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浦安迪在批判胡适、鲁迅等前辈学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奇书文体"说。以明清六大小说为代表的"奇书文体"继承了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型和主题表达方式。"奇书文体"说重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传统,把明清长篇小说最终定性为文人小说。  相似文献   

2.
鲜明的民间意识和坚定的民间立场,促发了五四小说文体观念的激变。五四激进文人不仅从理论上颠覆了文体世界的传统秩序,而且从实践上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文学作品,中国文学终于从贵族性的艺术宫殿走向了平民化的审美世界,民间成为了新文学文体演变的有效尺度。  相似文献   

3.
以<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忆语"文是清代文人记录私人琐屑生活的回忆性文字,它以内容的生活化和私密性,形式的新颖独特,情感的真挚缠绵,于清代文坛独树一帜,另辟传统,成为清代文苑中一支绚丽的奇葩.这种文体的形成受到晚明小品、传记文学、小说戏曲、笔记和悼亡文学等多种文体或文类的影响,但又不是某种文体或文类所能简单涵盖的.它是清代文人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天才地创造出来的一种"五侯鲭"、"群芳谱"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是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其"大唐盛世"的成长环境与汉代赋体文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赋作为散体文学在汉代取得很高成就,这一崇高地位使之成为唐传奇等后世小说创作的范例。唐传奇在韵散结合、虚构想象、铺陈夸张等方面对汉赋进行模拟借鉴,由此推动小说文体走向最终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大量运用骈体文,其间经历了骈体的偶尔使用、骈体的大量运用、骈体谨慎而又创造性地采用三个阶段。而骈文雅文学的身份,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增强了通俗文学的小说运用骈体的动力,同时又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另外小说作者的文人素养和背景,也使他们借骈文来推动小说创作的精致化、典范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近代报刊与小说的勃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说从文体格局的边缘至中心的巨变 ,是 2 0世纪文学转型的重要方面。这一过程与近代报刊息息相关。后者以其传播特质与资本主义企业性质 ,分别从器物、制度、思想意识层面上向旧有体制发起了冲击 ,引入了改良的印刷术 ,培育了读者市场 ,冲击了言禁。确立了现代稿酬制度 ,在舆论上提升了小说的文体地位 ,直接推动了小说界革命 ,最终把小说推到了文学舞台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的文学,都强调写小说首先要"像小说",即小说的文体边界约束较强;语言学转向之后出现了杂语体叙述,小说的文体边界约束相对松动.杂语体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说叙述在文体方面的变异特征.本文评析不同学科视野中的"杂语体"概念表述,同时指出"杂语体"研究中存在的概念含混和"语体"-"文体"纠缠现象.  相似文献   

8.
繁荣的唐代经济为文人创作以经济为素材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主要以<太平广记>中的唐五代小说为文本,通过对唐人小说中士商、工商、农商关系的分析,展现文人对四民的认识--新"四民"思想,即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序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才子佳人小说是诞生于明清易代背景下的一批小说。在这批小说中,易代之痛被忽视乃至漠视,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遁世情结。这种遁世情结一方面由清初文化高压及小说文体地位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由作者的生活和创作态度决定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为中下层文人,他们对于易代缺乏传统文人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关注只是小我,这种对小我的过分关心决定了小说只能成为小说作者弥补现实生活缺憾的一种心理补偿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百年前中西文化的碰撞、文学内部文体格局的变化调整赋予小说繁荣的契机,并开启了小说近代化的进程,本文旨在对其过程略作简单梳理,考察小说经历的三个历时性的转变即历史地位、文学地位及审美特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