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迂回战术"是指:在求解A问题时,无法入手或比较烦琐,此时若转化思维,先求解B问题,那么A问题便迎刃而解,或求解问题时,正面受阻,就反面推敲;顺求繁难,就逆向追索,正反夹击,问题便可解决."迂回战术"不拘泥于常规思维,在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举"迂回战术"解决物理问题的几个实例,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三物理习题课是高三物理教学最主要的课型,无论怎样的课型,教师都应重视物理科学中蕴含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就高三物理习题课而言,我们进行物理教学时,应提倡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应求解物理问题时就题论题。学生做习题在于精不在于多,因为学生只要有了物理思维和掌握了科学的解题技巧,便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笔者认为,"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例谈"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在高三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以供读者领略。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物理模型的建构,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去理想化"的思维。去理想化是理想化建模的逆向过程,去理想化物理问题介于原始物理问题和理想化问题之间,层次性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完善都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高中生解决陌生物理问题时的思维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学生解决陌生问题主要呈现"整体模仿"和"科学分析"两种思维操作模式,其中前者具有思维定势影响,后者带有被迫分析。培养好学生思维模式对于学生解决高中陌生物理问题具有极大帮助。本文对学生的两种即时思维操作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其在解决高中陌生物理问题中如何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如今,高中物理当中练习题的种类或习题的类型都在不断更新,这就会使学生们不断进行学习并充分了解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但还是在解决物理练习题时非常困难,因此在关注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加强学生自身解决问题能力。本文主要简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进行教学时的应用,进而提出对于高中物理解题时的一些技巧,希望可以对提升高中物理教师们起到微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障碍 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的困难,表现为思绪的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物理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样,我们研究性学习物理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提问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因此,在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究竟该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数学问题的发现便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提出了数学问题,他们的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心里有疑团时,就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  相似文献   

9.
一题多解是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解决同一物理问题.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分析、解决同一物理问题,很好的克服了学生生搬硬套、思路单一、思维闭塞的弊端,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技巧.也可以起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知识作为物理学科的重要工具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八、九年级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计算若能灵活地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建立等量关系求解,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准确、快捷的作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谈谈这类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物理教材的各章各节中,时常渗透着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运用思维方法,充分体现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就能实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实现了教给学生一把开启物理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如果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处理思维方法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就能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并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下面我就中学物理思维方法中的部分特点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的能力。本文就营造高效物理课堂,试图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角度寻求高中物理教学突破口,以期能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物理紧密联系着。中学物理教纲和考纲对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技巧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正是许多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之一。究其原因是物理问题涉及的数学知识面广,而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的思维习惯很难将数学知识迁移过来,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就某个物理问题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下面就有关运用函数及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4.
正一、物理问题及物理问题解决1.什么是物理问题"物理问题"既具有一般问题的共性又兼具物理学科的特色,它指的是利用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假说)或物理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主动地建构新知识.它应满足以下三个特性: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可接受性是指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应在学生的物理知识和思维能力范围之内,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障碍性是指学生不能直接运用现成知识或经验得以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生面对运动学问题时,还原运动情况经常出现错误或不严谨的情况。通过求解和分析高中物理的“板块”问题,发现vt图像对构建物理情境具有独特的效果,方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运动学问题,既能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学习物理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提问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物理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心若止水,思维停滞,被动接受知识,一切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并重点考查的五种基本能力之一。对此《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阐述,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及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能进行正确的数学运算。因此,在解决物理的过程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等效,就是变换。不同事物或物理过程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的效果时,求解问题时就可以利用一种简单的事物或物理过程取代较为复杂的事物或物理过程,使问题的求解变得简捷。等效变换是物理学中一种思维方法。中学物理中的合力与分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总电阻和总电容都是在等效思想  相似文献   

19.
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便于分析、讨论、计算,常常需要根据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定律进行近似计算,或者在近似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估算,从而对实际问题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解答.中学物理中的估算是对物理量的大致数值范围或数量级进行科学的推算.求解物理估算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简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  相似文献   

20.
王莉 《地理教育》2006,(6):55-56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涵义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作进一步心理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因此,问题就是个人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做出心理努力的一种情境.如为什么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不是正午,而是午后2时左右?这个"问题"所揭示的地理事实与学生具有的常识之间不一致,就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冲突,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学生有了问题,就会激发思维活动去求解,一旦找到完成任务的手段或方法并付诸实施,问题即得到解决.所以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成功地运用并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