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近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用血的代价所得到的历史的启示,所作出的历史选择。它并非是任何人的主观设想,而是已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了的客观的历史真理,所得出的科学的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 ,由盲目迷信逐渐到科学性。明白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逐步排除历史悲剧的成分 ,才可能终结悲剧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1986年底一度出现的学潮,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其中之一,反映出我们许多青年历史知识相当贫乏,对历史缺乏正确的理解。比如,为什么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为什么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取代资本主义?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为什么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等,因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以及其他错误观点就很容易在他们那里找到市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同志,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提出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定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段逐步成长的历程。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结晶。  相似文献   

5.
范东波 《辅导员》2009,(14):78-78
历史课是一门政治思想性很强的课,历史课本中的政治思想教育材料比比皆是。实践证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育的演进: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新课程与现行的教学体系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历史教育与时俱进,历史课程标准即将取代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这意味着什么?本文简要回顾了百年历史教育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演化历程,对现行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作了一些对照,着重介绍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内容,从而说明了由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代替历史教学大纲是我国历史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历史教师应尽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为其研究对象,学习历史应该从了解具体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入手,然后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概括、比较、综合、得出结论,上升为理论,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逻辑思维的过程和形式来看,上述过程也就是运用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法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按照上述基本方法,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如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从中美历史课堂教学的简单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改变历史课被学生视为"休息课"、"聊天课"、"自习课"的尴尬处境,必须建立一种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回归历史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鉴于以往在中学担任历史教师的体会,我们认为懂得一些历史之外的知识,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历史教学尤其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诠释学有关历史是什么的解释 诠释学是一门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在西方已有漫长的历史。诠释学是“意义”宣告、译解、阐明和解释的技术,它的基本功能在于把一种意义关系从另一个世界转换到我们自己的世界。所以历史诠释学就是发现、理解、阐明和解释历史意义的技术,以便把另一个时空系统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意义转换到我们的世界之中。∞我们知道,由于历史认识的对象不是当下的现实存在,如果不进行意义的转换就不可能有对历史的理解,因此,从学科性质上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对人类过去的一种解释、说明与记载。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什么 ?这好像是一个不能成为问题的问题 :历史不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吗 !其实不然。古往今来 ,多少哲人为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上下求索。黑格尔显得高深莫测 :历史是“一种隐藏的力量”。《圣经》一副洞察世事的模样 :已有的事 ,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 ,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 ,并无新事。古德里尔睿智地说 :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 ,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彼得·海尔形象地告诉我们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 ,每一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汤因比激愤地说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爱德华·卡尔甚至著有厚达 177页的专著《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它本身就是人们对历史反思的理论总结,但反过来,它又启迪和指导着人们对幽深的历史获得一种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不仅扫清了历史的阴霾,同时,也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古人所走过的足迹。我们提倡对历史研究的态度——即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去考察历史的发展,而并未强调和限制用何种具体的理论去研究历史领域内所有的问题。唯物史观并不存在阶级的局限,它不是迷信,也不是偏见;而是探索的方舟,是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便成为历史教育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何谓叙事?彭刚认为:"叙事……将特定的事件序列依时间顺序纳入一个能为人理解和把握的语言结构,从而赋予其意义。"[1]基于此,叙事中时间的开始、结束,事实的选择,叙事的结构、语言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历史意义与解释。历史解释虽基于证据进行理性分析,但因证据或叙事本身带有的选择性、主观性,势必有解释者的主观认识。  相似文献   

14.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育既有时空又超越时空,它讲过去、讲现在、也讲未来。我们都不仅是现实的生活者,也是历史的缔造者。人类就是历史的主体。因而,一切历史活动都是有思想有主体的活动。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主体性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实践领域。我们往往忽视这些极具价值的因素,致使历史主体性教育本在青山却在云雾中。  相似文献   

16.
从中美历史课堂教学的简单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改变历史课被学生视为“休息课”、“聊天课”、“自习课”的尴尬处境,必须建立一种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回归历史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17.
名师指要 一、基本考点 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近代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历史乃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的历史。不是历史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历史。历史也需要我们去延续,延续历史的根本意义还是在于当下和未来。我们应该改变物化的历史观,拉近历史与当下生命的联系。历史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的教育,而成为提升个人主体性,提升生命中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情怀的教育。正是生命化的历史与历史教育,使我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一 人类的历史,是五光十色,无比丰富而生动的。李大钊曾对历史下过如下的定义:“历史这样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西。他不是些陈编,不是些故纸,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东  相似文献   

20.
借助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历史教学中并不缺少图片资源。关键是老师们是否具有课程资源意识,是否能够充分挖掘潜在的历史图片资源,是否对历史图片资源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