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西方政治转型理论既是传统政治发展理论的承接和延续,也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南欧、拉美、东亚等地区的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而产生的理论总结和分析。其核心内容在于对与政治体制转型因素和政治体制转型之间关系的研究,其关注重心在于对威权主义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的动因、过程、后果的动态分析。不同的方法论分析框架形成了政治转型的不同逻辑。关注和研究政治转型理论及其影响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的威权政体是新加坡历史发展和人民行动党主观推动的结果,威权政体的施行是新加坡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适应世界民主化浪潮和国内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人民行动党对这一政体又与时俱进地赋予了新的内容,并逐渐强化这一政体.新加坡式威权政体的成功运作,为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后发展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历     
5月20日1980年魁北克省的公民投票反对把魁北克从加拿大联邦分裂出来。5月21日1998年印尼总统苏哈托宣布辞职,结束了他在印尼32年的独裁统治。5月22日1969年美国反战大学生占领了大学校园,抗议进行越南战争,并要求在大学的管理方面有更广泛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以来,印尼经历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两次金融危机对印尼政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印尼政局动荡和更迭,使印尼从苏哈托的军事权威统治进入了政治民主化阶段,促进了印尼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印尼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特别是迫使印尼政府加大了反腐败力度,促进了印尼的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到2013年底,印尼政治民主化程度空前发展,被称为世界上的"第三大民主国家",①而印尼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第16位,居金砖5国之后,位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首,被誉为潜在的"金砖第六国"。②  相似文献   

5.
在荷属东印度时期,殖民政府推行“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这种族群分化的魅影并未随殖民时代的终结而消弭。印尼独立后,政府为解决族群矛盾与族群隔阂,陆续实施一系列的少数民族同化政策,被视为外裔的华人族群首当其冲。在苏哈托军政时代,白色恐怖的威权政治举措愈演愈烈,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报刊被全面封锁。对于威权同化政策下的华族生态,印尼华文作家并未回避敏感议题,他们立足本土言述华侨华人的政治遭际、族群创伤与身份认同更迭,在痛诉中融入政治批判与社会建言,在反思中寻求政治出路与族群新生。当前,在“一带一路”的共同发展理念下,印尼华族的社会作用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6.
威权主义是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日本政治中的威权主义同样也是伴随着日本政治现代化而产生并发展的,它不仅在日本的两次政治转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对当代日本政治亦产生重要影响。对威权主义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余婧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29-32,121
威权主义是作为民主的对立面出现的一种政治形态,在亨廷顿所称之为"第三波"的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它不断向民主政治方向转型。民主转型的过程是复杂的,对这一过程的理解存在着结构主义研究、行为主义研究、国内政治—国际政治等诸多的研究路径,而且实际转型过程中还会存在着暴力冲突以及民主回潮与巩固等问题。文章立足于威权主义与民主转型的相关概念,力求更新其的研究路径,同时分析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求全面理解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5月19日下午,"华大讲堂"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研究员解读"东亚社会转型和政治发展"——《自由威权多元——东亚五国一区政治发展研究报告》。房宁研究员指出,东亚五国一区政治发展进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呈现出从"自由民主体制"到"威权体制”再到“多元体制”发展的规律性特征。这是东亚政治发展研究所获得的核心发现。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在半个世纪中创造了"东南亚奇迹",其发展经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政党执政的视角,概述新加坡威权政治发展的三个时期,即李光耀执政时期,吴作栋执政时期,李显龙执政时期。给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和启示是: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政治发展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威权政治转向民主政治还需要一定时间,威权政治下的执政党要积极推动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源自“第三波”民主化的“转型范式”主导了学界与实务界对于政治发展的思考.然而在理论上,以卡罗瑟斯为先导的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内含的几个假设都是不成立的,存在着“线性转型观”以及“选举迷信”等错误;而在经验上,威权替代、威权韧性、民主衰退与民主解固等现象的出现也进一步解构了转型范式.总而言之,不论是从本体论还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转型范式都是无法成立的.相反,政治发展是一个具有多重可能性的过程.其不仅在过程上可能是曲折的,不存在单一的线性路径,而且在目标上也不必然转向西式自由民主政体.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课题,它直接呈现给人们多种困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现象和原因具有多重结构,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解困的基本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用改进的思想指导实践、从"旧政治"转向"新政治"、参与者合作建构权威、现代交流方式等,将是驾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2.
Zdenko Kodelja's purpose in this essay is not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of the impact of neoliberal ideas and politics on authority (in all of its forms) of universities and their professors. His aims are much more modest: to sketc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what the essence of authority is; to show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authority and trust is the key to explaining the effect of neoliberal politics on the authority of th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s; to discuss professors' autonomy as deriving primarily from epistemic authority and to point out that what makes professors epistemic authorities is not the truth of what they say, but rather the students' belief that it is true; and to disclose 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authority,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neoliberal politics.  相似文献   

