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元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中,作者在情节的设置上具有矛盾性,从中可以窥见元代文人所特有的对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态。本文试图从《好酒赵元遇上皇》这部具体的作品着手,来具体分析这一时代赋予元文人的特殊心态。  相似文献   

2.
高行健的三幕戏剧《野人》,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生态戏剧的经典之作。剧作从人类的终极关怀出发,通过古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现代社会中人对自然疯狂掠夺、壮美宁静的原始森林与嘈杂喧嚣魄现代都市、“野人”的淳厚质朴与现代人的利欲熏心等方面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凸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严重失衡的残酷现实,表现出重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共生共荣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3.
李白与酒     
李白与酒的轶闻趣事,民间流传甚广。人们称誉其为“醉仙”,“醉圣”,称其诗为“醉书”,连他的真迹,也被称之为“醉墨”。在《李太白全集》中,涉及到酒的诗歌近200余首。这部分诗歌记下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愤怒和反抗,是现实生活的其实投影。李白在天宝初年入长安,成为他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这也使他的创作出现重大的转机,青年时代的李白渴望建立不朽功业,其诗常有这种豪情的抒发:“……屈平词赋悬日月,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忽视了对“革命文学作家”以外的作家的研究。现在“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话语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为此,我们重新发掘并研究在历史中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其中徐卓呆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付出的心血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笔者认为徐卓呆是成就最高的中国早期剧作家。本文评估了徐卓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曾听过这样一首歌:“老祖先酿的酒/你也喝我也喝他也喝/老祖先酿的酒/醉了江醉了月醉了河……有一天老祖先对苍天说/他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有一天老祖先对大地说/他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歌词十分简单,我却分明听出了几分沉重与无奈。“老祖先酿的酒,醉了江醉了月醉了河。”曾经,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6.
酒联拾趣     
嵌名酒联:传说江南某地有家“东兴酒馆”,开业后酒客寥寥,生意冷落。如何把生意做活?店主请一举人,为其写了一副酒联。酒联道:“东不管西不管酒管(馆);兴也罢衰也罢喝罢(吧)。”把“东兴酒馆”嵌入酒联,引来不少人欣赏。劝人酒联:南宋临安(今杭州)太白楼酒店有副颇有教益的劝人酒联:“交不可滥,谨防良莠难辨;酒勿过醉,慎止乐极生悲。”谁个酒家不希望酒客多饮几杯?可太白楼酒家却劝诫酒客“酒勿过醉”。这酒联既富文采,又有教益,对酒店和酒客都有借鉴之处。呼应酒联:安徽宣城县原有一座太白楼,门上有一副怀念李白的酒联:“为何邀月问天,想是…  相似文献   

7.
有汉一代,今文经《诗》学昌盛,齐、鲁、韩三家均立博士。时代的需要及三家《诗》学自身的特点是其兴盛的主要原因。然而,官办经学繁荣的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学术危机,日益繁琐的师法家法严重束缚了其自身的发展,《鲁诗》的抱残守缺、《齐诗》的阴阳灾异、《韩诗》的“引《诗》证事”“微言大义”是三家《诗》衰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是元代作家高文秀的作品,在其流传过程中主要有元明两种版本。元刊本和明抄本在剧情、剧本结构、题目正名和演唱方式上大致相同,但体制、角色、曲牌曲词和科白等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元刊本保存了元代杂剧的本来面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明抄本顺应时代要求进行了改编,其价值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自从杜康糊里糊涂地把醋弄成了一种叫“酒”的液体后,酒便成了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宝贝。庆典时少不了它,祭祀时不能没有它,大军远征,犯人起解,两国谈判,皇帝祭天,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它。古人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这人生三大快事都得痛饮一番。就连古时行刑之前,也要让死囚喝上一碗“断头酒”。王右军醉书《兰亭序》;李青莲斗酒诗百篇;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白娘子酒后现原形……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几乎没有一处不与酒有关。酒,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绵绵流淌,生生不息。酒是一种奇妙的液体,它可以壮胆。武松景阳冈痛饮十八碗,…  相似文献   

