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体验和城市空间具有紧密联系,城市空间是城市体验的容器,城市体验是城市空间的主要内容和功能之一。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城市空间变得日益拥挤,出现大量"失落空间"。户外空间不仅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从社会文化结构、人的活动和城市空间的形体环境结合角度来看,城市空间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及其体验的发生,使得体验成为城市空间设计的关键性要素。城市空间体验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注重人们在场所获取体验的质量及获取体验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城市空间的构成,阐述了城市空间与城市体验的密切关系,明确良好的城市空间体验,可改善城市空间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发展是乡村振兴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客家文化名村茶山古村为例,通过易康对茶山古村的影像进行分类,采用参与性农村调查评估(PRA)、转移矩阵、计算空间动态度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三生”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村的人居环境发展演变过程与形成机理.结果显示:(1)茶山古村的三生空间之间在演变过程的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转换,生产空间以“入”字型为基础不断扩张,生活空间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增长,而生态空间则表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宗族血缘关系变淡、大型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古村旅游业的发展是推动茶山古村三生空间演变发展的动因.(3)茶山古村在空间演变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源空废化、产业结构单一化、历史文要素遗失、传统风貌受损和生态失协等问题.针对现状,提出基于“三生”视角的历史文化名村优化建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于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7,(3):43-45
水口是一个村落的"门户"和"灵魂",作为徽州古村落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是村落外部与内部空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同时也能够放映村落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黟县南屏村的水口历史及现状的调查,分析其景观构成的空间艺术,旨在让人们更深地认识徽州水口园林中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和旅游改革的大背景下,文旅融合应运而生.南京迈皋桥老街作为二十世纪南京城北的主干道,承载着近百年的区域历史文化变迁,近年来被改造为具有民国风情的文化商业步行街.由于迈皋桥老街自身发展条件有一定局限,必须以本地历史文化为依托,通过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旅游要素的全域配置,以研学为龙头,以利益分享为保障,发扬陶行知文化精神,践行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20,(1):84-9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种典型形态,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结合CNKI检索平台中核心期刊数据,梳理2003年以来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历程和取得成果,展示了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保护研究中空间分布与格局演变的现状,未来的研究呈互为补充、互为印证的综合性趋向。  相似文献   

6.
汪顺来 《英语辅导》2011,(2):204-206,211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促使人们的空间体验发生变化,反映在文学体验上,就是传统的完整的叙述模式被打破,从一统向多元变迁。空间理论强调空间的多元性,为文学尤其是族裔文学的研究注入了活力。少数族裔作家对空间一直都很关注,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对空间的表征和诠释。本文从空间批评理论的视角审视《所罗门之歌》中空间与主体建构的关系,阐释文本中的空间意象及其意义,旨在揭示美国黑人的空间体验和黑人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国俗语义是指词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附加有民族的历史文化色彩,是民族性的体现。空间方位概念是在人类与外界互动中的最直接的身体体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空间方位词表达了最基本的空间概念。但英汉空间方位词在长期的使用中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拥有了自身的国俗语义。空间方位词的国俗语义的产生既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关,又受到人的认知模式的影响。在对空间方位词国俗语义的理解过程中隐喻及概念整合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文化名村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民族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出发,进行丹洲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明确在当前旅游发展大环境下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前景和紧迫性,提出依据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标准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和思路,提出突出"古(历史文化型民族村)、民(民族文化型保护村)、生(生态旅游型文化村)、遗(文化遗产型品牌村)"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构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有很多维度。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文化的形成、存在、变迁和评价进行探讨。从文化作为一定空间中的体验而言,文化可以从空间维度分析,而不仅仅从社会、经济、文化自身进行。文化在布展、变迁和差别方面,都有明显的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的发展对城市意义重大,因此,大学要与城市公共文化融合并促进城市诸多方面的发展。大学文化空间不仅包括物质实体要素及其特色,还包括教育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大学文化的精髓要反映大学的核心价值观。认识大学的历史文化脉络对促进师生形成认同和归属感有重要意义,所以大学文化空间的重塑是物质实体要素与城市公共文化、人文精神特质、历史文化内涵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11.