13.
权力是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之一,有关权力问题的论述和阐释,学界已有很多。本文则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三大主流学派如何看待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尽可能全面地揭示出三大学派的权力观及其差异,并力争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作进一步的解析。  相似文献   

14.
以前喻文化为主流文化类型的社会里,社会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教师权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由制度因素形成的外烁权威连渐向由个人的知识、智慧和人格所形成的内塑权威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在“大跃进”时期,特定权力意志的政治需要,决定了其对民歌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使得五四时期对民间歌谣天籁价值的学理研究,在《红旗歌谣》这本被称为“诗三百”的诗集中纯粹凸现为政治运作,由此造成了民间歌谣的本体偏离。《红旗歌谣》中,“民间”的意味丧失殆尽,从而导致了在此基础上的“民间想象”所表达的“大我”抒情主体性的虚幻。  相似文献   

16.
对印度尼西亚(下称印尼)独立运动前后迥异的态度开启了美国对印尼外交政策的探索。美国对印尼政策的形成确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5—1949年,这是美国对印尼政策的起源时期。第二阶段1950-1955年则是美国的印尼政策的最终确立时期。确立的标志就是1955年5月NSC5518号文件的最终出台。至此,美国的印尼认识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判断,服从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遏制印尼走向共产主义是整个政策的核心,该文件也成为苏加诺执政时期美国构筑印尼政策的蓝本。  相似文献   

17.
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印尼,乃至对于整个世界而言,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是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革命年代。与特定的文化政治形态相关,这一时期,大量的中国当代文艺作品进入印尼的华侨华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塑造了一代侨民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现在,重新审视这一段被尘封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重新理解和认知。其中的政治与文学的重新理解,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当代文学研究中,50-70年代的红色经典通常被解读为政治、制度与权力的产物,但这些作品在政治条件完全不同的印尼华人华侨中的传播,却为我们重新理解这些红色经典的价值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首先要坚持主流政治文化,化解、避免政治文化的危机。其次要警惕政治亚文化的威胁,防止邪教、伪教的影响。同时,清醒认识权威转型社会危机,培养参与型的公民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9.
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影响及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主体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通过发布具有政治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对网民进行的政治鼓动、诱导、操纵。网络政治动员过程与动员性网络信息传播是同一过程。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网络政治动员导致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削弱了国家权威,冲击了政治稳定。应对和治理消极网络政治动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网络政治反动员;治理的关键是割断网络政治动员虚拟转化的关节;治理的根本之计是重塑网络虚拟空间的国家权威。  相似文献   

20.
政治权威现代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权威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政治权威与传统政治权威的区别在于它的统一性、政党性、有限制性、有始有终性、对政治权威的有选择性和自愿认同性等.政治权威制度的发展成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政治权威与政治稳定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情形.现代化建设需要政治权威,没有政治权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实现政治权威的现代化、制度化、平民化的要求,政治权威与政治稳定才能真正获得一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