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汉籍的定义进行考察,并扼要介绍日本汉籍庋藏机构的基础上,重点从6个方面论述近年来日本汉籍出版与研究的情况:数量众多的汉籍目录索引和解题的出版;对中国学者的学术成果的译介;汉籍整理的专题化和细化;珍稀善本的影印;图录的出版;汉籍书店的发达。最后指出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谢辉 《兰台世界》2016,(13):97-100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为德国乃至欧洲收藏汉籍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其重要藏品包括敦煌唐人写经、宋元刻本佛教经典、元明刻本佛教道教诗文集、稀见的中文天主教文献,以及曾经名家收藏的明清善本。与欧洲其他收藏汉籍的图书馆相比,该馆表现出收藏历史悠久、多宋元旧刻、多名家旧藏的特色,值得研究海外汉籍与西方汉学者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借船出海,实现国际化——清华社版权贸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国际合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十年间先后与海外上百家出版公司和科技教育机构进行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迄今为止,共引进海外版权超过2000项。其中,2001年版权引进400多种,2002年版权引进约700种,连续两年位居北京市版权引进量首位。版权贸易领域涉及到我社出版的所有学科领域和不同的出版层次。因此,开展版权贸易,引进海外的出版资源一直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国际化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国际人才流动的宏观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科学领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必要性。从政策促 进、决策咨询、学术贡献、双创示范、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科研产出等6个层面定性比较了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和本 土高层次人才的贡献。通过引入社区发现基本概念,提出一种可以定量比较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和本土人才在占有相 近创新资源条件下对应产出情况的框架。利用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提交的研究报告,对该框架 进行案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科学领域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外归国与本土高层次人才学术成 果丰硕,且有较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有规模较大、特点鲜明的中文古籍,在海外汉籍收藏与汉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早在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成立之前,对特藏中文古籍的编目工作就已经开始。截至1941年,该馆通过合作,基本完成早期馆藏中文古籍的整理与编目工作。在此过程中,义理寿起到重要作用,且有意识地实践了其中文古籍分类与索引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山大学戏曲史学科的主要开创者王季思、董每戡二位先生诞辰110周年。论文分别对二位先生的治学情怀和晚年进境做了回顾与分析。王季思先生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学者,他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的"张力"之中,其历史意识和现实感受相互对应,在这种"对应"里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并获得自己与现实的"联系方式"。这是他跟一般的书斋学者的不同之处。董每戡先生晚年致力于建构"戏剧阐释学",将文学性与演剧性融会贯通是其"戏剧阐释学"的一大基石,而在"阐释"的同时保持与研究对象展开"对话",则是其"戏剧阐释学"的"机趣"所在。他的《五大名剧论》就是其"戏剧阐释学"的最重要成果。二位先生共同为中山大学的戏曲史学科奠定了学术基础,指明了学术方向。在今天看来,他们的学术贡献是互补并存的。  相似文献   

7.
海外归国人才的早期识别和引进后评估是"双一流"建设时期备受关注的话题,量化测度海归人才的学术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文献计量指标的海外归国人才学术竞争力评估模型,对A大学103位海外归国人才开展学术竞争力的多维测评,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并探索其在高竞争性海外归国人才早期识别中的应用.基于文献计量...  相似文献   

8.
从1838年起至今,英国各类图书馆所编纂的汉籍目录达14种之多。其采用的分类编排方法,包括关键词首字母法、西方学科分类法与五部分类法。这些目录揭示了英国收藏汉籍的基本情况,著录了多种善本,描绘了汉籍的流转历史,代表着英国学者编纂汉籍目录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在分类、著录、版本考察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9.
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基本概念汉籍的概念从最广的含义而言,就是用汉字撰写的书籍①.而最狭义的汉籍,自然是中国人所著,在中国传抄或刊刻的书籍.由于汉文传播于朝鲜半岛、日本、越南,所以这三个地区学者用汉文所撰述的著作,也算是汉籍.与此同时,在中国以外,用汉字传抄或刊刻中国固有的典籍,也是汉籍,而在日本刊刻的汉籍通常称为和刻本汉籍.  相似文献   

10.
原北京西什库教堂(北堂)图书馆藏书,颇受中外学界关注。与西文善本藏书目录、藏书史、专书个案的深入研究相比,其汉籍的整理和研究则显得薄弱。本文旨在钩稽北堂汉籍编目过程,并追踪现存汉籍,以促进对北堂汉籍内容和价值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