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对恽代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中的“千秋”一词注释为:“这里是不朽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妥。“千秋”,《辞源》有六解:(一)一年有一秋,千秋即千年,形容岁月长久;(二)祝寿的敬词;(三)婉言人死;(四)药草乌头的别名;(五)县名;(六)秋千。《辞海》有二解:①谓年代久远;  相似文献   

2.
杜甫《江畔寻花七绝句》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对其中“恰恰”一词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两种:一、清人施鸿保训为:“正好、恰巧。”旧《辞海》:“适逢其时之谓。”萧涤非先生《杜甫研究》117页注为:“恰恰啼,正好叫唤起来。”上海古籍出版社《绝句三百首》:“恰恰,适值。”刘树勋《唐宋诗选讲》(中国少年出版社)注为:“恰恰,正当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3.
文非 《语文知识》2001,(6):18-19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中的“恰恰”一词,马茂元《唐诗选》、新版《辞海》都解为状鸟鸣声的象声词。但对鸟鸣声的解释,前人早有疑议。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杜诗‘自在娇莺恰恰啼’,今解‘恰恰’为鸣声矣。然王绩诗:  相似文献   

4.
程少芝先生《“雨脚如麻”句别解》一文(《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0期)提出了如何正确理解“雨脚如麻”的问题。 我们先从“雨脚”说起。 高中语文第六册是这样解释的:“雨脚,指像线条似的密集的雨点。” 邓魁英、聂石樵先生《杜甫选集》注云:“雨脚:雨点从空而降,直线下垂,称‘雨脚’”。 萧涤非先生《杜甫诗选注》云:“雨脚如麻,形容密雨,不是疏疏落落的雨。” 《辞源》释“雨脚”为“雨”。 程少芝先生释“雨脚”为“残剩的小雨滴,即屋漏。” 究竟孰是孰非呢?我们暂不作出判断,且先考  相似文献   

5.
“每诵梅花句,一心思故人”。一读再读台湾范光陵先生的《新古诗二十首》(载《诗刊》1994年9月号》,总觉得言简义深、醰醰有味,余香满口。 吟罢低眉深思,窃以为“新古诗”之新恰恰新在那个“古”字上。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范光陵先生“新古诗”的特点首先在于以景语作结那深湛绵长的袅袅余音上。如“云浮松子落,山深行人疏(《外婆吟》)。“断崖深深孤烟袅”(《晨歌》)”欲问何处去,云深两茫茫“(《漓江竹枝词(一)》)等,都给人以淡远辽阔、言犹未尽的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中杜甫七绝诗《江畔独步寻花》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最后一句中“恰恰”二字,历来注家纷争,分歧颇多。概括起来,大致有四:其一以宋代朱翌为代表。他在《猗觉寮杂记》中依《广韵》将“恰恰”训释为“用心”,“恰恰啼”便是“用心啼”。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恰恰啼,犹言着意啼”,  相似文献   

7.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与初本在内容上有不少增删和修改,其中最为明显者是对诗律中的“平平仄平仄”(七言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拗救句的解释截然不同。先看修订前的说法;近体诗中的“二、四、六”有时可以不分明。这主要是指下列两种句式中的七言的第六字可以改变平仄(拗),其条件是必须有“救”:(1)在(丙)抻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五册(1998年2月河南版)《阿房宫赋》中“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句诠释似有悖文旨.值得商榷。遍检各典.“落”作量词“座”或者“所”解尚未见到。教材220页注②曰:落,相当于“座”或者”所”。此说何依,笔者不知,若无凭据,是否有些牵强?再说,“落”作此解也与上下文有乖。作者从开头至此句.是依照着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安排结构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生年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见《唐宋词人年谱》)把《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六)(以下简称《感旧》,见温诗集卷六)系于开成五年,且定“李仆射”为李德裕;更据开成五年冬庭筠所作《开成五年秋,以抱病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将议遐适,隆冬自伤,因书怀奉寄……一百韵》六(简称《百韵》六)中“收迹异桑榆”句,以为“意谓未逮老境,然其时必已三十左右;”因而估计庭筠生于元和七年(公元八一二年)。近年来发表的几篇考  相似文献   