弹幕互动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科学、完整的内在逻辑。中华民族文化是逻辑起点,民族文化唤醒集体记忆,集体记忆调动价值共识,进而驱动人们借助弹幕参与互动并构筑完备的互动场。互动仪式要素是逻辑中介,互动场中四大仪式要素的互构与循环完成了民族情感从唤醒到凝聚再到认同的驱动发展过程,使其短暂的情感体验升华为持续性输出的情感能量。情感能量是核心要义,情感能量的迸发促使个体不断产生持久性的归属感、团结感和认同感,并持续将其现实化,进而驱动人们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的体验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系统性、多维性和与文化的一致性。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学习空间的概念和形态日益创新。强调学生参与、重视学生体验、鼓励主动学习是大学创新型学习空间的变化趋势,开放和弹性化是其主要的形态特征。基于案例比较,通过在传统讲授型学习空间和创新型学习空间中对大学生开展焦点小组访谈,从学生视角明晰大学学习空间这一概念的要素构成,探究创新型学习空间与讲授型学习空间相比的优势和不足。研究发现:第一,学习空间的组成不仅包括众多物理要素,更蕴含管理要素和文化要素;第二,与传统的讲授型学习空间相比,大学创新型学习空间的优势体现在对互动和实践型教学活动的支持、良好的视觉激励效果和学习者的情感归属上;第三,当前大学创新型学习空间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者而言可获得性较低、私密性和噪音控制不理想,且与部分中国学生的课堂学习惯性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现象,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情绪,乃至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基于此对优化大学学习空间的设计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始于2002年,至今评选了6批共528处。其中江西有33处,就其数量之多及考察评选之用心等方面而论,一直走在国内第一方阵。从各省普查和申报对比看,江西的历史文化名镇(村)资源比较丰富,并逐渐引起各级管理层的重视和民众支持。1990年代前期江西开始发掘古村文化资源,催生了江西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流坑村;本世纪以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历程及江西的国、省两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分布状况如文所述。由省级财政划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发展专项经费,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智能环境下教育形态被重构,教育目标及学习内涵有所更新,定义和建构高质量学习空间是智能时代的重要教育课题。智能时代高质量学习空间具有以下特征:虚实结合,支持混合学习;互动协同,彰显交互优势;智能运作,增强愉悦感受;升华体验,促成沉浸学习。高质量学习空间的建构需要从设计着手,加强技术渗透,重构空间文化,在实践运作中塑造空间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6.
社会空间理论认为,空间不是僵死、空洞和固化的,而是一种生产的空间,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提供了何以可能的根本前提。空间叙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表达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空间的重要方式,它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叙事内容,以空间要素为媒介,借助空间的生产来表达主流价值观,赋予空间以意义,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空间的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以现实物理存在空间为依托,关联生存体验、集体记忆、符号建构和意义追求,从物理存在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历史文化空间和心理精神空间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17.
儿童深刻丰富的内在体验是其生命成长的条件和动力。体验的形成和发生是在特定的教育空间进行的,体验本身即是一种生命建构的内在精神空间。体验的活动性,需要有效度的物理空间;体验的教育性,需要有温度的交往空间;体验的成长性,需要有向度的文化空间。儿童积极的体验空间建构需要体现:建构简化的社会空间,增强体验的深刻性;建构优化的交往空间,增强体验的灵动性;建构美化的文化空间,增强体验的成长性。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空间是物理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共构,它作为学生重要的成长资源理应展现出鲜明的教育性。但审视乡村中小学教育空间的真实镜像,单调、封闭、刻板等主观体验充分表征了乡村中小学教育空间教育性的弱化。为更好地促进乡村少年成长,重构乡村中小学"恰切"教育空间成为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促成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完善主流文化空间与乡村文化空间的互补;保持校内空间与校外空间的有效链接;保障限制空间与自由空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不仅是满足功能的建筑,也是产生体验的建筑。建筑的体验可分为物质体验和空间体验。视线与路线的设计除了对建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外,还是建筑空间体验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从建筑空间体验的角度对视线与路线的定义、比较、关系和处理手法做出基本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旨在通过符号学的要素表达西安古城文化旅游空间的意向.通过文献查阅、空间对比等方式,发现西安古城的城市空间与符号学表达方式适用,符号学空间表意要素比较完整,西安城市空间作为文化旅游休闲功能的载体,其承载的物质表现属于客体化的符号,西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属于共同感受之物,西安本地休闲群体和外来旅游群体对西安古城历史及现代了解的内容属于主体感知经验.此研究对西安古代与现代空间意向符号化表达具有系统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