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维护网络社会秩序时遇到了困难,高校网络道德出现了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约束乏力和道德行为淡化等严重失范现象。就网络本身而言,网络信息多元化、网络缺少“他人在场”、网络“去社会化”以及网络角色混淆是造成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建设,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信息素养,增强其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生迷恋网络对遗德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使学生的思想混乱,淡化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化;使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增多;影响学生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迅速的互联网,由于制度的缺乏等原因.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负面影响也随之出现。本文概括了网络道德面临的严峻挑战;结合网络自身特性.分析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文明网络建设的制度创新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道德失范、信仰危机、价值观念错位、情感冷漠等一系列道德问题。但网络道德他律又面临着困境,其主要原因是:“虚拟性”带来的网络行为主体使传统的法律面临挑战;网络本身又是脆弱的,它也存在开发工具不完备和技术条件不成熟的问题;经济控制乏力;传统道德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在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网络交往中消失殆尽。因此,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着力点应是自律。  相似文献   

5.
王晨晖 《教育与职业》2007,(18):101-102
高校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文章对加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浅议高校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生活中,有悖传统道德的现象比比皆是,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在高校中,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关注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象,分析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探究了在新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对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出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应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强化道德软约束,加强道德法律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类已步入计算机网络的时代。在网络化的社会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时代共鸣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与道德问题,还需人们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精神文化和道德理念的深层嬗变,面对嬗变,如何认识网络道德问题,如保加强青年学生的“网德”培养,成了高校德育工作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该文在分析了网络引起高校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和网络道德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功能,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目标与任务,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德育方法改革相对滞后和德育工作者长期以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是导致网络冲击校园时中小学德育工作全线溃败的重要原因.网络给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德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让德育工作进网络,并积极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探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网络作为现代人生存的另一个空间 ,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性、生动性 ;(2 )传播方式快捷性 ;(3)超越时空性 ;(4 )信息占有公平性 ;(5)网络交往的自主性 ;(6 )互动的间接性。这些特点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包括对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和德育效果的影响。面对网络环境 ,学校德育必须作出积极回应 ,首先教会学生进行选择 ,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最后要发挥校园网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巨大的影响力无以伦比,其中也会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文化的纷繁芜杂、自由开放、虚拟匿名会致使部分青少年价值观迷失、人际关系淡漠、诚信缺失。只有打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者相互配合,才能趋利避害,真正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网络技术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比较注重网络技术对学校教育的正面研究,而忽略了对它负面作用的研究。因此,文章从学校教育的视角来探讨网络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对于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更为重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对学校教育会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淑燕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25-127
面对社会转型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日益混乱,迫切需要通过德育工作加以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分析、处理各种有关道德问题的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却存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生活、缺少互动方法等问题,难以承担此任务。分析和借鉴西方崇尚民主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深化高校德育改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的网络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载体。它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功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德育新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教学过程当中,体现出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而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充分弥补了这种缺陷.通过对体育网络信息与现实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着手研究,从高校学生个人的健身、健心,现代化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建设,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平台的功用.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促进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通过联盟切实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纷繁复杂的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德育受教育者个体需要未得以满足和实现、德育目标“高大全”、忽视德育的个人享用性、德育过程简单化、德育方法粗糙、德育方式简陋、德育评价扭曲等原因,高校德育实效性十分低下。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与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长期目标,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创新德育工作方法,走“主体育德”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教育转型期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催生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和与之俱来的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的新课题。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应秉承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注重人文精神,注重道德教育和转化,强化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主要途径包括:强化道德教育和内化,抓好基础道德文明教育;鼓励道德教育和修养,完善个体道德建设机制;坚持一元道德教育,高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