10.
潘宏 《学语文》2007,(2):48-48
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句中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句。其中“乐乐”的读音值得探讨。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为其注音:“乐乐下字音洛。孰乐亦音洛”。清·焦循《孟子正义》注曰:“独乐乐,上音岳,下音洛。”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句,《全唐诗》第七册435卷4821页作“幽咽泉流水下滩”。“水”字下注云:“一作冰”。“滩”字下注云:“一作难”。我以为应是“冰下滩”。“水”当是“冰”之误。“泉流水下”讲不通。因泉也是水,总不能说“水流水”。上句“莺语花底”,下字“泉流冰下”,两两相对,异常工整。至於“滩”字,是唐代的一个俗语词,在这里是“气力尽”的意思,其本字为“痑”,又写作“瘅”。如:《广韵》上平声二十五寒韵:“痑,力极”。《太平广记》第五册卷212“资圣寺”条(出《酉阳杂俎》):“棱伽效之力所瘅”。力所瘅即力  相似文献   

12.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两汉乐府诗”一章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笔者认为有不少地方是需要进一步斟酌的:(一)《大风歌》不是由乐府机关负责演唱的;(二)《安世房中歌》也是由太乐负责的;(三)太乐不管郊祀之乐,郊祀之乐是由乐府来管辖的;(四)汉乐府是武帝时始立的;(五)太乐主管的音乐并不是由前代留传下来的雅颂古乐;(六)乐府所掌乐章不一定以楚声为主;(七)“乐府诗”之“乐府”乃属泛称。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小语第五册)一诗中首句“白日依山尽”,人教社参考资料解释为:“白日:这里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或靠着。山:这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山,而泛指连绵起伏的群山。尽:完,尽头,这里指太阳快要落山了。”全句解释与其他有关鉴赏分析一样,为“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我以为此解甚不妥。  相似文献   

14.
辛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山深闻鹧鸪”句,异解颇多。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释此句曰:“‘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近人邓广铭先生反驳说:“所谓‘山深闻鹧鸪’者,盖深虑自身恢复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谓恢复之事决行不得也”(转引自刘逸生的《宋词小札》) 刘逸生先生则认为:邓先生的解释“自然比罗大经的解释合理,但个人以为这些鹧鸪之声应该是指投降派的叫嚷,因为这更近于作者写此词时的心情。(引自《宋词小札》291页)  相似文献   

15.
陶潜《五柳先生传》。按“不”字为一篇眼耳。“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重言积字,即示狷者之‘有所不为’……王夫之所谓“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第四卷第一二二八至一二二九页)“不”字句全是否定之句。和《五柳先生传》相反的一篇文章,就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假如以“也”作结的作为一句,全文共计二十句。这二十个“也”字句全都是肯定之句。  相似文献   

16.
孟子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这七篇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最为重要经典文本之一。孟轲(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邹(今山东省邹县)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史记·孟荀列传》“: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从上述记载来看,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7.
《书的故事》以“书”为线索,叙述了发生在年轻的卖票工人与鲁迅先生之间的一件事。 “书”是联系故事中两位主要人物的纽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1)鲁迅先生托人代售书;(2)卖票工人想买书;(3)钱少买不起书;(4)鲁迅先生慷慨赠书;(5)书带来的安慰和力量。其中,第一、四两部分以鲁迅先生为主,第二、三两部分着重写卖票工人,而第五部分,即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则写了  相似文献   

18.
“解落“不是“吹落“——古诗教学正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代李娇的这首《风》诗,见于小学语文课本(苏教版)第七册练习5第6题。课本要求学生将《风“》读一读,背下来”。在教学中,遇到一个小问题:其中“解落”之“解”,应如何解释?因看似熟词,故教材本身未加说明。其实“,解”在此处的用法很容易被误解,例如《: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就将其注为:“解落:读xiè(去声),意思是吹落”,注音和释义都错了。“解”本是多音多义字,即一字多词;通常有三种读音:jiě(上声)、jiè(去声)、xiè(去声),词义随音异而异。但在…  相似文献   

19.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是白居易《琵琶行》中拟状音乐之美的佳句,其中“幽咽泉流冰下滩”句,各家版本所载不尽相同。《全唐诗》第十三册435卷4821页作“幽咽泉流水下滩”。“水”字下注云:“一作冰”;“滩”字下注云:“一作难”。清人卢抱经校本作“水下难”。段玉裁《经韵楼集》卷八《与阮芸台书》中作“冰下难”。日本那波本作“冰下滩”。(以上引文均见十三院校协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376页。)以上诸说,愚以为“冰下滩”是对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创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在选文中,作者恰恰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分段作结,显得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前一句,以花喻人,暗示了爱花的爸爸像夹竹桃的垂落,离开了人世。后一句,写自己在爸爸的教育影响下,在思想上已经长大,特别是面对爸爸的去世,表现出“一个小小的大人般的镇定、安静”,不再是一个小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