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军峰 《青年记者》2023,(23):63-65
作为“情”“理”和“行为”的统一体,“共情”理念蕴含着对话与沟通的可能,契合了中国文化的情本位传统,也是我们党百年舆论引导的重要经验。在“事实-情感”驱动舆论演变的当前,要凝心聚力、塑造共识,就要突破以往舆论引导存在的共情不足、对话意识偏弱的问题。这要以共情为基点促进舆论引导从“独白式单向引导”走向“共情式多元对话”,在对话中消解差异、寻求共识。  相似文献   

2.
无话可对     
《对话》是中央电视台二套改版后推出的新节目。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话”的解释是这样的:1.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主要是指人物的对白),《对话》显然不是这个意思;2.是指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与谈判,与(《对话》有点沾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话”是上下级之间的对话或几个持不同观点的人之间的谈话。如果没有不同的观点谈话,就不应该叫对话,而应该是“聊天”或“侃大山”。  相似文献   

3.
朝日新闻社:报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技术的迅速传播与交流,拉近了中外媒体间的对话距离。中日媒体面临的挑战也十分相似,了解日本报业的困境与解决困境的对策,有助于中国报业及早调整发展战略,应对突然而至的报业“寒流”。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对话时说:“谈吧!为了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继续谈下去吧!”人类共同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普遍的关注,使人们找到了一条解决文化冲突、沟通人类思想和展望世界未来的新的途径——对话。在对话中,各种文化的碰撞转化为文化的融合;正是通过对话,使得传统的文化重新获得生命和活力;新的文化涵  相似文献   

5.
《中日关系出了什么问题》一书,2005年9月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9余万字,由中外两位新闻界前辈吴学文、卓南生的对话组成。吴学文曾任新华社国际部编委和驻东京记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顾问、研究委员会委员,是中国现今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卓南生先生曾任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论委员兼东京特派员,现任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是东南亚享有盛誉的日本问题专家。对话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理性和深刻的剖析:中日之间的问题能否用“强弱论”、“强强论”来概括;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究竟哪一方应该有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政治就是这样的,最终要靠理性的对话。要靠在对话中寻求妥协,达到共识。”——曾荫权  相似文献   

7.
当记者20多年,我经常需要与各色人物特别是某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对话,这种“人物”级的采访对象,包括作战功臣、高级将领、科学家、航天英雄等等,与他们对话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稿子的成败,而对话的机会又往往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稍纵即逝。因此,把握住机会,提高对话的“效益”便显得十分重要。在这方面,经验和教训大家都有,我也略有一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倪国苏 《大观周刊》2012,(41):281-281
“对话教学”是当今课改的热点和亮点,它包括“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而“师生对话”贯穿始终,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良好的师生对话是开展好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0.
对话理论下的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民生新闻”的三个问题:第一,从“民生新闻”的选题来看,它是“与民沟通”的对话。第二,从“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来看,它又是“得民认同”的对话。文章第三部分提出了“民生新闻”要警防的三个误区:去“政治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和“同质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我们收听广播,常常可以听到播音员热情的声音:“各位听众,现在请听对话……。”“对话”是广播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科学知识》、《讲卫生》等知识性节目里,在《对农村广播》和对青年广播等一些专题对象节目中,都常常采用“对话”广播。“对话”广播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听众的欢迎。怎样播好“对话”呢?“对话”稿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知道,“对话”稿件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对话”广播的语言就要有人物的思想性格,它较之播其他稿件的语言要更通俗更口语化更朴实流畅。根据对  相似文献   

12.
鲁艺 《山西档案》2006,(1):48-50
“满映”的全称是“满洲映画协会株式会社”,这是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长春经营的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1937年成立,机械和技术人员多从日本输入。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日本人拍摄了不少所谓的“娱民映画”、“启民映画”和“时政映画”,宣传日本和伪满洲国国策,美化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奴化中国人民。这里实际上是“二战”时期日本在国外设置的最大化侵略机构。  相似文献   

13.
职场观察类综艺作为一种新兴综艺节目类型已展现出回归理性思考、与观众进行现实性对话之势。本文基于主体间性视角,从“对话理论”出发,以《跃上高阶职场》为例,分析当下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与观众作为对话主体的对话模式、现状、效果及影响,检视对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双主体间如何在对等关系基础上达成现实议题的对话交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耀顺 《大观周刊》2012,(16):246-247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之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本文通过列举名家教学的课堂案例,阐述了教师的“问”是“对话”的关键,阐述了“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翟贵恒 《大观周刊》2012,(40):204-204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之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本文通过列举名家教学的课堂案例,阐述了教师的“问”是“对话”的关键,阐述了“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为在互联网上唱响主旋律,当代党员杂志社当红网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别无他途,唯有创新。”2004年-7月中旬,当红网在内容,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经过精心策划,成功打造了一次大型网上互动主题交流活动——“学习‘三个代表’心灵对话”。聘请我市资深的理论专家坐镇当红网站与网民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电视面对面的实现.有赖于传播者在“场”和“度”两方面的恰当控制,此是方法论。但是,在谈到电视面对面的时候,我们还应明白,每一次电视面对面的实现,无论它是事先精心的策划,还是一次突发的采访,都是不可复制的随机事件。理想状态中的面对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中呈现出来的实质,是通过对话说出的真实。也就是说,在电视面对面之中,对话折射出真实的人际交往状态,而这样对话经由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网)的扩散,便超越了空间限度,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韩阳 《出版参考》2007,(9S):15-15
在本届BIBF上,贝塔斯曼直接集团与德国图书信息中心携手“蓝色沙发”,演绎德中文学精彩对话。除邀请了7对当红中德作家之外,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也坐上“蓝色沙发”,对话国际出版高层——国际书展联盟主席Peter Weidhaas和国际出版商联盟副主席Herman P.Spruijt。[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自日本人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被引入国内以来,出版的“崩溃”一时成了出版界关注的话题。老出版家宋木文和巢峰在2005年初的对话更是敲响了警惕崩溃的警钟。假如说,中国的出版业也处在崩溃的边缘的话,那么,这一崩溃是一时的,还是长期的?是毁灭性的,还是一次小波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取决于对出版产业发展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偶像剧”,在日本称作“趋势剧”(trendy drama)。1990年代初,日本借鉴西方国家肥皂剧和情景喜剧运怍技巧,加以日本意象包装,产生“趋势剧”。随后,台湾引进日本“趋势剧”,为吸引年轻族群,将其更名为“偶像剧”。在这些电视剧中,常会出现反映现代流行趋势的服装、休闲娱乐、通讯器材、生活方式,以及探讨时下年轻人常遭遇的情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