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化若是我军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研究《孙子兵法》的学者,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在研究态度、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上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给众多学者很大启迪。同时,郭化若推动了《孙子兵法》研究的创新性发展,在当今乃至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中"诡道用兵"与"奇兵制胜"的思想为特种作战的运用打下了理论基础,对特种作战有着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孙子兵法》所总结的诸多战术思想与当代特种作战原则不谋而合,体现了超越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性。时至今日,这些原则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生命力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5.
对“产生《孙子兵法》的土壤是吴文化”的论点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求证。《孙子兵法》十三篇,撰著在吴国,问世在吴国,离不开吴国的国情和吴地文化特征。孙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十三篇”,“以书干阖闾……庶必见用”,显示吴文化属性的特征。为适合吴国的强国称霸需要提出“进攻战略”、“攻心战术”、“诡诈战法”等新的战略思想,体现吴国军事文化特征。在兵法各篇中较多反映吴国地形地貌,充分显示江南自然环境特色。吴国军队编制以及寿梦时“吴始益大,称王”和“专诸之勇”都翔实应用在孙子战略谋语中。研究《孙子兵法》与吴文化,就能深入了解孙子著述原意及《孙子兵法》的精髓和真谛。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周易》思想在齐地盛行,与齐文化融汇无间。田陈世族与《周易》有着密切联系。《周易》思想对《孙子兵法》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主要表现在"变"的发展观、现象分析的"两点论"、普通联系和矛盾转化思想四个方面;在军事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慎战思想、战备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观、"师出以律"的军法思想、战术思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军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现代词汇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孙子兵法》中的军语进行梳理分析,对其概念系统的内容、范围、渊源、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略论《孙子兵法》中的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战术思想,而且闪烁着人本思想的光辉。《孙子兵法》所论“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天下”、“尚谋”、“五德”、“爱卒”“善卒”等内容,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现代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孙子兵法》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如何应用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理清的问题。应用好《孙子兵法》,应坚持和把握几个要点,要全面系统、要把孙子思想放在传统文化大背景下考察、要学习孙子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要把应用上升到战略层次、要取精华去糟粕等,并通过“准”、“新”、“实”、“俗”等四条途径去深化对《孙子兵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通过对艾芜生命运动轨迹的考察和对艾芜作品的细读,运用精神分析批评和原型批评的方法,揭示出隐藏在艾芜现实人生和作品世界背后的"游侠"情结及其表现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艾芜"游侠"情结的形成原因及其所代表的泛人类的普遍心理欲求.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主持人节目形态出现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播音主持"来统称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行为,以为播音与主持同属一种有声语言传播形态,甚至不少业界人士也存在这种模糊认识,并对实际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其实,播音与主持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传播行为,二者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相互不可替代的。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进一步厘清播音与主持的界限,以便对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高超的结构艺术与其思想内容相得益彰。它开创了科学论文的崭新样式,其结构体系和表达方式具有统筹兼顾的科学安排和整体规划。其思想理论遵循传统文化的思维规律,在结构系统上按"道法术"的不同层面进行安排。为了理顺各篇的基本理则,又根据以意为主、以理定形的原则进行部署,创造了六种基本的结构样式。这些结构形式简洁明快、丰富多彩,形成了均衡对称的整体格局,科学完美地反映了孙子的思维形式和理论内涵。在艺术布局上,孙子通过明确中心、突出重点的点题方式、过渡照应和名言警句的结构占位做到结构严谨、要言不烦。在科学定义、材料展示、节奏韵律和文字体量的把握上也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从而使其思想理论得到高度有序化的表达,成为东方兵学当之无愧的鼻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  相似文献   

14.
"诡道"与"知"是《孙子兵法》核心论述的两个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诡道"与"知"伴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而确立;"知"是"诡道"的逻辑起点,"诡道"及其运用都必须围绕"知"展开;"诡道十二法"实质是以"知"为中心的情报战;"诡道"的运用可将"知"转化为势,这也是以谋制胜的源泉所在。以"五间俱起""隐真示假""避实击虚"三种具体的"诡道"形式为例,探讨如何把"诡道"和"知"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具体运用于战争中,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最终达到制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三国人韦昭的《国语注》和张子尚的《孙武兵经》,终于确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的"兵经"地位。  相似文献   

16.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非常重视学习研究《孙子兵法》,早年求学时对《孙子兵法》就有所接触,延安时期做过精深研究,晚年依然格外垂青。《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观点深受毛泽东赞赏。重视学习运用兵书又不依靠兵书打仗,是毛泽东对待《孙子兵法》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被誉为东西方军事史上的两颗明珠。《战争论》以其"绝对战争"理论曾长期引领西方乃至世界的军事学,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当"绝对战争"遇到"绝对武器"(核武器),敌我双方都拥有相互确保摧毁能力的情况下,人类将面临同归于尽的选择之时,孙子的"全胜"战略追求便成为战争问题上的济世良方。克劳塞维茨的理想战略是"百战百胜",属于军事层面的制胜观;而孙子追求的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是大战略层面的价值观。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哲学上的区别,道胜是《孙子兵法》的哲学,器胜是《战争论》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