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旧范式下的民间文学研究主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以及主体性,但忽视了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借鉴西方最新理论成果,构建民间文学的生活理论,重视情境和表演之于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帕里—洛德的口头诗学理论将“荷马问题”定义为更为古老的口头传统的产物。在口头诗学这一视野下,从文本、文类和传统的角度出发研究活态性叙事传统的独特性。口头诗学强调比较的方法,从表演者出发,立足传统说书人与史诗歌手二者之间的对照角度,讨论民间文学的融通属性。从表演者的学艺经历、现场表演、民俗语境三个方面,探寻口头传统内部运作的一般规律。从小农经济到草原文化,表演者们在各自的文化语境中歌唱,超越古今、跨越空间,表现传统说书人和史诗歌手之间存在着的互文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4.
谁是民间文学的作者,这好象是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因为教科书上明白写着:“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我对这个论断却产生了怀疑。我认为民间文学的作者,主要应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他们是民间文学作者队伍中的主体,但也还应该包括除了他们之外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民间文学仅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的提法在民间文学学术界一直被认为是十分确切的。笔者不愿苟同,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人类思维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学等方面论证了这一提法的片面法,并进而提出了“狭义民间文学”和“广义民间文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特征决定着这种“活”态文学在高校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调查、采录、搜集、整理、演绎等实践能力,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是陇南白马藏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口头创作和传承的语言艺术,是其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极具浓郁的民族风貌和地域文化特性,有着恒久的艺术魅力。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和其他民间文学形式一样,有着自己作为客观存在的民族性、集体性、口头性和变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生命在于它是否与社会生活同轨,适应人们生活要求和艺术情趣的就能强健地生存发展下来.反之则淘汰于滚滚历史长河之中,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了。文人文学如此,流传于民间的人们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学也如此,目下,人们对民间文学颇有另眼,甚者认为它是“下贱的文学”、“原始的艺术”,终将消亡。我不以为然,下面就此谈谈浅见:一、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形,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学。它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流传不断,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巨大艺术生命力.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但它们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的。在文学史上我们不难看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几度融合。从民间采来的《国风》成为我国诗的总源头,在它的基础上产生了“离骚体”;东汉流传的诗,至六朝以后.多采用乐府民歌古题,风格亦近似民歌;唐宋词、最早起源于可以歌唱的民间歌曲,许多词的名称及风格颇受民歌影响;到元代,“书会文人”在勾栏瓦肆创作的元杂剧(元曲)影响一代文坛,其实曲也与北方各民族民  相似文献   

9.
王勤 《天中学刊》2001,16(6):56-57
复杂纷繁的大千世界中每一事物都有多面属性,要从不同视角立体多层次地考察研究,才能全面准确清楚地认识它,了解它。自然界和社会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如此。作为社会现象的谚语也不例外。从其创作方式和流传特点来看,它是一种人民群众的文学创作,有口头性、流传性和集体性特点,归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和研究对象。然而谚语又是“积淀着一些民族语用时的‘现成方便’、语义上的‘丰厚含蕴’、语效上的‘鲜明生动’等多种需求机制的交汇融合结晶而成的富于美学素质、定型定义、现成习用的炼语或短句”[1](P1-2),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将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从藏族民间文学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来阐述藏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首先分析藏族民间文学在创作过程中的集体性,流传过程中的口头性,传播过程中的变异性等在藏族民间文学中的具体体现,然后再粗浅地归纳藏族民间文化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桃辟邪是我国民间习俗中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渊源甚久,先秦的文献典籍中就有了关于桃能够辟邪禳灾的记载。北宋编修的大型文言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桃辟邪驱鬼的故事,因为桃味道鲜美可口,并且有医疗、治病、美容等功效,再加上历代文学作品的加工,从而被人们赋予了神力,形成了桃辟邪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艺术日益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尽管发展中国家想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但是并没有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认同,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陷入困境。本文试从经济利益平衡和文化传播的视角探讨如何协调各国利益,找到一条兼顾各方利益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万州历史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而欠厚,物质文化遗产多而欠精。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可从民俗文艺到文艺民俗的路径三个方面培育万州特色文化品牌:文艺是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形式——打造三峡文艺军团;产业是文化遗产的固态传承形式——打造"三峡人家、美丽平湖"文化产业集群圈;宣传是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形式——"三峡人家"文化大特写。  相似文献   

14.
法律语境中的民间文学艺术是指在特定的族群间世代相传,体现该族群社会历史和文化生活特点的非物质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民间文艺承载了更多的公共需求,但这并不能妨碍其获得私法的保护.团体人格和集体权利在私法制度中的确立,民间文学艺术权利的人权和产权属性,为民间文艺的私法保护打下了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文献的大量发现和刊布为古代小说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采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可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溯源古代小说文体的发生,考订志怪小说的流变,厘清具有叙事性、形象性、虚构性等特征的故事俗赋与小说文体的联系。利用出土文献开展古代小说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和深化古代小说研究,而且也可以为今天的小说、戏剧创作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天才作家,中篇小说《金锁记》被公认为是她的代表作。对《金锁记》中的比喻进行分析,并对其精妙之处进行探究,可深入赏析《金锁记》中的修辞之美。  相似文献   

17.
钟理和作为客籍作家,始终把客语作为其思考语言进行写作,在其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中,描绘出了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传统客家人的典型形象,呈现了客家民系独具特色的民俗。这不仅呈现出客家文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加贴切、深入地了解客家人的真实生活景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行动研究根植于西方,后来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关注和应用。俄罗斯以活动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自成体系的行动研究理论。这一理论不从民俗学、现象学、背景论入手,也不从批判理论和反思理性入手,而是从心理学活动理论入手,提出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行动研究核心概念:自我决定、选择,目标确定及积极主动和活动等。文章除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了介绍,还深入探讨了自决、他决和选择以及目标和创新的关系,并对我国教育行动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1991年,钟敬文提出了"民俗文化学",这可以看作他在最近20年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核心性创新概念,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民俗文化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有民俗学自身学科意识需要加强的情况,也有整个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界尚与民俗学发生割裂的情况,钟敬文在两方面的研究实践,促成了他提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对于"民俗文化学"不能仅从民俗学单一发展的需要上理解,因为它对民俗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整体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是,从民俗学的建设来说,"民俗文化学"学科的提出,却包含着文化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这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作为青岛民间文学和青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青岛民间故事在变化情节、天降"馅饼"、神奇宝贝及法术、动物报恩方面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