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厥族     
一突厥族的兴起及突厥汗国的建立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铁勒,即战国秦汉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又名高车).铁勒即敕勒的音转.据突厥人自己说:"九姓铁勒者,吾之同族也."说明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突厥的兴起,约在公元五、六世纪以前.突厥人最初的起源地在准噶尔盆地之北,约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移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公元五世纪中叶,柔然族征服了高昌,突厥人成为柔然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从事锻铁,为柔然奴隶主政权服役.柔然可汗鄙视他们,称之为  相似文献   

2.
黠戛斯是唐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于剑河流域(今叶尼塞河上游),是今天柯尔克孜族的先民。西汉时,黠戛斯就以坚昆之名见诸汉文史册。历经魏晋、至隋唐时期,黠戛斯不断与后突厥汗国、漠北回鹘较量并逐渐发展强大,最终建立了汗国。黠戛斯汗国政权设置不仅承继了北方民族官制传统;还深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多元的官制。  相似文献   

3.
在突厥政权的兴起、扩张和发展进程中,一直重视和亲策略的运用.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与政权的重大战略是一致的.而相应政权与突厥的和亲互动,对双方的发展进程影响都较突出.梳理突厥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进程,有助于理解突厥政权的兴衰变化.  相似文献   

4.
苏丹歪思汗麻扎座落在伊宁县麻扎乡协合买里村,占地百亩,是后人专为成吉思汗第十一代孙——明代永乐年间统治伊犁河流域的“亦力巴里汗国”苏丹歪思修建的陵园.1990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370年,成吉思汗册封给次子察合台的“察合台汗国”灭亡后,他的第十一代孙纳黑只失罕在今伊犁河流域及天山以北、额尔齐斯河以南地区建立了“别失八里汗国”(因建都于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县城北破城子而得名).公元1418年,其弟歪思弑兄篡国,率部西迁定都“亦力巴里”(今伊宁市附近).歪思称汗后,一方面积极推荐和传播伊斯兰教,同时与明朝中央政府保持密切关系,纳贡称臣.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汗国是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之子克烈汗(又译作克拉依汗),于1456年在白帐汗国发生分裂后,与贾尼别克汗一起,率领部分游牧部落向东迁徙,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我国明代西域察合台后裔政权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境内,在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广阔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时期,历史上称之为"乱世".因此,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时期的文化教育备受摧残,学校事业更无从考知.这个问题需作具体分析.今试加说明,供教学研究参考.一西晋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在乱事过程中,北部中国和四川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十六国.从总的情况说来,这些地方政权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暂.在国力规模上,除后赵、前秦一度较为强大外,其他各国多处于动荡纷争之中.由于战争十分频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  相似文献   

7.
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人教版第138页、(实验本)第218页都有《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图中清楚标明在后梁北面,今山西中部和北部有个“晋”政权。这个政权是何人所建?它是否是五代中的后晋?课本及插图未做任何注释,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一些困惑,今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前燕初探     
前燕政权由鲜卑贵族慕容廆父子所创建,起初活动在今辽宁西部,不久迅速强大,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强国。因此,前燕政权不但在中国通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同时也是研究辽宁地方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前燕慕容部,是东胡后裔鲜卑族的一支,原居鲜卑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哲盟科右中旗西边)。曹魏初年,莫护跋“率其诸部落入居辽西。”景初二年(元238年),莫  相似文献   

9.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今属江苏省)人,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教主。他自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占领汉中,建立政权,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投降曹操,政权消亡,雄据巴、汉二十多年,使这个地区在封建军阀割地称雄,兵连祸结的战乱年代维  相似文献   

10.
西突厥初期的王庭位置考苏北海一、突厥汗国与西突厥汗国的关系突厥诸部兴起于6世纪中叶,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从公元552年到744年将近二百年时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突厥汗国的统治者出于阿史那氏族。据史籍记载,阿史那氏曾从属于柔然(蠕...  相似文献   

