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 《今日教育》2006,(11):46-47
艺术与文化相依共存。艺术是社会文化中的存在,它体现了一种求真的文化心态和文化追求。艺术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觅取原型,并以此作为自己常用的一种艺术构型方法。艺术是对生命的思考,文化的沉淀。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展现于作品之中。艺术与文化是共生的社会精神现象。儿童艺术是艺术构成中独具特色的类型,儿童的精神风貌体现在他们稚气而拙朴的作品中,我们的文化对儿童艺术的发展和价值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化意蕴,它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图形艺术形态所表现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也拓展和延伸了艺术创新思维的主体内涵,激励着艺术家的本质能力的发掘。对传统图形艺术宝贵价值的认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艺术本元风格的传承。因此,本将从宗教、象征和审美表现的角度对传图形艺术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指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所呈现的原创性,它表现为情感内涵的独特发现或美学形式的创新,在艺术风格中呈现为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有一个生成周期,即模仿期与形成期,创造精神发育成熟的标志是个人艺术风格的呈现。但是,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通过不断探索来完成的。为此,艺术家必须保持艺术探险意识,坚持创作个性。创造精神是艺术家的基本品质,一位艺术家若想留住艺术青春,就要保持不衰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4.
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全部人格的体现,是作者艺术创作个性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这种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他所属的民族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及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群体,这就是人们所称之为的“流派”。流派的出现是艺术史上艺术发展的一个标志。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的每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由该时代所产生的艺术家的独创性所决定的。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艺术思潮对当时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时代风格往往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的反映。时代风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是艺术和艺术世界的本质特征。以"艺术与艺术的文脉:跨学科的对话"为主题的第八届欧洲艺术社会学研究委员会中期会议,关注艺术、艺术家的行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等多重要素对日常生活的融入。了解艺术社会学研究的前沿思想,益于推进我国的文艺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文化精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文化艺术的模糊化、重表现及其生命精神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中国人将哲学与艺术相融,哲学精神寓于艺术境界之中,艺术是哲学的一种延伸,也是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画艺术家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他们师法自然,使画格随着他们完善的人格一起提升。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古典精神,必须从复杂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寻找出远引着中国画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探索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艺术家作品中反映出的都市沙漠镜像,向人们展示的是现代社会无可挽救的精神危机,是对现代性万能力量的一种讽喻。这一沙漠化的现代情绪通过艺术家直言不讳的表白向处于沙漠危机中但却茫然不知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作为给现代人带来危机的都市沙漠地带,在它本身具有无限危机的同时却给艺术带来了新的契机。艺术家在与处于沙漠状态下无处寻求出路的人们共同直面危机时,在为摆脱危机状态而尽量寻求出路的时候,带来了艺术的多元探索局面。  相似文献   

9.
莱辛追求完美主义的艺术理想观。他强调至美是艺术的最高目的,是通过艺术家的自由创作来实现的,并且。自由的完美的艺术理想在不同艺术类型中是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观摩“印象派珍品展”可以说收益非浅,对于我们精神上、视觉上的冲击力也是非常的大。它增加了我们对审美趣味上的培养。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印象派作为西方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分水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印象派艺术为何深受中国艺术家的青睐和要真正了解和接近印象派中国艺术家所经历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1.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众多艺术作坊具有多重功能和角色,既是艺术家组织艺术品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店铺,也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室和培养未来艺术家的教育机构。随着新艺术观念的产生、传播和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觉醒,艺术作坊的功用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艺术品的生产和创作日益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艺术教育也开始突破传统的学徒制模式.呈现出许多近代学院教育的特点.而这些变化又与当时艺术家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化和新形象的塑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具体研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中的不同显现方式。这种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人物塑造上;在表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情志抒发上。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特征(典型)和情感类型(意境)能够集中地表现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独特风貌。透过作品的再现与表现来返观艺术家的自身素质和审美心态,可以更多地发现艺术家的精神个体性与作品形象内涵的对应性联系。  相似文献   

13.
民族艺术,指民族共同体艺术家(包括民间艺术家)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总体。在我国最鲜明的艺术形式表现为:诗、词、中国画、书法、建筑、工艺、石窟、器乐、戏剧及各地各民族民风、民俗等。一、民族艺术的危机我们的民族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实质,然而,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的文化模式审美本质及艺术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维华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2):53-54,57
山水画是中国人心理情绪最为可靠的归宿,具有代表中国文化类型之图式的意义;中国绘画的审美类型属于优美,绘画所显示的是一种心理图形:山水画与中国人以虚对虚,以寻求感性活动的无限与自由的特点相对应而成为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5.
感觉是人先天所固有的一种微妙的心理活动,需要用全身心地去感受才可能玄妙。艺术作品的效果有相似的倾向性,且能展示艺术家不同的生命状态,所以说艺术活动是艺术家整个生命过程的体现。如果艺术发展到玩弄感觉的程度,那则是艺术的悲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陶艺的文化和艺术精神是雅与真,是一种制作乐趣的感受,一种超乎物欲功名的情感体验。从世界陶瓷的发展趋向来看,中国现代陶艺因艺术家崇洋心理与急功近利所呈现出来的从形式到内容的怪诞与粗陋正在被抛弃。回顾中国传统陶艺所走过的道路,必须看到,陶瓷的艺术性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是一张纸的两面。  相似文献   

17.
艺术愈来愈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一步步走进日常大众生活。然而,在我们的绘画艺术中,艺术家的创作趣味却已远离了占大众群体比例多数的当代农民。农民在艺术的创作与接收的互动关系中处于缺席状态。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艺术家作为化发展最敏感之一,应关注普遍意义上的人民大众,体现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艺术感觉是艺术创作中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是艺术创作审美心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作家、艺术家的感受力,是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艺术表现力。艺术感觉又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灵感源,它包括着审美主体个性的情感运动和个性的艺术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家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五千年所形成心理结构在面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明的冲击下,其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撞击。新时期的艺术形式语境话语是在历史的延续性中和本土文化的条件中形成的,艺术风格具有历史和文化的规定性,在特定的本土历史语境中,时代的印记赋予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形式风格。  相似文献   

20.
艺术激发着时装设计师的想象力,时装已突破了衣服的一般观念;时装成了艺术的表现载体,而艺术家则把时装纳入了创作主题;时装与艺术在相互交叉、融合中逐渐成熟,并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时装视觉艺术和时装成衣化;时装艺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并融入传统,成为重要的精神遗产,进而形成独立的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