10.
《文选序》分三个层次阐说了怎样对待《文选》的选录标准问题:首先,要区分“选录范围”和“选录标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分析“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句话不是在说《文选》的选录标准;第三,应将萧统本人的文学观与《文选》的实际选录标准区别开来;从萧统的其他作品、甚而至于从其他人的作品中“找寻”出一个所谓的《文选》的“选录标准”也是不妥的。讨论《文选》的选录标准,较稳妥的方法是从《文选》文本出发,仔细分析每一篇作品的性质、文体特征、艺术特色,从而归纳、概括出《文选》实际的选录标准。  相似文献   

11.
曹禺戏剧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无论在主题展现、形象塑造、环境设置、结构安排等方面,象征色彩都非常明显,这种表现手法贯穿于曹禺整个话剧创作。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曹禺戏剧的风格热烈而激荡,内容深刻、含蓄、富于哲理性,洋溢着一种缠绵淡远的诗情画意,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元杂剧的西方和东方学者刻板地运用西方悲剧涵义,怀疑或断定中国戏曲中没有悲剧的语境下,王国维提出的“而元(剧)则有悲剧在其中”的论断,富有中国个性,并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以鲜明的平民意识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代戏剧美学则以其平民主义倾向成为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从元杂剧作家、观众和作品内容三方面可以探析元杂剧的平民意识与元代戏剧美学平民主义倾向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剧诗归根结蒂属于诗,衡量剧诗的标准只能是诗,不以赋形舞台为直接目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剧诗便是明代文人南杂剧,它们中虽多有被称为不能施之场上的案头剧,一直被戏曲史界所轻视,但视作诗歌却自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明代开始形成并成熟的单折戏,直到清代都不断有人创作和演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在于选题严肃、线索分明、结构紧凑,自始至终为一个完整行动所贯穿,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长度,自成一个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单折戏即可以被看作近代意义上的独幕剧。以写意抒情为宗旨的剧体诗及中国式独幕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体裁领域的新突破,明杂剧作家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戏曲史上,明代徐渭的《四声猿》具有独特的价值。由于徐渭个人特殊的遭遇和狂狷的个性,《四声猿》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空间。从徐渭的生平和个性气质来看,《四声猿》并非不相关联的四个单剧,它们充分透发出徐渭在胡宗宪幕府的生活及其后的种种遭际,是徐渭经过精心组合的一组作品;尤其是四个剧中所统一体现的“戏中戏”的结构模式更是别具隐喻色彩,而《玉禅师》一剧在编排中则“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元代社会状况和元代知识分子的心境与遭遇,造就了元杂剧鲜明的民族意识特色。这是动荡社会和异族统治导致的不满情绪的发泄,也是长久以来汉族人民民族意识心理积淀的结果。元代知识分子利用元杂剧这种文学形式,在三国戏、爱情戏和描写劳动人民所受灾难的作品中,揭露社会的黑暗,表现民族气节,弘扬民族正统思想,表现元代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从而形成了元杂剧特有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尤侗、李渔都是清初剧坛的重要人物,他们交游频繁,且以“同调嘉宾”相称,但清代文人多对二者的戏曲褒贬不一。这些不同的评价不仅缘于李渔、尤侗戏曲的个体差异和评论者的独特趣味,更多的应归因于清代剧坛崇雅黜俗的审美观念。这一雅俗之辨有其独特内涵,既是清代高压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同时也是明清戏曲文人化进程中的必然,给清代戏曲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不仅是古代从乐府到词这一音乐文学传播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戏剧的杂剧艺术,由于其曲牌联套的形式,也和音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元人的观念中,对曲的重视更多于对关目故事,戏剧冲突的注意,可以说,元杂剧是成熟的戏剧,但元人普遍的观念中,杂剧创作还在辞章之列,元曲艺术是以曲为本位的。  相似文献   

19.
叶楠是我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电影剧作家。他的剧作素以意境见长,富有诗意。叶楠电影剧作的诗意特色为:情景交融全剧体现一个大意境、意与境浑创造意境、借助蒙太奇创造意境、通过细节处理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