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2.
《紫钗记》在保留唐人传奇《霍小玉传》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同时,再造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别开生面地演绎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提升了小说文本的艺术内涵。就其主人公塑造而言,霍小玉的身份因母亲加冕而成为光彩照人的大家闺秀,上演的是一见钟情、一往深情、无怨无恨的角色。男主人公李益也由小说中的负情薄幸郎,改写为多才至诚的君子,了却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紫钗记》别于唐人传奇故事原本,亦别于汤显祖自己早年本于传奇的剧作《紫箫记》,人物性格的全新大改造,改悲剧而为大团圆,盖汤氏“尚情”以至褒扬“至情”戏剧观之必然。惟其如是,方成其“临川四梦”格局。  相似文献   

3.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4.
在明代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意义。  相似文献   

5.
霍小玉是明代传奇《紫钗记》中的女主角 ,也是戏曲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她是剧作家汤显祖根据唐代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加工创作而成。本文试图以汤的二度创作为切入点 ,用文艺理论中的“性格组合论”对霍小玉作一番重新解读 ,客观评价霍小玉的艺术价值。本文认为 ,霍小玉在《紫钗记》剧中的性格缺少发展 ,单纯而不丰富 ,是“扁形人物”而非“圆形人物” ,甚至抹去了唐传奇中人物性格的闪光点。这不能不说是汤显祖创作初期的不成熟之笔  相似文献   

6.
《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第一梦,是他传奇创作步入成熟期的开始,也是作者借戏曲创作弘扬其“至情”之论的先声。本文是《紫钗记》评注的一部分,从其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编入手,着重探讨该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的成就,兼及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7.
戏剧中某些人物的功能,就是为戏剧冲突赋予动机,为矛盾发展提供推动力。卢太尉的出现使汤显祖《紫钗记》克服了其前身《紫箫记》缺乏戏剧性的致命伤,也使李益的形象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李益内在的薄幸秉性被转化为卢太尉可见的威逼利诱行为,李益随之变成了可爱的纯情天使。这表明戏剧的独特形式对角色的设置有特定的规定性,并在中国古代文学那些流传不息的人物形象的迁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戏剧在汤显祖手中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紫箫记》,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紫钗记》。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而《紫钗记》在他的戏剧创作史上也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是20世纪逐步兴起,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对文化进化规律及传播进行阐释的新理论。翻译、文化、模因有着天然且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模因论视阈下对《紫钗记》英译本的研究,试图开拓模因论实践研究的新领域,为翻译带来新启示。  相似文献   

10.
《折柳阳关》是《紫钗记》中的重要关目。一直作为辞采华美、情致惆怅的生旦戏在舞台上长演不衰。"折柳送别"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传统习俗,霍小玉阳关送别所折之柳与《牡丹亭》中柳梦梅手执之柳在意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彭程 《黑河学院学报》2022,(10):119-121
汤显祖和伊凡·弗兰科分别是中国和乌克兰的伟大戏剧家。对汤显祖《紫钗记》与乌克兰戏剧家伊凡·弗兰科《被盗走的幸福》戏剧美学思想——人物形象进行比较,认识两个不同国家、民族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人物形象描绘手法、文化的特点及实质,对社会发展的期盼等的不同,展现两位戏剧大师之间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惊人的思想、艺术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紫钗记》取材于唐代蒋防传奇《霍小玉传》,经过《紫萧记》,最后才有了完整的《紫钗记》。《紫钗记》保留了《霍小玉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有了重新的塑造,别开生面地演绎了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这里的"情"不仅指人的情感,而是一种提升了的、扩展了的情,它与晚明时代思潮中的至情理论是一致的,包含着强烈的人性意识,主要体现为生命意识,也就是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向往,充分肯定人欲。  相似文献   

13.
《紫箫记》、《紫钗记》散出选萃情况表明:万历时期所选戏曲散出,与剧本原本出入不大(尤其是出目),而乾隆时期所定折子戏,大多与原本相去甚远(尤其是道白);万历时期是要把剧本中的精萃散出挑选出来,乾隆时期则是把折子戏锻炼成经典。  相似文献   

14.
《紫钗记》中的李益形象较之《霍小玉传》有很大的不同.李益在汤显祖的笔下,有了由负心到重情、由略显轻薄到饱含风雅、由孱弱士子到扬名塞漠等多方位的蜕变.但是,同时李益身上依然存在踟蹰、软弱、甚至苟且的一面.本文尝试以对李益形象的重塑为切入点,来探讨《紫钗记》中的至情主题.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实践中,作家不可避免地涉及中西方两个地理世界。从人物的实际活动空间位移到文化范式的不同,华文文学都涉及到地理因素的差异。新移民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金山》借助"开平""金山"两个地理空间,探究了原乡与异乡的象征意义,使小说人物在两种不同文化地理空间中呈现出身份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唐西域记》的文学价值较为突出,达到了记实和文学审美的和谐统一,代表了唐代游记文学的高度,对唐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它丰富了后世文学志人、志怪类型的叙事题材。  相似文献   

17.
《洛阳伽蓝记》描写了洛阳城的寺庙伽蓝。《洛阳伽蓝记》中的空间书写不仅是对于小范围的洛阳实际地理环境的描写,更是对于抽象的王朝政治空间的细笔描摹,此中包含了历史沧桑的沉痛感悟,浸淫的是杨衒之对于洛阳伽蓝之外的人文空间的挖掘。北魏悠悠历史消逝在了一座座伽蓝的缘起缘灭中,这段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作者感觉到了窒绝生命的凄芜,由是在他史笔的妙绝雕琢中,伽蓝尽人事,一一垂丹青。  相似文献   

18.
阿来的写作发生于他精神与情感的“内宇宙”,同时也形成了他文学叙事中坚韧的空间自觉和特有的空间维度——外宇宙。《云中记》中阿来借用地震故事的外壳来形象地诠释自己对人类正视苦难、超越苦难而抵达云中无尘之境的理念,叙事的空间维度发生了从脚踏大地到云中漫步的转变与提升。他以阿巴对“鬼魂”的守护和安慰为叙事线索,利用“空间形式”截断叙事时间流,延宕叙事节奏,在“六根”打通中让人与鬼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构建了超越生死、善恶、恩怨的“云中生命共同体”,进入了通往民族、人类自我救赎的时空隧道,抵达了生命终极关怀的内在伦理至境。  相似文献   

19.
曹学俭《蜀中名胜记》、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和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不仅是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地理文献,而且还是极具代表性的晚明地理小品。这三部著作都体现了晚明小品文求“真”、求“趣”的艺术倾向,文辞隽洁,形象生动,无论所描绘的自然意境,还是作者独特个性的率性表达,都具有浓厚的晚明小品气息。具体而言,这三部地理小品又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帝京景物略》是竞陵派代表性小品,文风幽深孤峭;《徐霞客游记》是纪实性游记,讲求真实;《蜀中名胜记》平易顺畅,博采众长,体现了曹能始学人的自家本色。  相似文献   

20.
陈凌 《天中学刊》2012,27(6):78-81
《南柯太守传》与《枕中记》因受当时佛道思想之熏化,命意大体相同,皆述主人公于短梦之中历尽一生,最终悟得人生如梦,虚无为归,显现了浓郁的佛老思想。两文虽同以梦为载,宣扬出世,但《南柯太守传》的叙事却比《枕中记》要成熟、精密许多,在对故事主角的处理和叙事方式这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