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Kris Brenner女士在向你介绍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站桩功及习 练体会。这位在中国追求中国功夫已达五年之久的美国武术迷的体会是:如果练太极拳的人是一棵树,那么,站桩功就像在为这棵树浇水,以便使根扎得更深。若想真正练好太极拳,并且得到深厚的内功,你就必须得练站桩,以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应建 《武当》2013,(2):24-25
恩师冯志强教导我们,在明确认识什么是太极和太极拳、太极拳的渊源和特点功能等基本问题后,要练好太极拳,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三练三不练"1、练理不练力。"理"就是太极拳的原理、道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的阳极生  相似文献   

3.
浅谈太极拳     
李迎 《精武》2010,(6):75-75
现代人大多认为太极拳像一种健身功法,觉得练太极拳的多数是一些年龄大的人,年轻人不太喜欢练,更有甚者觉得年轻人练太极拳是不可思议的事,这说明现代人对太极拳的认识还很不够。太极拳究竟是一种武术还是一种像气功一样的健身功法呢?其实太极拳简单地说是中国人根据易经的原理创生的一种拳法,它的缓慢是因为采用了道家思想的爱生、养生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胡克禹 《武当》2004,(2):19-20
太极拳是一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好功法,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近年来,笔者注意观察了一些手术后的癌症患者练太极拳之后发生的实际变化,接触了几位练太极拳的癌症病人,他们通过练太极拳,一些经过手术切除或  相似文献   

5.
梅永顺 《武当》2008,(6):17-18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系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次子杨班侯创编流传下来的老拳架,是社会上鲜为人知、罕有人练的功夫架、技击架太极拳,与现在广泛流行的健身架太极拳在本质上,以及具体练法上完全不同。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盘练难度大、运动量大、功效高,其拳亦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非常适合青少年练功夫、练技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练功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主要流派有陈、杨、吴、武、孙,虽形式各异,但遵循共同的练功法则。为了进一步推动太极拳的发展,笔者在陈正雷老师提出的练"理"不练力、练"身"不练招、练"本"不练标的太极拳练功法则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旨在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练功依据。1.练"理"不练力"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是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根据导引吐纳和"太极""阴阳"学说创编的,所以,分析中医理  相似文献   

7.
如今,学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但有的却练着练着就停练了。拳友们很关心,派人去询问,听到的回音却是:“练着练着,感觉没什么意思。”对于这样的人,许多人往往都从太极拳的健身角度来劝解,但是,人家却说:“其他的体育项目也都有健身的作用。”于是,只好看着自己的队伍中少了一位拳友。与此同时,有的拳友虽然还在练太极拳,但一直没有出现内在感觉,甚至连基本的健身效果也没出来。为什么会练着练着兴趣索然呢?为什么练了很多年太极拳却没有内在的体会呢?原因就是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没有体验到独属于太极拳的特殊感觉,或者是没有找到正确的练太…  相似文献   

8.
佟德 《武当》2013,(7):22-23
所谓"盲练",就是太极拳爱好者在掌握了套路之后,闭上双眼或以物蒙住双眼,形同在黑暗中进行套路习练。"盲练"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好处。"盲练"可以更好的练"意"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从古到今,所有的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无不强调"用意"的重要。太极拳  相似文献   

9.
邓德庆 《武当》2012,(8):19-22
一、拳练松柔,坤厚载物松柔,是太极拳的基础,初练拳者莫不求松柔为先。松柔,又是太极拳的灵魂,习拳者莫不为此终极求之,松柔深藏于拳术招招式式之中。我们说拳练松柔,练的是太极拳的宽、厚、凝。这种宽与厚,是太极拳的容纳、沉静、和顺。体现的是一种吞吐万物的气概,是胸有成竹的把握,是不被外界所扰而独有的沉静与定力。又是拳人和谐大自然和顺的一部分。它尽显松柔的淡定从容,并体现出太极人文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太极演练志     
本文强调一个“志”字,是针对“演义”而言的,“志”是事物的真实记录,是没有半点虚假的原汁原味。“演义”虽然也是以真实的事物为蓝本,但它掺有虚构成分。太极拳学“会”容易,但要学“对”,进而深入,达到“巧、妙、绝”就不容易了。如果你练的是“志”,那么,你将会延着太极拳的“内功”去理解和体会,依据理论,招招切磋,式式琢磨,步步深入,从中找出规律,摸正路子,达到理想的太极拳绝妙境界。如果你练的是“演义”,那么,练的时间越长,“内容越丰富”(多余的动作),“功法越巩固”(错误的定型不易改变)。因此,若想追…  相似文献   

