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就是你     
和平时期,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倾向,尽管人们的健康、收入、文化、工作、表达、认知、交际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个人心态不出现陡然崩盘,感情不发生猛然错位,还是能够各得其所的。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应少说多做,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相似文献   

3.
囧叔 《大中专文苑》2014,(11):60-61
“嗳,给你讲个笑话,你别哭啊,就算不好笑也别哭。”这是我妈在讲那个笑话之前的心理活动写照,我猜的。我妈年轻的时候没怎么读过书,不是文青,不那么细腻。很多凄惨的事情她都面不改色地当笑话讲了。这一点都不奇怪,有些人天生粗线条,总是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而不自知。其实他们是善良的。  相似文献   

4.
她和他同年,她的母亲是他的姑母,两家住得很近,两小无猜的他们从小感情甚笃。 9岁那年,她的父亲过世。他的父亲可怜她们母女二人孤苦无依,将她们接到了家中。她跟随表姐学习刺绣,他6岁习画,两人经常凑在一起画画,大人们便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教他们习画。有了老师悉心的教导,两人进步很快,  相似文献   

5.
我没有想你     
我没有想你我总是在想我离去之后天会不会下雨那雨后的彩虹  相似文献   

6.
大概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学习很好,伶牙俐齿,穿得也干净。这种女孩儿都会当个小干部,很不吃亏的样子。有一天放学,我跟一帮同学在操场上玩,书包就堆在旁边的地上,忽然,有个同学说:“张越,她动你书包!”  相似文献   

7.
残瓷人     
这是一篇杂糅回忆和感喟、历史与现在、偶然与莫测,以个体出发深入人性与时代的佳构,以具象到抽象而使得瓷人成为一种隐喻和象征。小瓷人,从国外买回,经历了“文革”抄家,地震震荡,到偶然双手砸断,到对瓷人之“残”的联想和抒情,短小的篇幅里,写得风生水起。最后,引老子的话“美好者不祥之器”沉郁而戛然收尾,余味不尽。这篇是孙犁先生晚年忧愤之作。对时代和现实的关注和介入,使得他晚年生活越发孤独和郁闷难解,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他晚年文体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记住一个人     
一生有一个人影响着你,决定着你的命运。 那个人不可能是父母。  相似文献   

9.
我们住的大院里,有几个小朋友,常跟我一起玩,其中就有丫头。 丫头的父亲,曾经在铁路工作,后来在一次事故中,被火车轧死了。丫头的母亲受不了这突然的打击,疯了。这个家,就这样败落了。  相似文献   

10.
和一个朋友聊天.她笑说,给你出一个谜语猜猜:一只乌龟在河边散步,走着走着就丢了。你猜是什么?我苦思冥想,抓耳挠腮,来回踱步,想了半天,说,是朋友吧?你看,很多原本很好的朋友,可在岁月里,在流年中,走着走着就丢了,走着走着就散了,最终没有了音信,不再来往,偶尔只是在心中想想。  相似文献   

11.
你说     
北岛 《大中专文苑》2014,(11):F0004-F0004
我用暗号敲门你说:请进吧,春天我迟缓地摘下帽子鬓角沾满了霜雪  相似文献   

12.
阅读文字时,在读什么呢?一个人的体温。文字的温度,就是人的温度。梅寒文字的温度,是我以为尘世之间最恰当的那种温度。这种文字,近于董桥说的下午茶,透彻,清醒,克制,成全一种对人对世淡远的懂得、体恤、温存。一朵水仙也是开得不容易的,那要经过一天一天层层剥茧啊。  相似文献   

13.
你在哪儿     
想趁着我年少的美妙时光,能对你好一些。后来发现,只有不再年少,才有了对你好的能力。可是这时候,你已经不在了。  相似文献   

14.
台湾作家林清玄快60岁了。他每天对自己的要求是写3000字,不为发表,只是练笔,他说写作积累才会有突破,他不会放纵自己。  相似文献   

15.
刘墉 《大中专文苑》2014,(11):67-67
沙漠的天气非常特殊。白天,火红的太阳经过沙石的反射和热量的累积,能把人活活烤死;夜晚,旷野的荒寒在一无遮掩的情况下泛滥,又能把人冻僵。  相似文献   

16.
迷茫的鞋子     
前些日子应邀给十来个喜欢写作的孩子上了一堂写作课。课虽然早已结束,但通过课堂折射出来的一个跟写作无关的问题一直在脑海中萦绕。  相似文献   

17.
路的尽头     
这是一条陌生的道路。道路在前面拐弯,但壁立的山崖挡住了视线,因此,道路呈现出在那儿终止的假象。 我之所以能够判断道路的终止是一个假象,完全依赖于推论:没有一条道路会这样终止。真正到了尽头的道路,反而是舍去了像山崖这样巨大的遮蔽的。  相似文献   

18.
5年前,我到南方乡村搞福利工作。我要做的就是让每个人相信自己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每个村庄都是一本待读的书。 我们从村庄来,又不断地回去,这来来去去之间,读了几十年,仍读不透那本书。  相似文献   

20.
“我儿子,住在很远的地方哟。如果坐火车,要坐好几个小时吧?听说那个村子,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过,开满了野玫瑰,那是一个心情舒畅的地方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