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鲁迅小说《故乡》第二自然段中 ,关于故乡的描写非常赫然 :时候既然是深冬 ;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里 ,作者把故乡描写成一个阴惨、萧索的“荒村” ,似乎不如此就无法充分表达主人公“我”的悲凉心情。那么这究竟是偶然所为 ,还是另有深意呢?如此表达 ,鲁迅能够说出他那沉默、深邃的心灵世界吗?下面 ,我们就来探讨一番 ,看看能否有所得。小说是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而展开叙述的 ,“我”是小说中的人物 ,也是故乡沧…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本文从作家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通过文本去体察作者在作品里所表现出的对乡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言说特色,从而了解师陀面向乡土世界时所呈现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4.
沈臻雪 《初中生》2015,(35):31-32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问我"你是谁". 一段网上恶搞的"生与死",让我们在欢笑之余也不免深思:距离产生的到底是美,还是更遥远的距离?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详尽地叙述了他与少年闰土的友谊.角鸡,跳鱼,捕鸟,捉猹……一幕幕充满着乡村孩子童趣与野性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然而,这一切却在鲁迅先生返乡准备举家迁离故乡,闰土来拜别时的那一声"老爷"中尽数破灭.只是多年未见,鲁迅的"闰土哥"就从一个戴银项圈的活泼少年,变成了皮肤灰黄、思想麻木的农家汉子.试想,若是当年鲁迅先生没离开故乡去求学,这一声"老爷"会不会叫得再迟一些?  相似文献   

5.
对故乡的关注一直是刘震云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这条感情的流脉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这为我们探究其创作心理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向度:他怀有怎样的一个故乡情结?又何以表达这一故乡情结?文章以刘震云从初入文坛的创作到三部“故乡系列”长篇小说这一向度作为切入点,力图对其创作进行一些深度的探悉。  相似文献   

6.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龙大道[1 ] 一生忙于革命 ,但是 ,他作为一个侗族的优秀儿子 ,在革命生涯中不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并且对故乡的社会状况表示深切的关注 ,在他的心灵世界里织出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乡情结 ,充满了革命家的人情美  相似文献   

8.
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龙道一生忙于革命,但是,他作为一个侗族的优秀儿子,在革命生涯吉不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并且对故乡的社会状况表示深切的关注,在他的心灵世界里织出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乡情结,充满了革命家的人情美。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就要"品",在重点的词语上,在情感丰富的句子上学会逗留,多走几个来回,多搞几次"摩擦",看看能不能碰出一点听说读写的真"火",品出一点语言文字的真"味"。一品"悔恨"——读味师:提起季羡林,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我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悔、这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以一个“乡下人”独特的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创造了一个湘西世界,表达了对记忆中的故乡的同情和热爱。正是基于一个“乡下人”的思想意蕴和他理想的矛盾,他创造出了更具有人性美,更近于人情的《边城》。  相似文献   

11.
美点赏析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洗净铅华的文字里透着一种厚重。《故乡》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不需刻意为之的煽情,就在朴素、沉静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丰富的生命体验,敲击着我们的心灵。首先是朴素的美学立场,这种朴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策略,也体现在主题、对象上。乡村的人、畜、景都是他笔下的生活世界,与宏大浮华、人工装饰无关。农耕文化孕育下的中华儿女,乡村大地哺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而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保留在了乡村民间,所以作者说:"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其次是作者  相似文献   

12.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作为历史或现实的那一部分生活总是充满着教条、恐惧和暴力的,而文中的叙事主人公王二,却能从理性现实中看到一个充满着荒谬与不敬的趣味世界,整个世界都以可笑的姿态出现。在随着这个世界里的人物一起体味种种离奇场景的时候,作者希望读者不必过于当真,希望他们始终具有一份自由放松的心情,暂时摆脱现存的秩序、规范、禁令,暂时消弭来自观念的各种界限。王小波以个人的想象力弥补了现实世界的不足,以他独辟蹊径的方式找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相关形式。  相似文献   

13.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遥远的理性拉回到了距离人们比较近的感性世界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把世界的根本理解为权力意志,其目的是想表达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和提升的特征,即“权力意志”具有非主观的实在性、追求自身能力之保持或增长的能动性以及价值关系性。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批判地研究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小说有着极深刻的思想性。他的小说残酷地鞭打着人们的灵魂,是我们每个国民精神家园中一个个强烈震颤的音符,是一曲曲需要跪着聆听的灵魂音乐。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的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精神病苦。在《药》里,他给当时乃至现在所有的中国人开了一副医治灵魂的良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再做被宰杀的材料和看自己同胞被宰杀而无动于衷的看客;在《故乡》里,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的一声"老爷"所显示出来的心灵麻木。鲁迅在《故乡》中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是中国五千年来千千  相似文献   

15.
苏童是个说故事的好手,他借助文本来表达心中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从而依靠想象来获得现实。在文本世界中他借用许多的意象来成就自己的感情,在意象群中体现了对审美的自觉追求。他在想象的文本世界中虚拟自己祖辈的故乡,还有香椿树街少年的生活,在想象中飞翔,也在想象中失落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作者对故乡旧居的怀念之作。作者对于江南故乡的热爱。完全在意于流水一样逝去的清闲、恬静、惬意的生活。旧居的庭园是非常清雅幽静的处所,这里有参天的古木,有刻石和花草,“这地方四时都有各种奇怪的鸟雀,啄木鸟的剥啄声.夜晚猫头鹰的颤叫;还有彩色的锦鸡,在竹林里穿飞。我小的时候,常常担心那华丽的长尾巴,会在竹林里碰断。小松鼠故意逗人似的捧着一个松果坐在窗台上玩耍。  相似文献   

17.
模糊"的概念和理论最早由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于1965年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模糊集》的文章中提出。文章指出,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明确的规定界限。由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抽象思维都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模糊性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的自然语言中。模糊理论给我们一个启示: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在"模糊"的理解中,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达到创造性思维的境界。一、探幽索隐,激发学生的模糊意蕴学生学习语文是通过每篇课文的字词句段来理解作者意图和…  相似文献   

18.
"异乡"和"第二故乡"的成长经历与短暂的"故乡"生活体验,使冯乃超对于"故乡"产生了复杂的感情。集合了乡愁和异国情调的"故乡"是冯乃超的"象牙之塔"的原型,也是促使其走出"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头"的动因,同时也象征着他决定转向马克思主义时必须抛弃的"过去"。写作小说《故乡》是一次自我操演的告别仪式,作者试图通过一趟为了离去的"还乡之旅",结束自己长久以来的"故乡情结",表达投身革命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野草》世界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复杂的对立关系,在这一对立关系里表达出作者对于"他者"世界某种深刻的矛盾态度,本文细致分析这一"他者"世界的内涵,借以明晰作者创作的内心律动与倾向。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用散文化的抒情笔调来忆写故乡的人情人性,《受戒》以43年前的一个梦抒写和尚明子和农家女小英子之间的故事,构建了他心目中的一个温爱世界温馨水乡,呈现其重风俗重人情的创作追求,他的创作在想象和现实中自由行走,是一幅江南水乡清新淡雅的风俗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