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艺术教育具有较好的生命价值.幼儿艺术教育之生命性,可以为认识生命之美奠基;幼儿艺术教育之早期性,可以为热爱生命之美奠基;幼儿艺术教育之艺术性,可以为绽放生命之美奠基.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水平是较差的,但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应有之义。作为学校,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然后在政府、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结合岗位特点实施艺术教育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艺术观念的变革和艺术史的发展。新媒体艺术扎根于现代艺术的肥沃土壤,现代艺术实践和艺术精神为新媒体艺术之横空出世提供了充足养分。新媒体艺术及其理论的产生、发展离不开现代艺术实践和思潮,包括活动艺术、机器美学、达达艺术、未来主义、偶发艺术、实验电影、波普艺术等。新媒体艺术之缘起,并非只受一个艺术流派之艺术实践及思想影响,它从现代艺术思潮的各流派中吸取有益养分,表现出一种混杂或者说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4.
龙泉青瓷艺术以清新儒雅之造型、空灵之纹饰和“如玉类冰”之釉色,强调以人为主体的功能性,透视出自然之美,彰显龙泉青瓷与传统文化艺术之密切关系。它以其特有的美学追求,完美地展现了现代制瓷人的时代气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5.
俗之为美的可能性,是俗艺术成为审美对象的关键。对俗的审美效果认识不清,根据"俗"所引起的审美主体的不同愉悦感,可将"俗"分为"为美之俗"、"为欲之俗"、"平庸之俗"三类。从俗及俗艺术引起审美主体的愉悦而言,这种愉悦只有在不涉及人的性欲之时,才会产生美的可能;从审美主体而言,只有对俗艺术背后的文化环境充分了解、认同,才会对俗艺术产生美感;从俗艺术自身发展而言,接受雅艺术的规范,适应社会普遍的文化、道德准则,为社会接受,才会产生美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与前数字时代艺术生产的个人创作相比,数字时代的艺术生产集中体现为产业化。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即:数字技术背景、媒体意义凸现、消费社会来临、文化产业凸现。在此背景下,如何审视艺术生产的产业化与非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生产产业化之褒、贬倾向,如何分析艺术生产的数字化、产业化与艺术民主、艺术繁荣之关系,如何把握数字时代艺术生产产业化这一命题的实质,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育是一种增进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参与者有意识地塑造和美化自身,并不断完善。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之一,它集美学、文学、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于一身,具有美不胜收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民族传统艺术反映着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育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悬念之美、欣赏之美和精神之美。文章以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为视角,列举武术、音乐、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因素在体育中的足迹和结合,以赛龙舟活动和那达慕大会为例,探析民族传统化体育特别是民俗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9.
梅兰芳创梅派艺术之先河,使男旦艺术达到艺术之巅。梅兰芳作为四大名旦的主帅,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勇于革新,善于创造,以他不懈的努力拼搏进取,不仅开辟了京剧艺术的新天地,而且把它传播到海外,为京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关于美的言说是在存在之思道路上对艺术、真理以及美的本真呈现方式,其从存在论的角度为“美”奠基了存在之品性,并透显出美与真理、美与艺术之间本真的存在之关系。同时,海氏以存在意义上的“美”对美学学科进行了根本性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学感性之维的膨胀,症治了美学的传统形而上学之症候,为当代美学的存在可能性开启了它者之维。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心"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阐述"艺术的心"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的三个基本特征——绝缘、同情、慈悲,指出"艺术的心"是审美之心、道德之心、宗教之心三者的融合,然后梳理了"艺术的心"的理论渊源,并将其放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总体背景中探讨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电影《入殓师》为例,通过论证入殓仪式的艺术性,揭示"艺术之道"和"入殓仪式之道",最终阐明真正的艺术完全超越了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出发点之争、目的论之争,真正的艺术既是为艺术也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13.
敦煌石窟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其规模之宏伟、内容之丰富、表现方法之多样、成就之高,无与伦比,人所共知。因为敦煌石窟艺术是以佛教为主干,而佛教又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印度也有闻名于世界的佛教石窟——阿旃陀,所以当人们讨论敦煌艺术时,常常把这两个中心的石窟、壁画、雕塑等拉在一起。例如巴·格雷先生就曾经指出:印度对敦煌的影响,初见于魏代的壁画——突出男性刚健之点是其特有的形象。本·罗澜教授也曾把阿旃陀的艺术,称作是“印度地区性”的艺术。他并且认为这种地区性的艺  相似文献   

14.
夜读林语堂,听见他幽默睿智的声音由字里行间传出:“……真艺术与假艺术之别,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及为饭碗而艺术。比方照相,有人是为照相而照相,有人是为饭碗而照相。为照相而照相是素人,是真得照相之趣,为饭碗而照相,是照相家,……”忽然想到,既然教学是  相似文献   

15.
西方唯美派所崇尚的"为艺术而艺术"之艺术审美理念和"为艺术而生活"之感性生活诉求,注定了其是作为反叛资产阶级启蒙现代性的审美现代性话语形态而存在。但唯美主义在颓废与享乐、否定与肯定、高雅性与通俗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矛盾复杂性,使其在对抗启蒙现代性的同时又扮演着现代性的某种认同性力量,这便构成了唯美主义悖论式的理论品格,而...  相似文献   

16.
"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概念,艺术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对"趣"的追求上。教学本身作为艺术,趣具有丰富的教学意蕴,其一是把教学理解为不断地追求美的过程,它旨在说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灵动性、机智性、本真性;其二是把"趣"理解为教学艺术的审美规范。教学实践既要追求教学艺术的开放性与自然性,又要强调其美学的规范性。"趣"的教学意蕴具体有四个方面:志趣是教学艺术的使动力量,是师生对人生之美的趋向;情趣是教学情境之美的展现;机趣是对教学灵动之美的表达;真趣是师生对生命本真之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心”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阐述“艺术的心”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的三个基本特征——绝缘、同情、慈悲,指出“艺术的心”是审美之心、道德之心、宗教之心三者的融合,然后梳理了“艺术的心”的理论渊源,并将其放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总体背景中探讨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新的艺术形式———“快闪”,不经意间进入大众视野,并迅速被世人接受。“快闪”是艺术教育中新的艺术形式,为艺术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带给人们大众之美与创意之美,令人清新、温暖。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教学过程,引发教学艺术在创造之源、实践之域、美感之基、同频共振之路四个层面面临实践困境。要走出困境,首先需要认识到,重视独创性、强调实践性、富有美感、追求同频共振的教学艺术在人工智能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包括对教师主体性的“验证”、避免走向“自动化”、体现“教学美”的智能设计、消解教学“伪互动”等方面的价值。为此,需要以教育人学为指导、以具身实践为导向、以美感生成为引导、以同步互动为指向,推动教学艺术在人工智能时代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党中央为振兴京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给予高度重视,为支持开展徽班进京2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和全国已掀起一股“京剧热”。这必将促使中国正宗的京剧艺术继往开来地出现新的生机和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京剧是中国戏曲百花里的一株奇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上层建筑领域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艺术,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价值。它的传统剧目之丰富、艺术形式之多采,欣赏群众之广泛。人民喜闻视听之热烈,堪称举世无双! 中国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尤其是正宗的京剧,集我国各种戏曲之大成。而且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