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汪婕  杨春红 《科教文汇》2012,(17):118-118,208
语用理论是一种交际理论,但同时交际理论又是一种认知理论。虽然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框架,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该研究的存在与谈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特殊的言语行为,广告要引起受众注意,必须善于利用商家与受众共有的历时态背景知识与即时态情景语境,架设受众既熟悉又陌生的话语意义空间。本文拟以双关广告语为例,运用现代认知语用学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境类型理论,揭示论证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语用模型表征是一种语境论的知识表征观。它不仅消解了关于模型的反结构主义的质疑,而且有助于将心灵、语言和世界整合于模型的建构之中。科学家的认知能力在确认目标系统的潜在粗略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结构处于语境之中。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语用模型表征,经过逻辑的重构,使认知和逻辑在语境基底上走向协同,并表现出有力的认知推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郑宝花 《科教文汇》2008,(19):253-253
对比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和翻译对等论所探讨的内容,发现它们在“符号与解释者的关系”这一语用学基本命题内形成渊源关系,因此语用学可以用来检验对等论的合理性、可行性。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用语用等效理论来指导实用文体翻译。  相似文献   

5.
李月梅 《科教文汇》2007,(6X):32-33
顺应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语境、语言、认知和社会各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外语教学的认知交际法确认语言的认知属性和交际属性。本文旨在诠释认知交际法的语用学理论依据,并依此来指导外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顺应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语境、语言、认知和社会各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外语教学的认知交际法确认语言的认知属性和交际属性.本文旨在诠释认知交际法的语用学理论依据,并依此来指导外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语境认知化是正确使用和理解语言的前提,从认知语境的角度探析了语用失误现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用者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认知化,才能减少或避免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8.
刘璐 《科教文汇》2013,(29):97-97,99
本文从科学的认知论出发以关联理论为框架,站在商务语境这一特殊视角,通过典型实用的商务语料案例,对特殊用途英语的表达策略模式做了具象的阐释和探讨,对完善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和推进中外国际商务交流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摊销、减值、土地使用权的处理等问题的认识,阐速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几个注意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摊销、减值、土地使用权的处理等问题的认识,阐速了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几个注意点。  相似文献   

11.
王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4):192-192
中介语僵化现象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僵化现象主要有语言的僵化和语用的僵化两个方面,本文从中介语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中介语僵化现象及其原因,并指出培养语用能力可以克服一些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高莉娟 《科教文汇》2009,(13):119-119
本文通过介绍语境、会话含义、关联等一些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境、关联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对话语理解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结合语境。寻求关联,正确地理解言者话语的真实含义的语用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现象在语言研究中极为普遍,跨文化语用研究在语用学研究中是极为必要的,因此本文提出了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更深入的研究跨文化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14.
语言研究只研究其发音、词汇、语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在特定情景中的意义。本文以语用学中的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在语用学视角下进行外语教学的相关问题,试图为语法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石锐 《中国科技纵横》2013,(20):297-297
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而且很快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语用学分支。本文将就这一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宗菊  王珞霞 《科教文汇》2012,(26):127-127,129
语用学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不同交际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用推理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大学英语的听力理解就是一个推理过程。本文运用语用学基本原则,以具体实例解析合作原则、言语行为、语境等非语言因素如何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  相似文献   

17.
曾杨婷 《大众科技》2014,(6):295-296,307
隐喻的出现,主要针对的是对语言内部结构组成进行学习探索。现如今,隐喻研究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自身,人们开始站在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本质。1980年外国语言学家提出一全新的观念,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从语用学角度来解读隐喻将能更好地促进交流,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用作用。文章将从隐喻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分析隐喻所具有的会话含义的一般特征,对隐喻的语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过程主要为理解和表达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或作者的意图,就得依赖于译者的认知在原文语境中进行判断和推理;恰当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神似与形似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和世界知识结构认知程度,因此译者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翻译实践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胡楚芳 《科教文汇》2009,(28):149-150
外贸函电写作和语用学理论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不同的是.前者关心的是业务关系和书面语言.而后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外贸函电写作的研究活动.反而能促使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成功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仇瑶宇 《大众科技》2009,(10):175-176
当代语言学关于语义和语用的界面研究始终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文章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出发研究语义和语用的界面问题,根据当前最为流行的语义学和语用学相互关系的观点,即语义学和语用学是相互补充的学科的观点分析语义和语用的界面,结合概率语言学,从认知的视角推动了界面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