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愈诗歌中的鱼与钓鱼意象具有三方面的文化内涵,即以鱼喻志、写意排闷、表达对弱者悲剧命运的同情。这与韩愈独特的审美取向及心态有关,能从一个侧面反映韩愈以文化为诗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吴澄的山水诗代表了元代山水诗的特点 ,一是他的山水诗融有丧乱的色彩 ,反映了国土沦亡的哀伤 ;二是吴澄的山水诗以人文意象构诗 ,表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三是吴澄的山水诗重视神似 ,善于以画家的笔触捕捉山水中的画意 ,将祖国山水描绘得如诗如画。这些都将为研究元代山水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4.
永州诗人田人在高度物质化的社会坚守灵魂的家园,在社会急剧转型发展的时代关注卑弱者的生存,在流光溢彩的现代都市品味大自然的纯美,在众语喧嚣、个性张扬的语境中保持平静与节制,其诗作风格独具,需要读者慢慢品味。  相似文献   

5.
永州诗人田人在高度物质化的社会坚守灵魂的家园,在社会急剧转型发展的时代关注卑弱者的生存,在流光溢彩的现代都市品味大自然的纯美,在众语喧嚣、个性张扬的语境中保持平静与节制,其诗作风格独具,需要读者慢慢品味。  相似文献   

6.
吴澄不仅是一位有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理为诗之本、提倡平淡自然、主张辞由己出,是他诗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他的诗论体现了元贞、大德间诗风的主要特点。其理为诗之本和提倡平淡自然诗风的主张,对延、天历雅正诗风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辞由己出的文学思想,开启了元末张扬个性的诗歌风尚。  相似文献   

7.
元代大儒吴澄结合地域谈论文学这一点很少为人关注,他由山川特点到人才特点再到文风特点,形成认识地域文学的一种独特思路,并对古代江西地域文学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宜蓬 《红领巾》2005,(3):110-113
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以往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吴澄的理学成就,而对吴澄的人生经历重视、研究不够.吴澄生于宋末,在元初隐居乡间近三十年后,虽三次出仕,但又都很快辞官归隐,这种人生选择是耐人寻味的,从中可以看到吴澄的志趣及其思想,看到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在易代之际的思考和实践.研究吴澄的人生选择,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吴澄的认识,丰富对元代文人心态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对传统文人行为逻辑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元代吴澄的《礼记纂言》,是《礼记》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但是有关是书却研究乏人,本文在研读《礼记纂言》的基础之上,对《礼记纂言》的特点与价值进行梳理,提出其以汉学为根基、博采宋人学说;分类明晰,条理灿然;主观探讨的精神等诸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徐燕秋 《文教资料》2013,(21):52-53,55
交通文化内涵不仅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而且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交通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交通技术的革新而日益改变着的大众生活方式,交通文化的发展因为交通发展而推动社会观念的革新,进而影响大众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程晋芳既是吴敬梓晚年最亲近的朋友之一,又是第一位全面评价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学。他对吴敬梓生平事迹的记载,对吴敬梓为人、思想的分析,对《儒林外史》思想主题的论述,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是,他对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评价,也有一些偏颇,体现了时代和个人认识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饮酒便成为唐代特殊的文化现象,酒文化格外繁盛。在酒文化的氛围里,诗人们在他们的诗作中着力表现唐代的酒文化,着力表现自己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酒文化促进文学的发展,诗歌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诗人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自《诗经》始,追求委婉含蓄的抒情,或借助典故抒情,或借助物象抒情,以求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诗性,是诗所具有的品性,诗意是衡量诗性的唯一尺度,诗性精神是诗意内涵的表征。就残雪小说来说,诗意的表现是很明显的,一般来说,残雪小说的诗意主要从幻想的梦境,隐喻的意象,诗性精神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黄道周的“明诚”论,上承继子思,下综合朱熹、王阳明的思想;既是他以“诚”为宇宙天地万物本源的天道,同时也是他所主张的合圣贤之德的人道。诚指的宇宙万物的本体,同时又是“与天地合德”的道德伦理;从诚生明,“谓之性”,可视为被黄道周改造过的不同于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从明归诚,“谓之教”,可视为是朱熹所倡导的“主敬”。黄道周的明诚论同时具有致知止善的认识论意义。知即知止,止即至善,表现为从格物→克己(或博文)→知至→止善→明诚。黄道周和会朱、陆,杂糅朱、王的理学思想,彰显其与以往闽学学者的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搜集整理江德中、吴树诚、吴绮、程守4位明末清初微籍人士的37首诗作,对作者、诗的出处、诗中涉及人物和历史作了考证。尤其对程守的生平、友人与程守的唱和作了较多的考证。  相似文献   

17.
武则天执政时期,唐代诗歌继续发展,其中除了诗歌自身发展的因素外,武则天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思想政策,以及她个人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文学修养、开阔的胸襟、宽宏的气度,不仅对当时的诗坛,而且对唐代诗歌的繁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词于唐五代的初期发展中,一方面有意识地与诗体偏离而向着绮艳情的一格彰立。但同时道教文化的浸润又使词具有了洗静明练的特质。本文拟对浸渍词初期发展的道家文化作一下探讨并试图分析其滋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三绝”之一,历来被认为是“忠贞的典范,智慧的化身”。本文从唐诗中撷取有关咏写诸葛亮的诗篇,探析唐人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  相似文献   

20.
吴敬梓扬州诗词具有丰富的内蕴。赞美维扬和属邑真州的胜景佳物,讴歌深挚的亲友交谊,抒发浓烈的悲秋情愫,揭示叛逆思想产生、发展终占主导地位的心路历程,构成其扬州诗词内容的主要方面。吴敬梓的扬州诗词不仅展示了诗人此地行踪、人生阅历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发展,还为他创作《儒林外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