11.
刘鸿友 《武当》2013,(3):20-21
常听一些太极拳练习者说,练拳后有膝关节疼痛的现象,有的医生也劝膝关节痛的人不要练太极拳,说练太极拳会伤膝关节。对此我常常会问,"医生说过膝关节痛不能走路的话吗?"在我看来,即使不能走路,也能练太极拳,因为太极拳追求的是自然,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练,只会对膝关节的保养有好处。但确有练太极拳产生膝损伤的,分析产生的原因,发现许多人并没有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规规矩矩地操作,而是太随意,练的是太极拳的外形动作,脑中却是竞技体育的思维方式;有的人功利目的太多,崇尚的是大运动量训练,为练出功力,马步蹲得低,弓步站得大又不合规范,技术粗糙,动作幅度不  相似文献   

12.
路迪民 《武当》2023,(8):8-10
<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指“太极者,无极而生”一篇),被各派太极拳传人尊为拳经之首。换句话说,习练太极拳,如果不遵照《太极拳论》,那么就练不好太极拳;更深层次讲,如果完全背离了《太极拳论》,那你练的太极拳就根本不是太极拳。但因传抄渠道不同,历史上《太极拳论》存在多种版本。唐豪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经研究》(1935年),参考14种著作对比校订。沈寿先生的《太极拳谱》(1991年),参校文献多达35本。孟乃昌先生的《太极拳谱与秘谱校注》(1993年),亦有稀缺参校资料。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要体用结合。拳架是锻炼体形和大脑中枢神经的一种功夫,而推手则是运用阴阳哲理拳法而达到知己知彼的对抗功夫。如果练太极拳不练推手,就会不懂得"听劲",推手是太极拳的应用。相反只练推手不练套路拳架,则缺少技巧和方法。因此二者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若要上升到太极拳的应用境界,必须"心意着功夫"。  相似文献   

14.
叶守克  张磊 《精武》2004,(9):31-31
我从1987年开始学练太极拳,当时尚不满20岁,学的是四十八式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多年来,我并不是每天必练,而是断断续续地练,常常中断。有时甚至三四年都没练,快忘光了。后来,我考虑到太极拳是自己辛苦学来的,不忍心彻底放弃,不得不又重新学了一遍。幸好我有一本四十八式太极拳的教材,这样即使忘记部分招式,也能方便地重新学会。就这样,在17年中,我反复将  相似文献   

15.
朱利尧 《武当》2014,(11):28+2-28
“松”本来是我们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妙之处,但却被许多练太极拳的人给误解了。他们把松散或摇来晃去当成了松。在诸多的现实中,或者是在许多拳理拳法上看到的松散论,一味地强调松,一次又一次的误导着热爱太极拳的人们。不信你到网上看看,写太极拳文章的都是一个调,一味强调松散。我见过有篇文章更可笑,说什么功夫是放松出来的。我就奇了怪了,一味的胡摇乱晃讲放松,你真的能晃出真功夫来?!我是不相信的。至于“松”,到底是否需要练?如何才叫“松”?我想在这里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太极宗师》播映后.引起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迷惑:从头到尾都是讲打的。这就是太极拳吗?为什么与我们数年(或数十年)所练的套路讲的疗疾健身完全不同?到底谁练的是太极拳.谁练的是伪劣品或变种?再加上后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太极拳真功夫要失传?》一文,更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感到困惑,而对正昏昏然授拳的为数不少的太极拳教师们更是轰响了闷雷。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论指导整个修炼过程。可以这样说,太极拳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体系,练好太极拳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根据前辈拳论和我自己多年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三练三不练的练功法则,即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  相似文献   

18.
更正     
王纪民 《武当》2004,(5):27-27
我早年是单练杨式太极拳的,近七八年来又加练了六字诀。每日晨练,一般是先练一遍六字诀,有时还要再练几遍六字诀单字,然后稍息一会,再练一套八五杨式太极拳。最近二年多来,我发觉在练太极拳时把六字诀的发音融入进去,效果相当不错,可以省掉六字诀的单字练习,异曲同工,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9.
胡新朝 《精武》2007,(7):59-59
很长时间以来,经常听到说练传统太极拳是练功夫,练太极拳竞赛套路只是练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经过长达八年的学拳感受,我认为并非如此。我开始是向杨氏太极拳传人陈龙骧大师的弟子吕志文老师学习传统杨氏115式。不到三年,和二三十岁的壮小伙子们推手,不论是沾连引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练太极拳,绝大多数人是为健康,要健康,就要运动,在运动当中,太极拳又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太极拳属道家,练拳的套路是练外功,其实还有内功,内功就是修心养性,是心法的修炼。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太极拳,调整心态,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