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文学界对文本阅读意义的探讨历经作者聚焦和文本凸显之后,逐步转向读者中心,形成了影响日益扩大的读者中心理论。该理论区分了"理想读者"和"一般读者",揭示了阅读的"传出立场"和"审美立场",阐释了阅读的"传递模式","转化模式"和"互动模式"。它引发了一系列课程与教材的读者中心理论视角的考察与研究,召唤我们去关照文本、作者、编者与师生之间的复杂关系,重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效应,从而挑战编者的课材创新,促进教师的教学变革,拓展大家的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必须迎接三个挑战 ,即“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 ;成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 ;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同时 ,信息的充斥、网络的渗透 ,网络文化也随之诞生。受网络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 ,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 ,阅读如何开展 ,阅读者具备哪些素质 ,这些都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 ?一、语文阅读要体现科学性阅读 ,作为一门科学 ,自有其内在的规律 ,语文阅读也必然有规律可循 ,只要抓住本…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因如此,对传统阅读的坚守就显得弥足珍贵。2013年4月,一场主题为"微时代的阅读"的讲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出版界、评论界、文学界的专家和普通读者,在这里对我们今天的阅读生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阳 《教师博览》2013,(8):54-55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因如此,对传统阅读的坚守就显得弥足珍贵。4月23日,一场主题为"微时代的阅读"的讲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出版界、评论界、文学界的专家和普通读者,在这里对我们今天的阅读生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及互联网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高校图书馆急需建立一个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多元信息有效整合的服务平台。从咸阳高校读者阅读需求的调研出发,通过对读者阅读现状分析,探讨了由阅读需求引发的图书馆读者服务问题,结合实践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技术发展对图书馆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媒体使读者的阅读方式与图书馆的服务方向发生根本性转变。图书馆应改变传统图书馆管理思想与读者服务模式,借助新技术,推动图书馆自身改革与读者服务并做好读者阅读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自主式阅读,也可称之"自然阅读"或"感受式阅读"。其基本理念是:读者(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而非被动强迫、较多先入之见、外部干预地阅读;阅读的材料是读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阅读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而非仅是章法、词句、技巧、结构等形式化、技术性操作;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大学生读者群体的阅读形式、对象、结构和规模均出现了新的特点,给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需积极适应新形势,做好"互联网+"基础工程建设,创新阅读推广概念及宣传推广形式,推广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开创高校阅读推广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浅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这是物质条件的变化使然,也是读者的需求心理使然。它对传统的图书出版提出了挑战。图书出版应该搭乘新媒介,与读者的阅读心理对接,从顺应形势中引导阅读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10.
(一) "把'话'变成'画'",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心理学上叫"再造想象"。这里的"话",指的是课文中作者用来描写形象的语言文字;这里的"画",则是读者阅读的头脑里浮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两者连起来,就是把作者用语言文字描写的形象,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变成读者自己头脑里的形象画面,或者说是脑子里"过电影"。再造想象是形象性课文阅读时首先要采用的而且也是阅读全过程中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二)  相似文献   

11.
隐含读者与隐含作者和谐一致,一个代替作者说话,一个从读者出发,作者赋予了读者全部的阅读涵义;隐含读者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自我"和理想的读者形象,它完全接受隐含作者的意识形态,而现实读者最成功的阅读就是能成为文本中的隐含读者。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文艺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中的能动地位。"走向读者"的接受美学为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和借鉴价值: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发挥教师的身份转化功能是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基础;促进幼儿"期待视界"与图画书内容的融合是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关键;递进式的图画书阅读形式是核心。在这一新视角下,图画书阅读活动呈现出新的发展路向:构建幼儿、教师、图画书多维互动的循环系统;调动与拓展幼儿的"期待视界";运用"召唤结构"促进幼儿深入了解图画书内容。  相似文献   

13.
徐颖 《考试周刊》2008,(24):150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读书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得信息;读书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取精神营养:读书能发展人的语言和阅读能力.而这一切都得由读者自己去理解、感受和体悟.<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这对于现行的阅读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它更加强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自由的空间,为学生打开阅读之门.  相似文献   

14.
阅读心理机制的介入与阅读教学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以高科技为先导,以知识为资本,以信息的快速传递为特征。根据阅读学专家的研究,新世纪的人们将面临三个挑战: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呈几何级数膨胀的时代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大量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在“知识爆炸”的形势下,人若想做知识的主人,就必须改变自己登知识之山,涉知识之海的途径,提高“登”和“涉”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需求面前,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调整阅读心理,摸索阅读规律,以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能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阅读…  相似文献   

15.
正约克·米勒的《书中书》既是挑战图画书作家的想象力和创意之极限的书,也是挑战读者的阅读阐释力的书。在世界图画书大师的作品中,我认为,《书中书》是最令读者思考,甚至费解的作品之一。对我而言,最初阅读《书中书》,也仿佛走进迷宫一样,以后的阅读努力就是想走出这个迷宫。  相似文献   

16.
读者理论的历史、特点与文本意义的生成以及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要有开放的、多元性的读者观点。——承认认知结构的差异性,调整阅读策略;用"视界融合"来指导阅读教学;正确看待学生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本的飞速膨胀、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阅读"的理解也应从对阅读客体--文本的关注,转向对阅读主体--读者的关注.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读者的阅读行为,发掘出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才能更切实地通过阅读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8.
阅读行为是人类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辞典》对"阅览"一词的解释为:yuè lǎn看(书、报)read(books and newspapers):~室reading room;"阅读"一词的解释为:yuè dú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read and comprehend;本文引用数据阐述了近期我国读者阅读倾向;电磁场媒介极其衍生出的多种阅读方式;提出容纳读者流量,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推广电磁场媒介以节约纸张,利用新技术等实现阅览服务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秘鲁著名作家、拉美结构现实主义文学的旗手巴尔加斯·略萨 ,对社会、形式和读者提出三重挑战。他认为“文学永远是反抗压迫的武器” ,“作家的天职就是反抗”。他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和军事独裁的文学主题 ,向社会提出挑战。他提出“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拉美文学的宝贝” ,提出创设“特殊的艺术程序” ,向传统艺术形式提出挑战。他宣布“挑战读者”时代的到来 ,对读者的思维认知结构和阅读欣赏模式提出挑战 ,创立结构现实主义 ,培养与时俱进的创造型读者群  相似文献   

20.
岳曼 《吉林教育》2008,(2):43-43
阅读不是读者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认识的过程,是读者(或作者)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根据读物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储存信息,对事物做出反应。"成功的阅读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