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语文课程资源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而家庭中就拥有十分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媒体性语文课程资源,活动性语文课程资源等。教师与家长合作,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扩宽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开阔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丰富学校语文资源,调动家长参与资源开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用语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能力。”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既强调了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又强调了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其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就要求现代语文教师具有语文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及素质。下面以《鸟的天堂》中的三个案例,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内容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的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地方和场所(包括图书报刊、广播电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网络资源等)。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必须有极强的资源意识,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起个性化的语文资源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我尝试本着“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尽可能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新课标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从广义上讲,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  相似文献   

7.
《海南教育》2013,(4):52-52
<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改革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目标,目的是改革以往语文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优势.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有效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外,还包括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满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一基本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课程标准的高度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方法,把能够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和呈现,实现语文教学的稳步发展,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一、教材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教材达到本课程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无疑是我们所探讨的重要问题。1.教材资源开发的片面认识教材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是无法替代的课程资源,它是教师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对于教学双方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教材就是语文教学中唯一的课程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制胜法宝。我们承认教材资源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语文课程涵盖着诸多课程资源,除了以物化形式出现的教材资源外,还包括了诸多具有生命特征的人文资源,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等。同时,在以学生考分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教材在学科教学中本该有的特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在一味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下,为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学习与记忆,教师罗列教材知识点、勾画经典语言片段,学生进行机械记忆现象充斥着语文教学过程,教师教教材的倾向明显,教材资源应有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使用的狭隘性思想对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11.
课标读本指出:"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是很丰富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广播电视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在构建高效课堂、实行课改的今天,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被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对推进课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课改前,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被忽视,语文教师习惯于带着一本教科书和一份教案走进课堂。学生被迫接受课堂上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姚丽 《学语文》2007,(6):4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近年来实践方面看,一些教者往往没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学与用的关系,过于追求形式而淡忘语文厚重的内容,片面强调“促进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造成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笔者认为.要扭转这种状况,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正像新课标所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性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应该延伸到生活等更加广阔的范围,从而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论述,以期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少教师已形成了强烈的资源意识,语文教学资源呈现出日渐丰富的良好态势。然而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资源开发的不良形态,它们影响了资源开发的有效性,桎梏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以文为本,由此及彼教科书是精心选编的,有着相对完整的体系,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挖掘课文中的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需要教师对课文进行再度开发。1.仿写文本,巩固内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很多妙词佳句、精彩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知识面涉及范围广,富含许多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生哲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魏培鑫 《小学校长》2006,(6):47-47,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日趋强烈,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不再以教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各种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大量的资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课堂上。这些教学行为卅亨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活跃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教育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改革也意味着一种挑战,面对纷至沓来的新事物,如果我们开发和利用不当,那就会失去了它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当前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学科规律,走近家乡,加强听说训练;把握课程特点,走进家乡文化,倡导广泛阅读;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走进家乡生活.鼓励体验感悟.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课程资源去演绎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