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王建诗歌题材的摄取来审视王建,认为他是中唐写作妇女题材的独擅胜场者,他以优柔之性善观妇女之事,善体妇女之情,秉持一颗平等之心称颂她们的人格品性、灵心慧质。并善借妇女诗作映射若干社会问题。王建的诸多妇女题作以格幽思远的品质独具史料的文化价值。王建对女性的可贵态度缘于道家思想的滋养,恢复大雅精神的文学主张以及“跋涉畏途”的人生阅历。  相似文献   

2.
中唐诗人王建是许昌人,笔者才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地重读了《全唐诗》中他的诗作。读后掩卷沉思,浮想联翩,草此短文,以抛砖引玉。一纵观王建的全部诗作,我们会发现诗人特别关心的一个文学题材,这就是有关妇女生活。王建为中唐诗人。当时,国势由盛转衰,藩镇割据,社会动乱不堪,人民饱受生活之  相似文献   

3.
建安与西晋文人妇女题材诗作各具风采,反映出两个时期文学的整体气象。建安文人的妇女题材之作内蕴浑厚,弘扬了建安文学的主旋律。西晋文人则在题材方面有所开拓,抒情角度有所转变,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西晋文学“力柔”、“采缛”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唐诗继承和发扬风骚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达到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有“诗仙”之称、同杜甫奇峰并峙的李白,在诗坛上的地位更是异乎寻常。从李白诗歌的素材来看,妇女形象占有相当显眼的地位。在其全部作品中,有关妇女题材的诗约130余首。其中咏唱中下层社会妇女的诗篇,在李白全部妇女题材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中,佳作名篇甚多,广为传诵,最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5.
曹植妇女题材诗作鉴赏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安之杰”曹植的作品流传至今的,诗有80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40余篇,其中妇女题材的作品约占四分之一。聆听曹植抒情的歌唱,我们不应忽视他对女娲、涂山氏、姜嫄、简狄这些伟大女性的礼赞,对美丽多情的洛神的苦苦追求,对待字空闺的美女、无辜遭弃的怨女的同病相怜。曹植笔下的女性足以形成一个蔚为大观的系列,但长期以来并不为人重视,或者说人们瞩目的只是女人背后的诗人。古往今来的说诗者,对曹植诗作中凡涉及妇女题材的,均视为寄寓诗人身世的比兴象征之作,从而忽视了题材本身厚重深刻的内涵。如果我们稍稍撇开以“比兴”为中心的古老的说诗传统,重新审视一下曹植妇女题材诗作的“表层”意象,或许会发现曹植其诗的别一洞天;再披文入情,发掘其深层意蕴,或许更能窥见曹植其人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6.
萨都剌妇女题材诗涉及范围广体裁多样,通过对妇女命运的关注表达了一定的政治见解,表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妇女观和民主主义思想,并“最长于情”,未染道学气,客观上表现了以情抗理的进步倾向。  相似文献   

7.
曹植是建安时期卓有成效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妇女题材诗歌触及了封建伦理制度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本文从分析曹植反叛意识萌发的原因、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看待这种反叛意识三方面对曹植的妇女题材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潮汕著名学者温廷敬编著的<潮州诗萃>50卷汇集了白唐代以来6000多首与潮汕有关的诗歌.本文对其中200多首妇女题材诗歌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清淡气与金粉气的差异,崇高格与庸俗格的差异,柔之美与雄之美的差异,清晰图与朦胧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杜牧是唐代诗坛上灿烂的晚霞。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流传下来的将近五百首。其中,以妇女为题材的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可惜的是,对这类占有相当比重的诗作,历代论者几乎都持否定态度,或不屑置之一辞。“牧之诗淫媟者,与元白等尔,”“平心而论,牧之诗冶荡甚于元白。”现当代研究者,虽对杜牧诗重新进行了探讨,但也大都囿于其政治诗、写景抒情诗上。因此,本人不揣学浅,试对其妇女题材的诗加以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曹植是建安时期卓有成效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妇女题材诗歌触及了封建伦理制度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本文从分析曹植反叛意识萌发的原因、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看待这种反叛意识三方面对曹植的妇女题材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李白写有大量的妇女题材诗,其诗中的女性主体往往是诗人为了排解一己的逐臣失意之憾而成为自我欲望、焦虑的转化投射,成为男性情感和欲望的象征符码.李白往往假托蛾眉诉其衷肠、释其心曲,在诗中进行自我主体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两汉妇女的贞节问题,学术界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两汉注重妇女贞节,以李甲孚的《中国古代的妇女生活》为代表;另一种认为两汉不注重妇女贞节,以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吴景超的《两汉寡妇再嫁之俗》为代表.考诸两汉史实后发现,二者既有其合理之点,又有其偏颇之处.本文试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13.
《诗经》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而其主人公的构成往往与妇女形象有关。为此,《诗经》中塑造了千姿百态又富于个性化的妇女形象。从妇女的出嫁、被弃、拒暴、盼夫、私通,到爱国等内容无所不包容。用当时妇女不同形象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层矛盾,反映各个角落的现实生活。这其中以妇女婚姻问题为题材的诗占有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14.
赵民 《甘肃教育》2010,(12):39-40
细读李白的诗作,我们会发现女性形象在李白诗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传世的诗作,现存有九百九十多首,其中有关妇女题材的,约有一百三十余首,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诗人。这一现象得到了历代文人的关注,也曾引起人们的批评、指责。当代一些研究李白诗文的学者也常常提醒人们在解读李白的作品时不要受李白妇女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析小说反映明代丑恶社会本质深度腐蚀当时妇女思想品性 ,以妇女容态言谈描写塑造妇女贪财、附势、淫荡、暴唳人物形象 ,研究小说塑造与之对立端庄、正直、贤慧、善良妇女形象 ,认识小说描写各异妇女形象之社会现实意义、挖掘小说所刻划妇女形象值得批判、借鉴、肯定、扬弃重要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客家妇女是客家传统文化中一道美丽风景。用陶瓷材质语言去思考、去表现客家妇女的特有美,一方面在永恒的瓷器上真实地描绘客家妇女那些鲜为人知的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故事,另一方面,借陶瓷材质的美,艺术真实地表现客家妇女的美丽。把握客家妇女题材与陶瓷材质这两大要素,以利客家妇女与陶瓷文化的有机契合,使人们在永恒的陶瓷艺术中品读出更多的客家妇女的美丽。  相似文献   

17.
王红丽 《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22-23,27
选择物质文化的角度,对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进行解读。认为从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中能反映出中唐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贡献。即:妇女是其时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相似文献   

18.
李白是盛唐论及妇女诗较多的一位诗人,他的妇女诗题材广泛、思想深刻。但由于诗人未能摆脱传统男权社会文化的桎梏,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完全是妇女真实情感及生活的再现,而是女性形象在男权意识和思维模式中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其中妇女形象占了很大比重,形成杜诗一大特色。杜诗中的妇女形象分为三类。1、劳动妇女形象。通过她们反映了社会动荡,人民疾苦。2、贵族妇女形象。批判她们的奢靡,反映社会不平。3、寄托诗人感慨之情的妇女形象。表现诗人的理想、操守,抒发人事沧桑之感。  相似文献   

20.
唐代妇女常服主要由襦、裙和帔构成,三者之外常加半臂。襦为上衣,有薄厚之分;裙经历了由初唐的紧身到盛唐肥美宽大的转变过程;帔为妇女服饰装饰之物;半臂流行于中上层妇女,与今日T恤相似。女着男装为唐代妇女服饰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