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忌的发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朝服衣冠,窥镜”时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有的读者认为这是在与城北徐公比美,邹忌并不知道究竟谁更美。这样理解并不符合作者本意。实际上这个疑问是无疑而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一句话本身包含如下信息:一、城北徐公之美是公认的事实;二、邹忌把徐公当作“美丽者”的标准;三、接近徐公之美是邹忌的目标。也就是说,邹忌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比不上徐公的,他的问话只是顺嘴说说而已,这种类似比较的发问,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是一种以接近徐公之美为满足的炫耀。关于自己比不上徐…  相似文献   

2.
一、理清思路学习文言文,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文意.因为只有从整体上了解了文意,才能品味语言,探究结构,把握文旨,鉴赏技巧.要从整体上了解文意,就要从理清文章思路入手.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预习和质疑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妻、妾、客对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各持什么态度?邹忌从中悟出什么道理?2.邹忌在进谏时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中的“此”指的是什么?3.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意见,结果如何?妻、妾、客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而邹忌通过窥镜自视认为不如徐公,从中悟出他们是或私、或畏、或有求于自己,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往往被蒙蔽;由私事比国事,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所以邹忌讽谏齐威王要纳谏除蔽;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意见之后,齐  相似文献   

3.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精讲课文,《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  相似文献   

4.
邹忌与齐国美男子徐公比美,反复照镜,最后确认自己不如徐公美,从而悟出受蒙蔽之深。然而用墨如此之多的照镜比美细节,在其他史料中却难以找到,仔细分析,此事未必属实。一、时间“巧合”,有意设置。邹忌问“我孰与徐公美”,“朝”问妻妾,“旦日”问客人,“明日”徐公好象心有灵犀,竟然亲自来了,使邹忌如愿以偿,能够面对面近距离的跟他仔细比美。连续三天的比美,是在时间上有意设置的“巧”。二、妻妾回答,疑点颇多。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什么职业,不清楚;邹忌是否认识他,不清楚。但通过妻妾的回答可以肯定,妻妾似乎比邹忌更熟悉徐公。作为大门…  相似文献   

5.
宋海英 《语文知识》2002,(12):40-41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②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③如果遇到一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一册,选录了《战国策》中的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差一点受蒙蔽并由此讽谏齐威王一事,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按照人教社给教师配发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认为其主题为:“通过邹忌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同时又指出,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  相似文献   

7.
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人,无不为邹忌高超的语言技巧所折服。邹忌语言极富鼓动性,堪称齐之国嘴。邹忌的一番话,使齐王心悦诚服,纳谏除蔽,进而使齐国走上了内政修明的道路。那么,邹忌到底用什么办法使齐王甘心纳谏除蔽的呢?“自读提示”(高中语文一册)说:“本文写邹忌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  相似文献   

8.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体是记叙文,但记叙的主要内容,却是邹忌的一番论证。邹忌的论点是:齐王是深受蒙蔽的。邹忌的论证是:在家中,由于自己是家长,有特殊地位,因而,有人偏爱自己,有人畏惧自己,有人有求于自己,于是,在自己和徐公比美这种小事上,他们也一味逢迎,专讲假话,使自己深受蒙蔽。  相似文献   

9.
纵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六个“三”值得品味。 三次对话。三次对话发生在邹忌与妻子、与妾、与客人之间。同一个问题,表达不尽相同。对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对妾“吾孰与徐公美”,对客人“吾与徐公孰美”,行文活泼,有变化。针对同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属第六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己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苏教版九下)一课,结束时,让学生们自由提一些问题。有一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徐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问得很突然,是我备课时压根没涉及,教参里也未曾提到的内容。稍停片刻,我决定让学生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再作答复。预定的讨论时间结束。学生A开始同答:徐公在文中是个引子,引出邹忌关于"孰美"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人贵有自知之明 齐国的相国邹忌相貌堂堂,身高八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己的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妻子走上...  相似文献   

13.
乙常青 《初中生》2006,(7):18-18
言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 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  相似文献   

14.
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自知是难的;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智慧的体现。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杨柳,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而人又都喜爱听好话,不自知的人听到好话,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好伟大。《战国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他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客人想求我办事,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这里就彰显出了邹忌作为智者的明朗,不但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能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文言虚、实词不难,文言句式也简单,鉴于此,本人针对“蔽”来进行导读及写作指导训练,这样能使读写完美结合,拓展学生写作思路。课文以邹忌受蔽———解蔽———悟蔽———除蔽(具体是通过齐威王来实现的)来展开,邹忌以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类比,因事见理地设喻,进谏方法巧妙,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师提问:邹忌出场时美不美?根据是什么?生答:美。“八尺有余,形貌丽。”师问: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这意味着什么?生答:有条件同徐公比美,这其实是邹忌易受蔽的前提条件。师问:邹…  相似文献   

16.
王朝岚 《学语文》2008,(3):18-18
近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一些鉴赏文章,发现有人认为邹忌讽谏的成功当归于“脱身说法”,如数参选徐仲涛的赏析文章认为:“先述说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义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  相似文献   

17.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虽极其简短,但情节生动,意味深长。究其原因,与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关系极为密切。简单地说,修辞就是修饰文辞,通过对语言的加工、调整和润色,借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邹》文中,作者首先运用错综的修辞方式,或抽换词面,或伸缩文身,或交迭语句,或变化句式,使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和交际场合,表现了各种不同的语态。“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都表明同一个意思:徐公没有您(邹忌)漂亮。但是,同一种思想、意思的表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②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智囊全集》)意思是: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厉害吗?”二、用“孰若”、“莫如”“、不若”表比较。如: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孰若”可译作“哪如”。全句意思是: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如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徐公比不上你漂亮啊!③莫如以…  相似文献   

19.
“孰与”和“孰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两个语言单位,其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词,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一、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三个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孰与徐公美?③吾与徐公孰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解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谁美?孰、谁。这样的意思文言里可以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也可以说“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相似文献   

20.
钱文海 《语文知识》2016,(21):58-59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课文应该做到"三读"——读篇章智慧、读民族精神、读言语情味。一、把篇章智慧"读"清楚《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有着传统艺术的表达智慧,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写作经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传统智慧首先表现在篇章结构上的智慧。《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文共分4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生活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