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分析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市场中商人群体的构成,可以看出唐长安市场和北宋汴京市场除了有富商大贾、官商、中小商人、牙商等商人群体外,唐长安市场上还存在大批的胡商和外商,北宋汴京市场上则出现有纲卒、僧侣、道士等商人群体。这一时期商人群体的构成日益趋向复杂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唐宋都城商业市场管理机构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 《宜宾学院学报》2011,(5):43-44,86
唐宋政府分别通过太府寺诸部门及户部的金部司,唐都长安京兆尹的仓曹司,长安、万年县的市令,北宋都提举汴河堤岸司、提举常平司、街道司、北宋开封府等管理机构加强国都商业市场管理。宋汴京的商业市场管理机构较之唐长安更加完备,参加市场管理的职官数量更多,反映出了唐宋都城商业发展日趋繁荣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人们将戏剧界雅称“梨园…‘梨园行”,将戏曲演员称“梨园弟子”“梨园子弟”。要追本溯源,还得从唐玄宗在长安设立的“梨园”说起。  相似文献   

4.
清代商人群体的演剧活动分为行商阶层私家园林、驻省商人会馆的演剧活动以及外来客商的赏剧活动三种类型。其特征:一是外江班流动性演出较多;二是乡土意味浓厚;三是寄生性大。清末以前,广州商人群体的演剧活动尚未从乡土文化特性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5.
义乌作为国际性商贸城市,商人群体的社会价值观对义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义乌商人经济富足,但价值观还是局限于个人价值观的范畴内.义乌市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商人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不仅关系到义乌的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6.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其国力之强盛,经济之繁荣,文化之昌盛,对后世历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古都长安作为隋唐两代的国都,其商业发展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其中,东、西二市的繁盛与其他交易场所的相继产生是长安商业日趋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东市、西市与其他市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共同构成了隋唐长安完整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7.
唐代笔记小说中描绘了不少活跃在长安的商人。窦 ,据《乾腰子》记载,是唐德宗至文宗时期活跃在长安的商人,经常被史家引以为适逢其会、富有经济头脑、成功商人的范例。本文围绕窦乆起家的政治背景、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经营特点,重点探讨了唐代以长安为典型的城市市场的发育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东兴被称为"中国——东盟第一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缘优势,以及历史上的原因,使其发展以商贸为主,而东兴的边境贸易的兴起,和所享受的多重优惠政策,使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的商贾云集于此,这些外地客商与本地商人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人群体,在这个群体内部存在着怎样的交往关系?商人之间是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笔者根据自身的田野调查,试图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10.
白居易生活在长安时频繁更换居处,其诗歌中的长安居处书写成为观照其自适与焦虑心态的独特视角。白居易对长安居处环境的书写整体上体现出其对物质生活的自适态度,诗中对遥远里坊位置的呈现与偏僻曲巷的表达颇具象征意味,展现了白居易内心的矛盾。诗人努力化解被皇权疏离的苦闷以及因社会等级差异带来的不平衡感,而早朝所需经过的里坊距离造成的酸楚艰辛却让诗人感到难以调和。从在长安城内租赁住所到购置住宅,白居易因没有房屋所有权引起的无处安贫的精神焦虑逐步消解,并在宦游京师十余年后成功实现一位普通官员融入街东区域的奋斗目标,诗人所表达的对永久居住权的渴望隐含着其对稳定仕宦生涯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唐长安城的里坊制,既是一种城市建筑规划,也是一种城市管理的社会秩序。进入盛唐以后,这样的城市体制与当时的社会繁荣、民族交流、文化开放格格不入。唐长安居民生活在这样的形制独特的城市里,在文化开放与体制禁锢的搏奕对抗之中,充满了欲望的压抑与释放的要求,结果形成了"唐人尚文好狎"的独特的都市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淮北城镇的数量不仅超过了前代,而且城镇的类型及职能也愈来愈多样化。淮北地区的城镇成为北宋王朝的区域政治、交通、商业中心。淮北地区的城镇经济受到了其南北交往的交通枢纽影响,汴河、惠民河也促进淮北城镇发展,手工业的进步也是淮北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之,随着北宋时期淮北城镇交通、手工业等发展,城镇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3.
由唐入宋,中国古都实现了结构性转型。文章通过对唐长安、五代汴梁、北宋东京商业楼阁构成之比较分析,得出了这个结构性转型是“立体的”推论。通过这样的工作,笔者期望能够补充前人在相关研究中的不足,进而丰富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南宋史家王称著《东都事略》是第一部系统总结北宋一代历史的著作,又是一家独断之学;既是本朝人记本朝事的当代史,又是灵活运用纪传体的典范。它在史学上的地位与价值在今天也是应当给予肯定的。他着眼于社会与现实而研究史学之路,是足以引起我们认真对待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宋代商人的家庭生活与经商活动相互交织,家庭关系中常常家业难分。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是考察家庭关系的重要内容。宋代商人的家庭关系呈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根深蒂固的家观念既是家庭的捏合力,同时也成为宋代商业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制约。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西京洛阳是京师开封之外的又一文教重镇,吸引了大批闲退官僚士绅、四方名士硕儒,逐步形成了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坚持儒家礼法教条的社会风尚。敦名重教、贵齿尚贤、乐易闲适是其社会风尚的几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贬谪江西地域的文士数量众多,他们在江西地域的行踪和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厚重遗产。对于贬谪江西的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文献的挖掘、作品的整理和文化的提炼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是由于诗人情志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仕与隐”、“忠君与爱民”及“忠君爱民与个体人格”之间的三重矛盾。从“情”与“志”矛盾与张力的角度,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进行分析,可见“情志”作为诗歌的生命本根。  相似文献   

19.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