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会既是一种学术组织、学术团体,又是书院固有的学术讨论、会同讲学、学术聚会等会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讲会和书院的关系是并行而又各自独立的。但实际上,由于“讲学”这一共同事业,“会讲”这一共用的讲学形式等原因,书院和讲会两者往往是连体共存,以“立书院,联讲会,相望于远近”为其生存状态。讲会和书院的结合,是王、湛及其后学寻求学术自由的明智选择,也寄托着社团书院的讲学精神,乃至政治意愿,理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区间轮会、州县府省各级联属大会是明代书院讲会最有特色的组织形式,正是在朝、在野王、湛弟子及其后学的讲会讲学,才鼓荡起明代近百年的心学思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书院的会讲制度,一般是指书院举办的学者聚会或学术辩论。宋代有著名的朱张岳麓会讲与朱陆鹅湖会讲。但是,这两次会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会讲类型。朱张会讲采取学术同道之间彼此倾听、相互切磋的方式,以化解学派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最终达成学术共识并推动理学建构的完成,可看作是一种“求同”的会讲;朱陆会讲是两位论敌之间缘起于学术分歧,开展辨疑问而论是非之理,最终形成多元化思想的不同学派,可视为一种“求异”的会讲。这两种不同形态的书院会讲,不仅体现出南宋书院百家争鸣式讲学活动的特点,而且客观上推动了宋代不同学派的交流发展,促进了宋代书院多元化教育流派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的“讲”与“不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王筠说:“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也。”(《教童子法》)可见,阅读教学离不开“讲”。然而,教师的“讲”并不是巨细不分,面面俱到,搞满堂灌,取代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讲”的问题上,我主张一个“精”字,即精确、精练、精彩。下面以《“绿色的办公  相似文献   

4.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并不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冲突。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不讲”,甚至“不敢讲”,谈“讲”色变,走向了另一极端。请看某老师执教的《麻雀》(人教版第八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5.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是“讲”的重要,好的“讲”,可以振聋发聩,使人茅塞顿开;不好的“讲”,则会弄得人昏昏欲睡,如堕五里雾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的重要。得法的读,可以使人学富五车,文笔惊人;不得法的读,则如“小和尚念经”,浮光掠影,收效甚微。因此,认真研究“讲”的技巧、“读”的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中学语文课本将课文分成讲读、自读两部分,以讲读课文为主干,为脊梁,以自读课文为枝叶,为皮内,这一基本构架是既符合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又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从孔夫子杏坛讲学,这个“讲”字已有近三千年历史,从颜渊等七十二  相似文献   

6.
(一) 近年来,语文教改中“煞讲风”,不少教师便忌讳“讲”了,有人上课,干脆以“读书”、“作业”之类的课型应付,以免于“讲”。据说,某校一领导听课,教者只在黑板上写下“自读课文”四字,一言未发,因而被作为没有“讲”的好的课堂教学来推广。咄咄·怪事!——有教师,就不能没有“讲”;要“煞”的是“讲风”,而不是“讲”! 教师是干什么的?古人言为“传道、授业、解惑”;当今时髦的称谓是“导师”;一位被人们推崇的法国未来学家说“教师除了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生意”人们自然会想到“做买卖”。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这种经商活动称作“货殖”,即“以物生物”之意,其实这只是“生意”的一种解释;《晋书.殷仲文传》载“大司马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这里所谓“生意”乃“生机”、“生鲜之气”也。语文课尤要讲这股勃然于体内、飘然于形外的生机和活力。“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可现实中我们无不痛感语文课没味,一篇激情澎湃、优美生动的课文竟被枯燥乏味所取代,学生觉得“没意思”,教者则抱怨“叫喊于生人间,而生人却毫…  相似文献   

8.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来穗讲学,我有机会陪他几次活动,知道他很重视推广普通话。 张志公同志曾对广州全市中学语文教师作了一次报告,题目是《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当中说到口语训练时,就强调推广普通话。他指出新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他说:“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语言,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公民要懂得普通话。这是国家文化教育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张老还风趣地说:“讲得不好怎么办?不要紧。我认为,只要张口讲,就得  相似文献   