11.
此文为作者撰写的关于哈萨克古文献系列研究文章后,有关哈萨克族历史的第一篇论文。金帐汗国一开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政权,它只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金帐汗国从1242年建立到15世纪中期,存在约200年之久。这一时期是哈萨克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哈萨克语的特点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2.
北回鹘汗国末世政治史考索薛宗正建牙漠北的回鹊汗国至合毗伽保义可汗逝世以后渐趋式微。这一汗国本质上是一个游牧奴隶制政权,国运的昌否同武功的盛衰存在着密切联系。而自永泰元年(765年)结怨吐善以来,西线战争一直败多胜少,贞元十一年(795年)汗统由药罗葛...  相似文献   

13.
明万历三年(1575年),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在丰州滩(今土默川地区)修建了一座城,明朝赐命为“福化”,二十年前,一些学者就肯定了这个说法,并认为今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即是福化城。嗣后,此说被许多同志撰文引用,并有所发挥。这样,美岱召即为福  相似文献   

14.
古代突厥文《翁金碑》译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突厥文(或称“突厥如尼文”,“鄂尔浑——叶尼塞文”等)是我国历史上曾活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公元552-744年),后来的回纥(后称“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及古代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今柯尔克孜人的祖先)等所使用的文字。《翁金碑》是俄国学者雅德林来夫(N·M·Yadrintsev)于1891年在蒙古人民共  相似文献   

15.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乾符二年(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唐中和四年(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于光化三年(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秦末陈胜(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政权,《史记·陈涉世家》记载说:“号为张楚”。根据这一记载,一般都认为这“张楚”乃是这个政权的国号,但有的不这样看,前些年就有人提出异议,近几年又有人旧事重提,有几篇文章相继发表,重复不承认“张楚”为国号的说法。按说这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但如果不分辨清楚,在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学中就会造成混乱,因而不殚烦地提一些粗浅的意见,以就正于关心这个问题的诸方家。探讨这个问题,必须以《史记·陈涉世家》的记载做依据,它这样说:“(陈涉)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之肇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汗国窝阔台可汗实施西征南进战略,迫使吐蕃归顺蒙古历时5年(1235~1240年)。由皇子阔端派遣多达纳波统军入藏,真正打开了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大门。因此,蒙藏民族历史关系的开端,应为窝阔台可汗时期的公元1240年。戊传佛教传入蒙古之肇端在于蒙古汗国贵由可汗时期的公元1247年。阔端与萨班凉州会晤颁布了《萨迦·班哲达致蕃人书》为重要标志,确立了蒙古汗国对西藏的统治地位,同时承认了萨迦派教主主持吐蕃地方政权和佛教的领导地位,允许在凉州或蒙古西部地区弘扬佛教,进而在蒙古与西藏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关系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16,(3):21-27
自763年始,摩尼教成为漠北回鹘汗国的国教。840年,回鹘汗国崩溃以后,部众西迁,其中一部分迁至今河西走廊地区,以甘州、沙州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甘州回鹘与沙州回鹘。由于受河西地区长期流行的佛教的影响,回鹘民众大多皈依佛教,但回鹘王室仍以摩尼教为奉,如同漠北回鹘一样,河西回鹘的统治者非常敬重摩尼教,任用摩尼教高僧作为使臣出使中原王朝。对摩尼教在河西的流行情况,汉文史书记载鲜少,但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文献、汉文对此却有不少反映,波斯文史料也有一定记载,可填补汉文史籍的空白。从中可以看出,自9世纪中叶至11世纪中期,摩尼教在河西回鹘中是相当流行的。  相似文献   

20.
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在辽金时旧城的东北面建造大规模的新城和宫殿,号称大都。在忽必烈汗迁都大都的同时,蒙古帝国已经分裂成为五个大“兀鲁思”(Ulus汗国,领地),元朝皇帝仅只在名义上是这一联合体的最高统治者,其他四大“兀鲁思”(金账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已经各自执行了独立的政策,蒙古大汗实际上也无力过问他们。在十三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作为蒙古帝国宗主君的元朝皇帝,其权力只及于直辖地(蒙古、汉地)以及别失八里、畏兀儿之地。十三世纪初叶中国的封建分立局面:北方的金朝,南方的宋朝,西北方面的西夏以及西辽,西南方面的大理以及吐蕃等地区,却因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借用军事上的强力造成了一个新的综合的统一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