学教材中定性介绍了多普勒效应的概念,解释了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在教材中,给出了三幅图,学生通过该图能比较直观、形象地对接收到完整…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多普勒效应的现象非常普遍,教材对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到频率的变化只作了理论上的简单分析,学生能接受,但对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用多普勒效应公式解这一类习题,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运用起来也比较顺利。  相似文献   

20.
1多普勒效应及重要规律 1.1多普效应 若波源或观察者或它们二者均相对介质运动,则感觉到的频率f′和波源的真实频率一般并不相同,这个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