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彝文古籍整理是指对中国古代彝文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便于现代人阅读。当前,彝文古籍整理面临着辨伪、校勘、版本鉴定困难,整理手段落后,内容整理和创发性整理薄弱,彝文古书诊释量大,彝文古籍修复人才奇缺等诸多困难。彝文古籍的特点,决定了其整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序与汉文古籍整理不尽相同,如标注国际音标、翻译等方法是汉文古籍整理所不具有的。  相似文献   

2.
今译是彝文古籍整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彝文古籍翻译的重要形式,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开展彝文古籍今译,是普及彝语文、研究彝学和丰富彝文古籍翻译体例,推动彝学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彝文古籍今译应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和最高标准,应注重底本、译本内容的完整性和对原文的忠实性,准确理解和表达原文风格,注重原文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点,力求避免错译、乱译、死译等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彝文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整理、翻译、研究的未来方向,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向古籍整理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它与其他各项工作一样正面临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跨入信息时代的伟大历史变革,如何顺应这一变革,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加强彝文古籍整理、研究、保存等一系列相关工作,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云南彝文古籍同川、黔、桂三省(区)彝文古籍,其载体、体裁样式及内容而言,涵盖面较广,其内容涉及彝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在现代化语境下,无法很好地完成彝文古籍的抢救与整理、保护与传承、利用与开发.因此,云南彝文古籍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很有必要,并就此提出合理、可行的云南彝文古籍数据库共建共享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云南彝文古籍资源共享,也对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书馆利用高科技为古籍文化解决了传播不易的问题,即古籍数字化。通过介绍数字化古籍的影像处理、全文资料库建置、机读编目制作、索引编制及网络古籍资源检索等方式,分析了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影像标准化、古籍应用系统、古籍合作编目、Metadata及网络古籍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问题,阐明了古籍数字化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籍保护与利用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古籍普查登记、古籍保护与修复、古籍整理出版与研究利用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力争建立《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和中国古籍数据资源库,使我国古籍得到全面、科学、规范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古籍丛书的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丛书具有汇集,辑佚,提供精本善本及普及的功用,介绍古籍丛书目标,编制馆藏古籍丛书目标索引,是实现古籍丛书资源共享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黔西北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文古籍文献不仅蕴藏彝族历史文化,更蓄存有中华远古文明,是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的宝贵文献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通过对黔西北地区彝文古籍资源分析,探讨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数字化技术的选择,对于实施彝文古籍文献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彝文古籍中以宗教典籍居多,自然科学类的典籍文献甚少,社会科学类典籍的内容体系也不完善.因此,对其分类既不能完全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也无法完全像汉文古籍那样依据<四部分类法>.于是,我们在国家图书馆馆藏彝文古籍的分类实践基础上,参考有关现代图书分类法和以往彝文古籍分类法的研究成果,进行探索和归纳总结,建构一套符合馆藏实际的分类法体系,将国家图书馆彝文古籍分为23个大类.  相似文献   

10.
彝文古籍记载有最古老的文化内涵,是蕴藏中华远古文明的另一宝库.但因各地彝族早期就习惯按自己所操方音口语,混用同音字、多形字写作或抄誊,形成各地"书不同文".严重地障碍了民族语言文字的交流与传承.因而必须对彝文古籍进行"深层次研究".在确切落实其记载内容的条件下,将滇、川、黔、桂超方言通用彝文,代换原书中同音混用字或多形混用字,这样在各地彝文古籍中实现"书同文".对这一重大事业,要高瞻远瞩,克服自私保守,与时俱进.在实现"书同文"之后,原同音字、多形字混用的彝文本,与换上超方言通彝文的新本,长期并存,以备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学和彝学研究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如清气浊气论 ,青红白黑黄的“五色观”、“天、地、人”三才文化 ,刻划文字 ,古天文历算 ,人体科学的古老概念 ,“变”哲学的渊源等在众多彝文古籍中均有记载 ,彝文古籍较多地保存了中华远古文明的老根子 ,彝文古籍跟汉文古籍一样同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库。  相似文献   

12.
,进行版本鉴别、学会利用工具书等,并重视历史、文化自觉、艺术审美等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载体,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通过古籍整理与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重点梳理“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发表年度、发文类型、作者机构和研究主题,以期总结我国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进行四川古彝文信息处理涉及到的原理及若干问题进行详细深入地研究,运用现有的中文信息处理和规范彝文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成果,借鉴中文信息处理和规范彝文信息处理的研究开发经验,研究它们之间在新的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实现了古彝文信息处理,并在最后设计出了古彝文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实现了古彝文的文字处理、图象处理、多媒体应用等功能,还实现了古彝文信息处理对英文、汉文、规范彝文等多文种信息处理的兼容。  相似文献   

15.
三秦出版社版《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存在着各类问题达数百处之多,是建国以来少有的一种古籍整理本。文章分别从校勘、编年、注释、集评、其它五个方面,择其要者,对其进行一一指出与订正,以供借鉴与使用是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进行古籍保护的重要保证。文章在6S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古籍保护的特殊性,提出将8S管理应用于图书管理的管理理念,并指出了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校法四例”,将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归纳概括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并对每种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操作方法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第一次勾勒出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体系。特别是将考证的方法融入校勘实践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校勘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