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国初期,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促成了一批地方性图书馆协会的设立。作为全国性的图书馆组织,中华图书馆协会也应运而生。这些图书馆协会设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通过搜集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期刊、档案、报纸及今人著作、论文、资料汇编等史料,以时间顺序对民国的图书馆协会及其主要活动进行梳理、考证,希冀对民国图书馆协会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述了民国时期的几个鲜为人知的图书馆学会,评价了它们的历史成就,并建议重视我国当代的图书馆学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由杜定友主编的图书馆年度报告在其图书馆学著述中占有较高比重,自成体系。文章对其中现存的十六个年度报告进行了研究,与同期其他馆年报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杜定友系列年报具有“系统完整”“内容专深”“客观准确”“稳定持续”“及时公开”的特点,折射出杜定友“开拓创新”“批判与超越”“开放办馆”的图书馆精神。杜定友在理论上对年报编制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实践中则不断明确目标定位、完善制度设计、严格过程管理。文章还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杜定友系列年报的时代意义:丰富了杜定友图书馆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内涵;有效改善了图书馆公共关系,树立了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年报编制提供了跨越时代的典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其存续的20多年时间内,曾先后举行了6次年会.从年会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协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1937年以前的初创、发展时期与1937年以后的衰落时期.协会通过年会这种形式,有力促进了民国时期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通过对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的考察,可以从中反映协会促进民国时期图书馆界的交流状况,以及为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6.
图书馆馆长年度报告是馆长述职的主要形式和工具,是图书馆董事、股东、捐赠人或托存者等权益关系人全面详细了解图书馆整个财年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的工具。年度报告可以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的提高、促进图书馆历史研究的开展、促进社会各界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有助于图书馆吸引投资和捐赠。本文介绍了年度报告的内容和体例以及年度报告的撰写方法。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年度报告工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的关注,但还没有在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文章收集我国26所高校图书馆共118份图书馆年度报告,选择其中10所高校图书馆年度报告作为样本,对其年度报告体例、内容要点、编写的具体事项等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可对各高校图书馆编制年度报告时应注意的事项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关年度报告工作改进与发展的建议将有利于年度报告工作向更高一个层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潮流下,中医界逐渐意识到图书馆在保存中医古典文献、推动中医学术研究和助力中医教育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医界和图书馆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各类中医图书馆应运而生,不断充实丰富。主持此事者,借鉴西方图书馆观念和方法,克服经费、人才、管理等困难,在图书劝募、图书编目、图书流通、推广社会阅读、辅助学界研究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为后世中医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经验。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意义] 年报制度研究是当前法制环境下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新课题,对于开展标准化工作、推进馆务公开、健全管理制度、记录"文化规划"的统计资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方法对选取的23所城市图书馆年报所在栏目、发布形式、时间、内容等进行调研分析。[结果/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城市图书馆年报在编制体例、设计、监督、成果转化层面制约着图书馆进一步发展,城市馆在编制年报时需坚持强制性、时限性、真实性、公开化、全面性、创新性、易懂/易读性的原则,同时应做到标准化制定与个性化结合;注重设计与宣传推广;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重视年报的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我国新式中学建立并快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教学改革的施行以及图书馆运动的发展,中学图书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为此教育界、图书馆界开展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本文从当时的教育背景入手,探讨了这一时期中学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12.
通俗图书馆定位于通俗教育,面向普通大众,意在启迪民智,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对山东省县级通俗图书馆的建立、选址、藏书、借阅制度、经费、人员及运行等方面的史料考察发现,该省县级通俗图书馆创立时间较早,且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其并未像省级或京师通俗图书馆那样实现过繁荣有序发展,对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建设成效不尽如人意.虽然该省县级通俗图书馆最终走向没落,但其仍不失为知识普及、阅读推广与开化民智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叙述了民国时期国立图书馆的筹备和建设过程,对其所起到的社会作用作了应有的肯定,并分析了不甚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112-120
函授教育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学习时间灵活,教育费用低廉,不受地域限制等种种优点。以上海图书馆学函授学校为据,兼及参考其他图书馆学函授学校教育情况,考察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办学史及教学各环节的相关内容。由于战争导致图书馆事业衰败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史研究,乃学术界的缺失所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出现了倡设家庭图书馆的提议,三四十年代舆论时有跟进,这对推动家庭图书馆的付诸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倡设之文,舆论界还对其设置开展研究,提出了许多设想,包括场地、图书等,全面而具体,颇有指导意义。伴随着家庭图书馆的宣传与研究,在实践层面上的创办随之推进,沈仲俊所办沈氏图书馆、梅必贤所办梅氏图书馆、韩古农所办家庭图书馆等就是代表。在今天看来,民国时期家庭图书馆探索,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立图书馆的馆刊,《学风》刊载了为数众多的研究安徽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在推进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这些研究直到今天还有着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略论民国时期图书馆际互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推动者们广泛宣传馆际互借的意义,通过图书馆协会制订馆际互借办法,推动开展馆际互借;经过图书馆员的努力,民国政府在图书馆法规中,确定了馆际互借作为图书馆工作职责的内容;从图书馆界学者的批评、图书馆借阅统计等方面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馆际互借总体规模处于较低水平;民国时期图书馆界开展馆际互借的基本特点主要有:谨慎选择服务对象;局限于本地区;图书馆协会对开展馆际互借有一定程度的推动;抗战爆发使整个图书馆事业陷入低谷,馆际互借因此失去开展的基础,直至新中国成立,民国时期的馆际互借再也没有出现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许振东是我国20世纪重要的图书馆学家.民国时期,他重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涉及图书馆学理论、特种图书馆、图书流通、图书编目、图书典藏、图书借阅、书目索引等内容,他的“藉便读者”“三化七法”“图书交换法”“洋为中用”“注重调研”“促进学术”等思想是对图书馆学术的重要贡献,为当代图书馆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鉴.  相似文献   

20.
民国期间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众说纷纭。笔者以丰富的中外史料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从1920年代的燕大新闻学系开端,并在1930年代结出硕果。燕大新闻学系先后招收过8名新闻研究生,仅有葛鲁甫1人于1931年5月撰写完成学位论文Advertising in China,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新闻研究生。1940年代,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新闻研究室和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先后进行过类似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活动,但成效甚微,并非今日意义的研究生教育。因此,民国期间新闻研究生教育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未能持续发展成为正规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体系。这充分反映出中国新闻研究生教育艰难的起步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