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卢比”是彝族对谚语、格言的统称,由于读音的差异,有“鲁比”、“禄币”、“尔比”等不同译法.“卢比”在彝语里是“智慧语”之意,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彝族人民的传统价值理念,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彝族“卢比”加以整理和研究,并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批判继承原则,将彝族“卢比”这一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于彝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走出书斋深入黔西北彝族文化的田野考察中,感受到黔西北彝族文化的历史底蕴非常厚重,文化积淀内涵丰富,在中国彝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和参考价值,是打开彝族文化许多不解之迷的金钥匙.结合民族学的相关知识,应从认识和保护两个角度展开对黔西北彝族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恳洪”是黔西北彝族丧葬祭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容非常丰富,归纳为哭祭类、神话故事、朴素的唯物史观、伦理道德、缅怀和赞颂逝者、请神和退神等六类.根据黔西北彝族过去的社会现实和恳洪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其具有调剂人际关系和抚慰悲痛心灵、道德教化、传授知识、励志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安履泰(阶平)是黔西北近代比较重要的彝族诗人。但因其英年早逝,资料缺如,研究有待深入。本文对安履泰生卒年及其死因展开探讨,并对其遗诗进行辑评,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高树林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7):35-38,78
认知与保护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来说,是一对紧密相关的因果问题。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根基的深层认知,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主体"文化自觉"行为的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行为就是不全面和不彻底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产生和生存的环境正在急剧变化,很多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正在蜕变,一些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前还普遍存在的传统音乐形式,目前已处在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对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青棚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从初始作为民居形式的一种到婚丧、祭祀、节日时的宴棚,再到青棚里吟唱的青棚调,青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习俗符码,青棚文化也由此泛起。  相似文献   

8.
青棚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从初始作为一种民居形式到婚丧、祭祀、节日时的宴棚,再到青棚里吟唱的青棚调,青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习俗符码,青棚文化也由此泛起。  相似文献   

9.
彝族铜鼓礼俗与稻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鼓与稻作有密切关系,铜鼓源于铜釜,是一种日常饮具,由炊具联想到粮食,进而演化为祭祀与稻作有关的自然神祗的礼器,成为祈求丰产的人神媒介,彝族的稻作祭祀离不开铜鼓,古代彝族先民的稻作祭祀,如晋宁石寨山铜鼓贮贝器祭祀图案,籍见出行图等图像,反映的是以稻作祭祀为主题的“春祈”“播种”,“孕育”及秋报,祈年等,至今滇桂交界的彝族仍保留着围绕稻作生产各个环节的春节,开年节,补年节,忌欢节,庆丰节等铜鼓祭礼,铜鼓面上的太阳,云、雷、蛙,竞液,游戏等纹饰,均与稻作生产中的祈雨和祈水关联,把铜陵分公母和成对埋藏,把铜鼓放在粮堆上等习俗,亦是卜鼓祈年的稻作农业意识。  相似文献   

10.
彝族在黔西北地区有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可追溯,在彝族早期的历史中,各部落氏族为寻找迁移的生存环境,不断的往返迁徙,其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证明,黔西北地区既是彝族的居住地之一,更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从毕节彝族体育文化的起源入手,以文化生态学视角审视彝族体育文化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耦合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生态环境决定了毕节彝族体育文化事象的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毕节彝族体育文化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具有主观能动性。阐释彝族体育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毕节彝族体育文化资源,从而促进毕节彝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西土司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的水西地区存在上千年时间,其原因主要在于:水西地区的社会生产方式是其存在的基础和依据;"土官治土民"政策是其存在的重要外因;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军事、职官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是其存在的重要内因;边远的地域空间是其存在的客观原因。正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确保了水西土司在毕节地区历史上上千年时间的延续和继承。  相似文献   

13.
彝族原始宗教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属原生态的本土本民族信仰的宗教,彝族原生态宗教有主持祭仪的祭司(经师)毕摩--他们是民族文化创造者、传承者、保护者;有定期或不定期的祭祀及宗教节日活动的不同场地,人与"神"交流对话的活动场所,彝族原生态宗教是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小红石岩族群祭祀崖画的祭祀空间、祭祀手段、祭祀程序与当今彝族祭龙相同,但祭祀称谓、祭祀神祇和族群象征物又与当今彝族祭龙相异。同因渊源关系,异起时空差距。族群祭祀崖画展现了与家庭公社畜牧经济相关的山石崇拜,当今彝族祭龙反映了与农耕经济相关的地母崇拜。随着(山崖)自然物崇拜向(神龛)象征物的文化转身,形成滇南彝族地区特有的山石(山神)与神林(土地)合拜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崇拜观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同时探讨了彝族原始宗教研究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可以为广大学者们日后更好地研究彝族原始宗教信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彝族丧葬活动由不同的仪式程序和符号体系构成,是了解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贵州盘县淤泥乡彝族的丧葬仪式,凭借一系列的符号体系和文化事项,折射出彝族的文化、彝族丧葬仪式的内涵以及活动对人们的心理暗示.因此,通过对盘县淤泥乡彝族丧葬仪式的定点调查,以象征人类学的方法解析各种文化事项和符号系统,可以对彝族文化有更直观的认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彝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举凡生育、成年、婚嫁、死亡等标志人生重大转折的每一阶段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育祭礼,成年祭礼,婚嫁祭礼,丧葬祭礼等。  相似文献   

18.
家道即治家、成家之道,是家庭赖以成立、维持和发展的规则和道理。彝族典籍《海腮耄启》收录了大量关于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诗文,其中有些是彝族婚礼仪式上传唱的酒礼,有的是司仪诵读的祝词,彝语叫“尤咪”,属于彝族传统家道教育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彝族伦理道德教化。虽然时过境迁,但其充满哲理的彝族家道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语文立法工作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修改《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并制定实施细则,制定《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条例》,细化彝语文保护的各项立法规定,推动楚雄彝族自治州彝语文立法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