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第二课堂》2006,(9):F0002-F0002
两个网友在聊天。甲:“我在清海!”乙:“我在清远!”甲:“我是‘炳中’的!”乙:“我也是!”甲:“我是青海省西宁市田家炳中学的!”乙:“我是广东省清远市田家炳中学的!”……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三分之一》是邓拓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刘向《说苑》中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材料,作者分析说:“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邓拓的出发点是好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蒙自第一高级中学毓秀文学社于2001年4月4日成立,指导教师李猛、黄宏明、王艳波,现有社员94人。除社长、副社长外,设有编委会,负责编辑校刊《毓秀》。“毓秀”即培育英才之意,加之秀美的蒙自南湖(有“小西湖”之誉)素有“三山毓秀”之说,因此得名。建社宗旨: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构建校园文化,发现文学人才,推动校园文学创作的发展。《毓秀》常设栏目有“科幻摇篮”、“少年思想”、“课堂内外”、“青青橄榄”、“如诗年华”、“我们的世界”、“初露锋芒”、…  相似文献   

4.
毓秀文学社     
正云南省红河州蒙自一中毓秀文学社,成立于2001年4月4日。文学社成立以来,始终以"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宗旨,努力构建校园文化,发现文学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推动我校文学创作的发展,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转眼间,文学社已陪伴蒙自一中走过了十余载春秋,从最初青涩的面容长成了豆蔻少女的娇颜。而文学社的文化精神也在一次次的传承中愈发深厚,如陈酒般愈久愈浓,弥久愈香。  相似文献   

5.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0,(18):F0002-F0002,F0003,F0004
上海市毓秀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坐落于青浦城区同三国道东侧,于2007年8月正式落成启用,占地面积80多亩,设54个教学班。  相似文献   

6.
云南蒙自第一高级中学(2007年8月起更名为云南蒙自高级中学)毓秀学社创建于2001年4月4日。创始人是黄宏明和李猛两位老师,由学校语文研组负责管理。现有社员31人。除社长、副社长夕卜,设有编委会,负责编校刊《毓秀》。现任社长潘颖,现任指导教师赵鹏麒、王万亮、任军平。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亳州市第三中学毓秀文学社成立于2010年9月,旨在通过开展文学方面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文学新秀。文学社每学年在高一年级新生中招收社员,目前在校社员已达500余人,社员在《中国妇女报》《安徽青年报》《新安晚报》《语文报》《演讲与口才》《作文周刊》《语文周报》等报刊上发表习作200余篇。文学社负责编  相似文献   

8.
风景秀丽的太湖鼋头渚景区有一处文化景观——"无锡人杰苑",陈列了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为31位无锡名人创作的雕像。这些人物雕像个个神形兼备、风骨超然,带着他们各自的历史风貌和个性特征,扬天地之正气,传历史之回声,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每一个人都是一部历史。吴为山先生以雕塑的手法为这些人杰写史、立传;我们也可以以游历或阅读的方式,与故去的巨人们对话,致以敬意和深情。  相似文献   

9.
仲夏的暑假,待到下弦月下聒聒的蝉鸣声将歇未歇之时,我便独自秉一盏星火,出门去了。夏日太狂躁,我就暂且享用这校园绵延的月夜好了。蓦地,淡淡的月光或隐或现,仿佛远处古刹内飘过的撞钟声,飘渺而神圣!毓秀亭里的烟雾起起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育》2010,(5):95-95
2010年9月28日,在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原《教育学报》主编王炳照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王炳照与教育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出席会议有学校领导、兄弟学术单位专家、王先生生前老同学、老同事、王先生的弟子、学部教师、研究生等约130人。  相似文献   

11.
陈毓秀:女。中共党员。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历史特级教师。1925年生于苏州。先后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商学院(肆业)、江苏教育学院文史专修科(毕业)、苏南文教学院历史研究生班(毕业)。从1943年起,先后在苏州几个中学(江苏教育学院附中。江苏第一女子中学、英华女中、江苏农校)以及北京二十八中等校任教,直到现在。任教期间,长期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北京市西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现兼任北京市社会科学各学科联合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北京市中小学历史教学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考证出“炳烛”中的“炳”字为“焫”字之讹,此二字音、义相去甚远。但现有辞书、字书并未对此有所解说和区别。自“焫烛”错讹为“炳烛”后,“炳烛”又讹为“秉烛”。本文论证了“焫”一讹为“炳”,再讹为“柄”,后又通作“秉”的演变过程,从而区别了“焫烛”、“炳烛”、“秉烛”三词的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13.
14.
何不炳烛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①有为人臣而戏②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平公曰:“善哉。”(《说苑·建本》)【注释】①安:哪里。疑问代词。②戏:取笑。③安敢:怎么敢。安:怎么,疑问副词。④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孰与……乎:与……相比,哪一个……呢?古汉语固定句型。孰:哪一个。昧:暗。【思考】晋平公为…  相似文献   

15.
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人生是一道佳肴,有甘甜也有酸苦;人生是一部杂集,有精华也有糟粕;人生是一片天空,有阳光也有乌云。  相似文献   

16.
17.
最最亲爱的阿炳“同学”: 离开你都已经一个暑假了,不知道你是否记得我这个总是给你惹麻烦的“疯丫头。”那个穿着牛仔短裤、梳俩小辫儿、说话特大声的、在课堂上提出古怪问题折磨老师快发疯的、时常被值周生抓到在自习课上四处“串门子”的疯丫头,这下你一定想到我是谁了吧!  相似文献   

18.
19.
只为美丽 美,是红似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美,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美,是“风吹古木晴天雨”的幽静;美,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淡雅。  相似文献   

20.
炳烛之明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