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把伦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结合了起来,而且把两门科学与关于人的一般哲学学说及其方法联系了起来。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整体“框架”作用决定了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教育做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德育目标的设置是德育实施过程中最首要的一环,它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符合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目前高校德育目标设置仍存有内涵狭窄、与实际脱节、考核功利化等不足和缺陷,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来对当代德育目标进行重建具有可行性。当代中国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应回归到以主体性教育、"善"的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上来,并通过健全机制、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机制等措施来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3.
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是指,德育传导者的德育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德育对象接受德育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具有内在的机制,表现为人格导向、动机激励和环境感染等作用。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培育自身德育情感,充分展示德育情感,巩固德育情感的德育功效等途径去发挥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德育超越论奠定了将“超越”作为德育之本职的理论基础,但它在逻辑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对立起来,从而导致它在回答超越的内涵、超越的对象、如何实现超越这三个根本性问题时存在不足之处。究其根源,在于研究者对社会转型期层出不穷的“假丑恶”现象和软弱无力的德育现状极度失望,由此导致了否定现实世界的极端思想。德育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对现实世界的否定,而是对德育自身的否定;超越的对象不是整个现实世界,而是现实之恶;实现超越的途径不是回归生活世界,而是联系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德育对象、学生数量、生源构成、学习生活方式、就业状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均发生了变化。高校应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社会实践、重视管理教育、做好党团工作和加强环境营造等途径,以及采用理论灌输法、启发诱导法、活动渗透法、典型示范法和激励引导法等来加强德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陶行知极其重视年轻一代的品德教育和修养。他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育人思想仍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可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是陶行知所倡导的德育教育方法。有需要才会有认识,才会有追求。因此,突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必须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作为切入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探讨了德育心理学及其哲学的核心问题。本论文从哲学、道德哲学和道德学、教育哲学和教育学、心理哲学和心理学、生理哲学和生理学诸方面探究了德育心理学的相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德育心理学及其哲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道德哲学一方面可以运用哲学的方法解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 ,对各种道德教育的计划、设想和实施手段进行理智的验证 ,从而提出可供参考的模式或建议 ;另一方面则通过对道德、道德教育领域基本概念的澄清 ,以及对道德、道德教育性质的广泛讨论 ,对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道德哲学对这两种问题的讨论都对道德教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文章在分析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将理论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出的采用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方法。据此提出中国学校德育应该摒弃只对有关道德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应加强学生自身的主体建构,改善其道德认知的结构,提高其道德行为的水平以发展其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0.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已经被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杜威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曾深入进行过探讨,主张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教育和后殖民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多元化背景,分析了学校中存在的文化问题的和如何在学校中进行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在后殖民化的过程中的新课程模式、新师范教育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儒家道德哲学是一种以道德为入路的哲学,是以国计民生为其思考和行动根本出发点和主要关注焦点的哲学。以民为本是它的根本宗旨,道德本位是它的主要标志,经世致用是它一以贯之的精髓所在。由此而构建了宏伟的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哲学体系。儒家道德哲学的现实意义及其普世价值,在当前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背景下,凸显出重大的启发意义。对于回归生活世界理论,应该在批判中借鉴,研究中利用,而不能盲目照搬。德育回归生活世界要与即内在即超越的儒家道德哲学结合起来,避免德育庸俗化和空泛化两个极端,以消解当前的德育危机。  相似文献   

13.
现代学校德育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经历了原始德育,近代德育和现状德育三个阶段。现代德育观是现代学校生活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反过来又导引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按现代德育观要求革新现行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文章试图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15.
从多元智力的视角,提出了道德智力的概念,通过对道德智力与中小学德育的关系的分析,进而探讨了中小学道德智力的培养途径,从而将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世界教育大致经历了灌输式、园丁式和对话式三种教育理念的嬗变。灌输式教育理念以教育者为中心,园丁式教育理念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对话式教育理念以教育主体为中心,每一种教育理念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为提高德育时效性,德育过程应扬长避短,充分吸取诸种教育理念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德育目标"、"人际关系"、"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维度对西方德育实效思想进行梳理,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提供借鉴。中职德育课不仅要帮助中职生形成适应公共生活的行为习惯,更要激发中职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中职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道德主体意识"。教师应尝试变革现有德育课程模式,为师生的平等交流创造条件;教师应接受学生的缺点,不仅要管教他们,更要信任和关心他们;对中职生的偏差行为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与班主任联合,针对该学生的特点采取德育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需要调整与革新。坚守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三个命题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重视培育和发展人的情感;重视双向沟通、对话、论理和代际交往。革新学校道德教育要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机遇;激发教师成为有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人;创造育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19.
德里克·博克是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家。他认为大学在树立学生道德意识的过程中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运用他们的特殊地位来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道德问题,加强他们的道德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和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积极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