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英语教学知识体系的理念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教育首先是公民教育。”其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全面打好科学文化的知识基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目的是“使儿童、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人才”而不是“公民” ,这种目标定位上的偏离是导致基础教育病端丛生的一个重要根源。基础教育要步入正轨 ,必须以培养公民为其基本使命  相似文献   

3.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国民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正> 培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体现了教育的性质。我国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它担负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多元整合论——兼与彭泽平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教育制度体系下“基础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存在差异。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体系指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是满足全体成员基本学习需要的国民素质教育,中学阶段的普通性、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则经由分流走向综合。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应当“守一而望多”,在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同时,实现培养公民、升学预备和就业准备的多元整合,成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级人才”的“共同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与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比较,相同点都强调了培养的应是素质全面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人,而不同处是《决定》明确培养目标为“公民”,而不是“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提法.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与“升学教育”有本质的不同。不能把基础教育办成“升学教育”。基础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当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培养目标上,没有完整理解和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忽视劳动教育的倾向:在办学方向上,存在着脱离多数的倾向,没有很好解决面向多数学校、面向多数学生的问题;在培养途径和方法上,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倾向。这三个问题,集中反映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中学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的倾向上。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在当前教育改革中,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来认真思考,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实践,探索新的学校教育模式,贯彻落实《决议》中提出的“四有”和“两素质”的人才目标要求。这是摆在每一位中学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面向二十一世纪,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也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并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之适合基础教育的需要,这是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高师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是:具有献身数学教育的坚定信念,能为人师表,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现代化数学发展宏观上比较了解;对数学哲学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应试教育是一种追求少数人或单方面素质优秀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任务的一种办学倾向。近十几年来 ,“应试教育”思想一直是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把培养少数“尖子”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使学校教育偏离了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 ,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式的选拔教育 ,它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选拔少数“尖子” ;它不顾及儿童的身心健康而…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首先是公民教育。"其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全面打好科学文化的知识基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目的是"使儿童、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整合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并受制于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学制的类型和结构。随着“普九”的基本实现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基础教育有必要也有可能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整合,成为培养公民、造就人才和就业准备“共同的基础教育”。为此,基础教育要加强普通性、拓宽基础性,实现多样化和综合化,成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基础和“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13.
面对激烈的竞争 ,我们国家要实现现代化 ,最大的障碍 ,不是资金问题 ,也不是资源问题 ,甚至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 ,而是十几亿人的素质问题。而民族素质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基础教育的质量 ,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国家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提高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 ,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这是教育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公民素质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尤其是承担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小学。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公民素质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学校教育要确实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良好公民。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没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主要在基础教育。因此,基础教育必须把面向每一所中小学、面向每一名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作为自己的任务。而绝不能把基础教育搞成培养少数“精英”的教育。 但是目前我国以及我市的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薄弱学校的存在。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校地不定,校舍破烂,设施缺乏,校风学风差,教职工人心思动,周边环境恶劣。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严重削弱了基础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素质中的作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其负面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违背了我国宪法和教育法规定的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公民不论其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如何,都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但是,目前的现实是,少数学校条件优越,而为数不少的学校都条件恶劣,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一流”学校由于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偏爱”,社会的关注以及自身客观条件好(如所处区位好,原有基础好等等),使这些学校更锦上添花;而相当多的薄弱学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普通中学是基础教育,应该把培育“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两个素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那么,普通中学怎样才能促进一代人素质的提高呢?关键在于深入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赋予普通中学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村基础教育所处的城乡一体化背景,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和农村基础教育自身特点,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应消除“留农”与“离农”的对立,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为农村和城市共同培养合格公民。具体而言,农村基础教育应改变单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目标,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结合,确立合格公民、升学预备和就业准备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劳动者素质,培养各种人才的奠基工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始终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对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作了一系列的论述.今天,重温周恩来关于基础教育问题的论述和主张,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周恩来一贯重视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早在1949年5月9日,他在阐释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时就指出:“要发展人民大众的教育,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①“教育要大众化,首先要办好中小学教育.”②建国以来,周恩来又多次指出,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建设的基础,“它的任务是教育新后代,使之成为新中国的健全的公民.”③它既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改善中华民族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又是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的奠基性教育.如果没有发达的、健全的中小学教育,就不能把人才培养置于坚实的基础之上,各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他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眼光向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谈家桢同志最近在给江总书记的信中谈到:“一个国家的兴旺不是靠少数人有多大的学问,而是靠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人才”。他说:“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提高整个民族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活动,从教书育人的观点着眼,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成为致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