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目前是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有学者认为 ,随着时代发展、条件变化 ,资本家亦创造商品的价值 ,其依据之一是 :在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中 ,需要资本家参与决策和管理 ,而决策和管理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劳动 ,并认为这种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 V′,进而认为商品价值构成的部分由此发生变化 ,即由 W=C+V +M转变为 W =C+V +V′+M。本文认为这一观点难以成立。1.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是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为了便于说明资本家与企业家二者的不同 ,不妨比照分析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情况。众所周知 ,改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前提的。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资本家使劳动日延长到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从而无偿地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为在工资上的表现是: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的,好像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揭明了这种假像,并进一步证实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本分析证明:钱伯海教授《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的观点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是: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钱教授是物化的死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元论,钱教授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物化的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二元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钱教授的剩余价值理论掩盖、否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制造商品时所耗费的活劳动作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从而揭示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深刻对立的经济根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当时社会劳动特征为前提的,服务于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历史使命。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社会劳动的创造要素发生重要变化,以高科技为内涵的脑力劳动极大地拓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领域,并由此形成了不同于旧时资本家而属于建设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社会阶层。现代的劳动价值论,要在坚持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充分认识“活劳动”新的特质,正视科技创新、智能创造的劳动价值,指导和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那里,商业劳动指的是,在流通领域中由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所决定,为完成商品形态或价值形式的转化而进行的劳动.商业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工人的收入是对产业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割.但并不能由此就认为,商业雇佣工人同资本家一样,与产业工人构成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因为,商业劳动的职能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即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作为社会劳动分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利于社会总劳动的节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而是一种必要的和必需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全面考察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及资本家管理劳动的观点,才能理解按生产要素分 配的合理性.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活劳动创造价值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并不矛盾.资本家的管理劳动具有剥削性和劳动性二重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现时代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是理论发展的结果,又是实践发展的结果,在这样的三大背景下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对其作出现时代意义的阐释,笔者从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真义出发,说明了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并进一步阐明了知识产品价值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在区分价值和价值创造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范围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高一《思想政治》第二课讲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教材写道:“劳动力的买卖一经完成,所有权发生了变化:工人出售了自己的商品,就失去了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劳动力完全属于资本家了,资本家就要对劳动力进行‘消费’——叫工人劳动。”根据教材原意,这段话可以理解为:劳动力商品买卖完成以后,所有权属于资本家了。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教材的这种表述是不科学的,在此提出异议,与诸同仁商榷。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买卖时写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核,并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深入开掘其内蕴。为此,有必要对有关的几个理论观点加以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这些理论观点主要是:关于财富创造及其形成要素的观点、关于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观点、关于资本家作为生产指挥的活动也是形成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观点以及关于非劳动生产要素是收入来源,但不是价值源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机器人被广泛使用。特别是一种可再编程序的多功能的机器人在生产部门应用后,出现了所谓“无人车间”,使企业获得了高额利润。这就使人产生了一个疑问:机器人是不是也能创造剩余价值? 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资本家雇佣工人是由于劳动力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在生产过程中能为资本家创造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它体现了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工业机器人是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争议中,学术界有人认为,马克思在生产劳动是否首先是物质生产的论述上是含糊不清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也有人认为,马克思明确说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演员、教员的劳动,也创造价值。我认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产生以上这些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概念上把《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的客观的生产劳动,同资本家观念中的生产劳动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 ,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 ,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 ,长期以来 ,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 ,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 ,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13.
四、对市场价值构成的深化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虽然指出过企业管理者劳动和科技人员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但他主要分析的是生产商品的物质生产劳动,并从劳动耗费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这两个要素出发,进而认为商品的市场价值是由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和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用公式表示是: W=C+V+M 然而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市场价值的劳动不仅包括生产有形商品的物质生产劳动,而且包括生产无形商品的服务劳动以及生产精神商品的科技劳动。而且这后两部分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市场价值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占60%~80%,我国已超过30%。因此,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需要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深化认识。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对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进行深化认识呢?我们认为朱妙宽同志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笔者阐述的市场价值构成公式是在吸取朱妙宽同志的新价值构成公式(W=C+V+M+S=C_1+C_2+C_3+V_1+V_2+V_3+M_1+M_2+M_3+S_1+S_2+S_3)精华的基础上构建的。笔者构建的市场价值构成公式如下: W=C~*+V~*+M~* 式中,C~*=C_1+C_2;V~*=V_1+V_2;M~*=M_1+M_2。 本价值构成公式就是在马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机器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机器人以及所谓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就是现代化自动控制机器体系的典型。机器人的出现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产品是由机器人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资本家的利润仿佛不再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而是机器人“劳动”的结果,等等。这些经济现象是否意味着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能否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正是本文要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近几年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中的焦点问题 :是否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 ?从价值源泉、价值形成和价值表现三个方面分析了人们在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时容易混淆的问题 ,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认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未过时 ,仍然是我们正确理解商品价值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典典 《华章》2007,(4):79-79
传统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出现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商品--信息商品在成本结构、生产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商品有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即使是信息本身也拥有价值.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马克思的传统经济学理论面对着很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资本运营中的剩余价值规律 ,揭露了资本家在财富积累过程中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从而获取利润的剥削本质。现在 ,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 ,在两种经济运营模式的转变过程中 ,重新学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审视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下剩余价值规律 ,不仅对经营管理者很有必要 ,而且对政治工作者也很有必要。   一、国家财富的积累与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中 ,资本家的原始积累很大一部分来自剥削和榨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国家所获得的国有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 ,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不能把劳动创造价值作为分配制度形成的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创造价值讲的是商品价值决定的本源问题 ,与分配制度的形成是不同领域的问题。分配制度的形成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及其形式决定的。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形成的理论依据的错误观点 ,会从扩大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范围和混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上造成理论混乱 ,把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中阐明了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以及土地价格的理论。马克思的分析偏重于农业方面的地租和地价问题,即分析农业资本家剥削农业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将其一部分交给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大土地所有者的关系。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建筑地段和矿山的地租,也作了科学的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土地不是商品,即不是自由市场上买卖的对象,更不是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