9.
“讲中外之故”注释辨正唐遇春“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受法。”(梁启超《谭嗣同》)“讲中外之故”,中学课本注:“讲求(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先看“讲”。《说文》:“讲,和解也。”王筠注:“顾春秋时书,但有讲学义;战国时书,始...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老师,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很忌讳“讲”,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原则,尤其在执教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时,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则更把“讲”的多少作为评判课的优劣和执教者教学理念是否更新的标准之一。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总能得到老师夸奖的放羊式的随便乱说,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逗笑取乐的庸俗对话,等等。难道这就是语文教学?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其实,这是学风浮躁、教风花…  相似文献   

12.
“大杂烩似的讲”的模式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千夫所指的“反面教材”,使许多语文教师对“讲”讳莫如深。“烩讲”与“讳讲”都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学生的主体活动,不仅是动口动手,更有动脑动心,教师会讲,讲到学生的动心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14.
落实“两全”,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呢?我们在长期的基层教研活动组织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即坚持开展“说、讲、评、研”式的教研活动.一、“说、讲、评、研”的内容“说、讲、评、研”是一次教研活动中的四个步骤.“说”,即先由执教者按已写好的说课材料,在讲课之前向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们说课.说课通常要说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①说教学内容所处的位置及其前后联系;②说大纲  相似文献   

15.
孔夫子是会讲普通话的。据《论语·述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思说,孔夫子有时候也用雅言。他在诵读《诗经》、《尚书》和参加行礼的时候,都使用雅言。所谓雅言,就是当时较为通行的合乎规范的语言。既然如此,理应是“普通话”了。今天,我们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当然比孔夫子懂得多。大家来讲普通  相似文献   

16.
高杰 《西藏教育》2020,(1):57-58
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著作《新理学》中有一个提法“:照着讲”和“接着讲”。冯先生说,哲学史家是“照着讲”,例如柏拉图是怎样讲的,孔子是怎样讲的,你就照着讲,把柏拉图、孔子介绍给大家。但是,哲学家不同。哲学家不能仅限于“照着讲”,他要反映新的时代精神,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要接着柏拉图、孔子的话往下讲,这就叫做“接着讲”。冯先生谈的是哲学研究问题,但是“照着讲”“接着讲”,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样有着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学检查、教学经验总结中,现在仍然盛行一个口号,即“讲深讲透”。为了达到“讲深讲透”,一些教师把教材中所有内容巨细无遗的讲述、板书,有时还要加进教材中没有的一些内容,课堂安排的很满很紧,教师讲课节奏很快、语速很快。黑板上的标题分成三级或四级:大一、二、三,中 1、 2、 3,小①、②、③,有时还要再加上 a、 b、 c,写满一黑板甚至两黑板。我认为这种“讲深讲透”就是教学上的“满堂灌。”   例如,我听了一堂高中的地理课,课题是“人类活动与气候”。教师是这样讲述和板书的: (一 )气候对人…  相似文献   

18.
宁波 《甘肃教育》2005,(5):29-29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讲”得过多。若能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抓住重点,严谨有序,讲深讲透也很好。但是,严格地说,这还是属于“讲”,而不是在“教”。“教”中肯定会有“讲”,但这种“讲”只是“教”的一部分,这也绝不是学生学会的决定因素。讲得再好,学生还是没有“会”,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高耗低效。  相似文献   

19.
Hello,everyone!知道英语王国中有一位神通广大的情态动词can吗?它“能”说“会”道,可是位了不起的“能人”呦!下面我们就去看看这位“能”说“会”道的can的自述吧!【我的个性】我是can。是一个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或情态,我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紧挨着我的动词原形一起构成复合谓语。我的基本意思是“能;会”。【我的才艺展示】*表示能力(如体力和脑力方面),意为“能;会”等。例如:Can you speak English?你会讲英语吗?Can you play the piano?你会弹钢琴吗?*表示请求或允许,多用在口语中,意为“可…  相似文献   

20.
“整讲”与“散讲”———现代文文章教法简叙□兰州十四中李澍丰所谓“整”讲,就是从全篇立足,讲清文章的结构或文章的层次,若有必要,还可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讲清作者的构思。由于不同文体的文章结构方法不同,所以,教者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分清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