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月12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在北京联合举办了《’97春节联欢晚会》精品赏析研讨活动.旨在通过本次活动,使今后文艺晚会及其他电视文艺创作能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会上,一些专家、学者、本次晚会的主创演职人员及历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从晚会的形式、内容,以及春节联欢晚会15年来其发展的走向等方方面面畅谈了各自的认识和感受。大家认为,随着电视文艺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要求电视文艺工作者只有认真总结经验、积极进取,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使春节联欢晚会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后,春晚成为了中国人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现在,中央电视台春晚已经办了28届,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尽管仍倍受关注.但是已经不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唯一的“文化大餐”。观众对于央视春节晚会的批评、建议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3.
胡睿 《视听纵横》2002,(6):70-72
在改革开放之初,荧屏上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除了新闻和电视剧以外,当数大型电视晚会和综艺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长期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作为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典型代表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播以来,多少年来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千家万户无可替代的“荧屏年夜饭”。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电视观众都会有印象:1986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让人大失所望,指责纷纷。但中央电视台对外部第一次制作播放的对外宣传英语春节晚会却大受欢迎,那首合唱《让世界充满爱》一时风靡全国。上场演员达300多人,现场观众及工作人员上千人,播出2个小时,收视效果极佳。第二年春节,对外部又推出一台大型春节联欢晚会《东方之星》。结果,这两台晚会分别都获得了当年度全国对外宣传电视一等奖。李华,便是这两个节目的制片主任。这之后,李华又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制作了一期特殊的谈话节目《挑战人生:〈千手观音〉》.这期节目以一种特殊的“手语”方式,把2005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的聋哑人演员们请到录制现场,让观众和聋哑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取得了沟通和理解.贯串始终的“手语”表达,穿插其中的舞蹈表演.让人不得不用眼睛去“看”.  相似文献   

6.
2002年春节期间,在CCTV-6电影频道播出了1956年由张骏祥执导的电影艺术片《春节大联欢》。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用电影胶片来表现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历史记录。在今天,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我们还能够依稀寻到《春节大联欢》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董卿,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欢乐中国行》节目主持人,2005年入主春节联欢晚会,并在“国际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上获“最佳电视女主持人”、“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她先后就读于浙江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曾在上海东方电视台和上海卫视担任多档栏目及大型综艺晚会的主持人.获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编按]  相似文献   

8.
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赵本山。在演艺界,赵本山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作为电视小品的领军人物,他几乎就是小品的代名词,他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爆料角色,也是俗文化在舞台上的代言人,是搞笑的明星,逗哏的王者。从小品到电影,直到火爆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刘老根新传》,以赵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进入千家万户后.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文艺晚会.它集歌舞、戏曲、小品、曲艺、杂技等艺术形式于一身,以其包罗万象、五光十色的艺术品种,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电视文艺的风貌.充满东方文化色彩的戏曲,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有幸参加过两届春节联欢晚会(1990年、1993年)的导演组,并担任其中的戏曲导演.在此我以自己的体会,就戏曲节目在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作用和今后走向,做一点归纳和思考.一、戏曲节目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必不可少戏曲是中…  相似文献   

10.
朱天宇 《新闻传播》2010,(8):120-120
27年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国民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典型代表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体现出电视节目策划在整个晚会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赋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综艺演出与最大众化的电视传媒相结合的电视节目,其本身在节目策划方面具有独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击败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和美国超级碗橄榄球赛,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电视晚会”,这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晚会,以这样的独特方式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与认可.从1983年至今,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中国人欢庆春节的一个隆重的仪式.2012年的龙年“春晚”,正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三十周年.在这个契机下,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5集纪录片《春晚》,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春晚”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形态.作为这次纪录片创作的参与者,从选题策划到节目播出,其中经历的点点滴滴,使我们感受到了“春晚”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张力.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曾有万人空巷的传奇。多数人以为那是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的起源。其实,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几乎与电视台的历史一样长。1960年,中国大陆举办了第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就汇集了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起串场主持人作用的是侯宝林先生。电视诞生不足百年,但它无疑延承了戏剧艺术(譬如京剧)带给公众的娱乐功能。受众在看电视和戏剧时,都  相似文献   

13.
每逢春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成为人们关拄的热点。说起来,春节晚会从1983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有24个年头了。如今,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中国人除夕守夜时必不可少的一道“文艺大餐”,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成为中国文化娱乐业中的一个著名品牌。举国上下,数亿人同时收看同一台晚会,这在全世界的电视媒体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4.
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编导的创作特性──从《’98春节晚会》说起游洁大型电视综艺晚会,以中央电视自每年最重头的春节联欢晚会为典型代表。目前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算起,至今已经历时15届,并早已成为人们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在观众、从业者以及专...  相似文献   

15.
从广义上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在当年除夕播出了一档带有联欢晚会性质的电视节目,当时的很多大师都参与了这次节目,包括京剧大师梅兰芳、相声大师侯宝林、人民艺术家老舍等人,但是这一节目后来没有在电视上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6.
曹颖确实火了。主持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综艺大观》,主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节晚会,并且主 持得有特点有个性可圈可点,成了众人瞩目的人物;拍戏,拍古装戏、现代戏;拍电影、电视剧好戏连台,出演女主角的电视剧《漂亮女孩》和《大雪无痕》于春节前后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而《文成公主》也正在热播。可以说中央电视台把她给捧红了。 长发飘逸笑容可掬的漂亮女孩却没有学过主持和表演,她原来也不曾想到会和影视结缘。 学过舞蹈、学过古琴、学过化妆,就是没有学过主持和表演.偶然触“电”,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曹颖出生…  相似文献   

17.
4月10日,UUSEE网站的CEO李竹拿到了AC Nielsen Net Rating的2006年网上春节联欢晚会监测报告,来自全球的45万人在CCTV网站和UUSEE网站上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当晚的页面浏览量有2.37%来自美国,2.2%来自日本,除中国大陆以外的访问人数超过了10%。  相似文献   

18.
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推出了喜剧小品《虎妞》与《阿Q逛北京厂甸》,其热烈反响出人意料。次年春节联欢晚会,陈佩斯、朱时茂创作、表演的《吃面条》,进而取得空前的成功。从此,喜剧小品一发而不可收,成为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台柱节目及电视观众期望值极高的一个文艺节目形式,甚而形成了一股盖过相声的喜剧小品热。喜剧小品自登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个文艺品种,不觉快满十岁了。喜剧小品多年的创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潜藏着新的危机。对此,很有必要作个回顾与前瞻,并在理论上进行一番研讨。  相似文献   

19.
浅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走向郎昆《春节联欢晚会的八个走向》1.走向庆典从1987年以来,《春节联欢晚会》的庆典化倾向愈来愈鲜明,它表现在编导集体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时,着意突出一个或几个鲜明的主题.2.走向时代自1983年以来,历时12年无一例外地都...  相似文献   

20.
电视传媒网上冲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电视传媒接轨互联网,网上传播、网上冲浪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1998年时,我国电视媒体网站有影响力的还寥寥无几,更找不到成功的电视媒体网站。而1999年一开始,就出现了新气象。1999年五月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全面改版,随后推出“春节联欢晚会”网上直播,之后“新闻联播”又在网上实时直播,同时,任何时间的“新闻联播”都可随时查看。此外,中央电视台还在黄金时间播出了“欢迎访问中央电视台互联网站──cctv.com”的广告.这一系列举措,为中央电视台网站带来了成千上万增长的访问量.9月1日,中央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