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说起America时,常指“美国”,即the United States。但是,America在广义上所指的范围却大得多,它包括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America)、中美洲(CentralAmerica)以及许多岛屿(如西印度群岛the West Indias)。 相似文献
2.
3.
4.
5.
6.
8.
王树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4)
两千多年前的《尚书·尧典》,记载了“诗言志”这一命题,两千多年后的当代,毛泽东同志在给一位著名诗人赠言时重复了这一古老的遗训(见1962年第5期《长江文艺》)。这一历史现象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言志”说几千年来始终影响着中国诗歌的创作、阅读、鉴赏与批评,影响着中国古典诗论的美学观点。其重要意义,诚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它是我国古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本文拟就“诗言志”这一命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10.
职业学校的不少老师都为课堂\"头疼\"的原因是,学生基础差、上课没反应;教学中缺乏愉悦感、少有成就感。作为教师,应该正视现实、反思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营造美的课堂,用课堂之美来感召学生。课堂美的手段有不少,但对教材中美的因素的充分挖掘乃是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1.
历经30余年的工农兵文学的诗歌创作,其发展走向是——题材:阶级斗争和民族战争的战曲——时代精神和新生活的赞歌——投向“四人帮”的炮弹;情调:悲苦与愤恨——高昂与激越——热爱与喜悦——仇恨与愤怒:风格:初现和发展——确立和纷呈——隐退和消亡。工农兵文学的诗歌,它的发展表现为整体性,而不是总体性。而且,在内容要求一致的条件下。诗人们更为重视的是体式和语言,特别是个人的风格,评论界所重视的也往往是个人的风格特色,这有违于工农兵文学“内容重于形式”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6,(33)
<正>高中记叙文写作,主要任务是写作复杂的记叙文,训练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训练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实际,由果推因,采用稳步推进的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各项措施,同时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写作训练重点,突破写作训练难点,让学生写出具体、生动、细腻、感人的文章。一、拨云见日,寻找记叙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高中记叙文写作问题很多。要解决记叙 相似文献
13.
徐海芳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09,(6):76-76
教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教师先以简约版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永远说不完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尝试用一句话把儿歌的全部内容表达清楚,自然引入新课。课的结尾,教师再次呈现完整版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作为学生经历30多分钟学习后的反馈练习。然而,让众多听课教师觉得不解的情况出现了。明明在前面新授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用字母表示确定的数、表示变化的数,以及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具体的数量以及数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袁帅 《中学生优秀作文(初中版)》2013,(Z1):31-33
阳春隐尽,正值晓夏,五月的浉河岸边,杨柳尽绿。原本在春风中摇曳的浅浅小草,无意间已被涂抹上深深的绿意。古人云:"水自山来,东流入海",带着探河求源,重归自然的渴望,我们一家三口收拾好装备,骑上单车,沿着浉河北岸的护堤路逆流而上。一路披着午后暖暖的阳光,如夸父之子身着金装,追风逐日,去探寻养育信阳现代文明的浉河之源。 相似文献
15.
田晓荣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3)
许多方言的语音现象,通过音韵学都可以得到说明。从古今语音演变的角度看,渭南方言词“曲连”就是“圈”,“号村”就是“孝村”。渭南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古音,这些方言材料为研究古代汉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星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诸葛亮在汉中的八年北伐,习称“六出祁山”。依次是公元228年4月出兵祁山,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而马谡失街亭;228年12月出兵大散关攻陈仓;229年正月攻取武都、阴平二郡,安抚氐羌;230年7月击退魏将司马懿等三路来敌;231年出兵祁山,6月在上邽大破魏军,后因军粮不济,撤兵途中射杀张郃;234年2月出兵驻守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对阵半年,病卒子军中,遗命归葬沔水南定军山。八年北伐中有过:上奏《出师表》、收姜維、赵云箕谷置疑兵、马谡失街亭、赵云火烧赤崖、挥泪斩马谡、推演八阵图、制木牛流马、筑汉城乐城、用计伏兵射张郃、比巾帼羞辱司马懿、将星殒落五丈原、死诸葛走生仲达、怀西蜀命葬定军山、石马坡马岱斩魏延等历史活剧。至今还遗存有剑阁险关、街亭山、子龙山、大散关、赤崖栈道、制木牛流马处、定军山、读书台、马超墓、武侯墓、武侯祠等古迹文物名胜。 相似文献
17.
赵玲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9,(4):105-108
旋律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形象离不开旋律。古代巴人的音乐旋律以羽调式为主,其次是商调式,角调式偶有出现,但并不是一种主要的旋律调式。巴人羽、商旋律调式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三千多年的传承中,由于历史的久远、文献资料的局限以及记谱法的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巴人音乐旋律的遗失,只有地处偏远的武陵山区巴人后裔土家族的歌舞音乐中还保存有这种古乐的旋律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切线的定义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当时的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在《论螺线》中给出了确定螺线在给定点处的切线的方法,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在《圆锥曲线论》中也讨论过圆锥曲线的切线.但这些都是把切线看作与曲线只有一点接触且不穿过曲线的“切触线”,曲线都在切线的同旁这与初中教材圆的切线定义相符合,是静态的切线观.近代微积分的诞生,赋予切线新的定义和应用,大数学家牛顿在他的老师巴罗的基础上提出了切线的近代定义,即把一般曲线的切线定义为割线的极限位置,并由此得到了切线斜率的导数求法,这是动态的切线观.切线从而有了新的数学和物理意义,如切线的斜率表示曲线在切点处的瞬时变化率,切线是在切点处最逼近曲线的直线,切线表示沿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运动方向等.近代切线的定义关注的是曲线在微小局部“相切”的性质,所以切线可以与曲线的某一微小局部相切,又同时与曲线相交于其他点,也可以“穿过”曲线,即曲线在其切线的两旁. 相似文献
19.
20.
孟丽娟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1)
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政治家而不是诗人 ,曾反复出仕 ,反复归隐 ,直到理想之梦完全破灭。造成悲剧的原因 ,有时代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他自身性格所致 ,他真诚自然的性格 ,理想化的气质 ,成就了他卓著的诗名 ,也注定了他仕途失意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