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心理暗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一)暗示及其分类 《心理学大词典》认为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的作用往往会使别人比较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不加抵制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本认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借用某种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思想或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纵箱分腿腾越教学的难度比较大,有一定的危险性,意志品质、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是完成动作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笔者认为,暗示是一种调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暗示是采用间接的、含蓄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暗示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暗示可以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调控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效率。适时、恰当、合理的运用暗示规律,对引导、控制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暗示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它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积的。消极的暗示往…  相似文献   

3.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它是影响人的行为效率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兴趣、愉快和焦虑调控等策略,来引导和发挥情绪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使之克服消极影响,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为重要的渠道,教师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行为中表露无疑。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教师的教学态度、师生关系等都在教学行为中有直接的表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是当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归因理论是探讨人们行为的原因与分析因果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人的发展是一个在对经验和行为不断解释中逐渐成长的过程,归因行为贯穿人的一生。本文从回顾归因理论开始,从儿童期认知的发展、青年中年期成就动机的发展和中老年信仰的发展三个方面对归因行为的学习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请求行为威胁到受话人的面子,发话人总会采取一些方式使自己的请求行为显得礼貌得体.称呼语是汉语请求行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受汉语文化影响的称呼语的选择对于语用距离长短和交际成功与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暗示的意义在于:教师用暗示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感悟,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探究。暗示应适度,不能过于直白,也不能过于含蓄。暗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由人施授,也可以由情境施授;可以采用言语方式,也可以采用非言语方式。  相似文献   

8.
体育比赛中,暗示对运动员比赛成绩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分析了来自各方面的暗示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并提出把握运用暗示的技巧,合理利用暗示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理暗示”是指暗示者通过语言、表情、体态等行为将某种信息在受试者毫无觉察的前提下传递给对方,使受试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并作出相应反馈,以此达到暗示者预期目的的一种方法。医学上常用此法来治疗某些疾病。 笔者由此得到启示,将该法引用于外语教学,通过几年的大量实验,证明该法应用于外语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学习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的成败经验则会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心态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心态的优劣,对其人生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过于紧张的精神状态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还可能由于心态不良导致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高三学生在心态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挤独木桥"的消极暗示心理[2]、考试焦虑、异性情感困扰、学习  相似文献   

12.
传统意义上的隐喻,也称作暗喻,通常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指在某类事物的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另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而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仅属于纯语言的范畴,而是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本文通过人体词对抽象域(称呼域)的映射,阐释了人体词"head"、"heart"、"hand"的英汉称呼语的隐喻化方式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习惯,是人们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顽强而巨大的心理能量.习惯一旦成为自然,就必然深深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亚里士多德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它对人的发展走向往往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D .H .劳伦斯的小说中充满了象征。在《儿子与情人》中 ,贯穿整部小说的意象是“花”。“花”暗示了小说中重要的 3个女主人公 ,暗示小说中事态的发展。对花的解读 ,即是对主人公的解读 ,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在于人。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了,民族就会有蓬勃的生机。影响人的聪明才智发挥的因素很多,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领导者能否进行有效领导。因为不同的领导行为会造成不同的社会气氛和心理影响。而社会气氛和心理影响又是决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低的直接条件。所以,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就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心理暗示,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本文主要陈述了什么是心理暗示及其类型,分析了积极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之后对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引导幼儿的成长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信息沟通不仅是图书馆内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情感、行为等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影响、改变图书馆行为以及提高图书馆运营效率,实现图书馆预定目标的重要管理职能。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中,高度重视沟通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运用,对于建立与现代化图书馆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男女体育教师课堂行为是否存在着差异,这是体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对体育教师的性别角色行为的研究,对男女体育教师课堂行为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在研究中通过观察、性别角色调查表、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行为的评价发现:女教师与男教师相比,在课堂中能更多的有条理地进行暗示,并能更经常地叫出男学生的名字。男女学生并没有感受到男教师在课堂上有什么不同行为表现。认为,同性教师在教授不同性别的班级时,行为表现并无多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之一,中小学体育教师语罚行为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语罚行为虽不是体罚,但却比体罚更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其实质是作用于心灵并对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造成伤害的语言攻击或语言暗示。追根溯源背后折射出中小学体育教师语罚行为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传统"师严道尊"观念的影响和语言本身方面的因素,也有教育政策法规不健全和体育教师个人原因等方面的问题。防止中小学体育教师语罚行为的主要对策是要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语罚行为现象危害的认识,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要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语罚行为建立有效投诉和监督机制,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和批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第一二回已经用隐喻暗示方法,透露出其"最终定稿人"是明代万历时的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该文按<西游记>隐喻暗示思路,再破译陈元之序言以及"镇元子"、"华阳洞天主人"的真象.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看到了横跨文本中的镇元子艺术形象、序言作者陈元之和<西游记>出版前夕的"最后定稿人"舒本住三者之间的一种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