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网络空间与大语文教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语文的系统观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语文教育必须与大生产、大经济、大教育相适应,并以此透视分析语文教育的性质、内容、过程、功能、目标等。传统观点认为,语文教育系统由庭语文教育系统、社会语文教育系统、学校语文教育系统构成的,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育系统的要素构成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网络语文教育系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语文教科书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共同完成预定目标的统一活动过程,在整个语文教育理论系统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是因为语文教育过程在导入→展开→终结的环节中既能使语文教育不断地由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水平,又能使语文教育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语文教育过程,才能更好更快地塑造出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语文教科书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共同完成预定目标的统一活动过程,在整个语文教育理论系统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是因为语文教育过程在"导入→展开→终结"的"环节"中既能使语文教育不断地由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水平,又能使语文教育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语文教育过程,才能更好更快地塑造出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中国语文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宏阔背景下,带着满身历史烟云走到今天,由远古而近代、由现代而当下。在这个巨大的时空里,关于语文教育的思想始终在不断飞扬、不断绽放,不断沉积。围绕着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种种  相似文献   

5.
钱谊花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2):130-131,135
现代社会的大变革对传统语文教育格局的冲击,丰富了语文教育的资源,拓展了语文教育的空间。重视挖掘教育资源并发挥其教育功能,是解决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的有效办法,开辟语文第二课堂。是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语文教育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的有效实践形式。因此,语文第二课堂应逐步成为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由美学科学和教育科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边缘科学,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师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美感,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力,是中师语文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师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思想不能滞后于现代教育,而应顺应素质教育的方向去探索,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要真正优化语文教学,就应该使之与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整合,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农村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洛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121-122
语文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不仅要改革那些不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还要努力实现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改革的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读书     
《现代教学》2007,(5):63-63
本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它梳理了近三十年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发展脉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晓春老师在阅读中联系语文教育现状,阐述了自己对于语文教育的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李菲 《课外阅读》2011,(3):40-40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国素质教育任务的最主要使命就是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正当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学历提升的同时,无论是国民系列教育还是各种应运而生的社会职业教育,却都在越来越忽视最基本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语文教育的作用在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基础地位不断动摇,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社会期望也越来越局限于能朗读、能识字以及可以写一篇好的文章,从而忽视了语文的德育塑造技能。  相似文献   

11.
王瑞平 《甘肃教育》2001,(10):30-30
中学语文是一门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的学科。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过程。认真研究并解决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对于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关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现状的分析其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和负面影响冲淡甚至抵消了语文审美教育的效果。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利益不断调整,社会矛盾不断整合,国民素…  相似文献   

12.
许洪君 《教书育人》2001,(17):13-13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教育的对象是人,语文科作为人文学科、龙头学科,尤其应该率先抓好创新教育。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的束缚,使语文科的教学改革总是修修补补,举步维艰,因此,笔者认为,语文科实施创新教育,必先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突破旧的语文教育观念传统的语文教育只重视少数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知识灌输而轻视智能培养,只重视语文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科的人文性,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因此,老师在…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随之而来新内容、新标准、新要求更是被不断提出,新课改本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的理想化产物。它在语文教育方面做出的改变更加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的期盼,对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极大关注。而情感教育更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基础,是其内容的基本呈现,如何将情感教育更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也是各大学校语文教师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情感教育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响应新课改的必然措施[1]。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教育价值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语文教育评价观,就是在语文教育评价过程中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语文教育评价观,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有机统一,即坚持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统一、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统一、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统一。合理而全面的、科学而规范的语文教育评价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07,(3):3-63
本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它梳理了近三十年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发展脉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晓春老师在阅读中联系语文教育现状。阐述了自己对于语文教育的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老师托他的博士生刘光成先生送来一本《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下面简称《概论》),很好的纸质,非常的厚实,16开本皇皇500页之多,沉甸甸的。笔者十分喜爱,迫不及待一夜读过了百页,两个礼拜来思考不辍,感慨良多!在语文的批判不断而批判的语文不够的今天,无论从语文的学理还是语文的实践等方面,都应该竭尽全力去建设民族的语文教育。周老师的身体心验的全部就是为了它,倾诉中字里行间蕴涵着“学术”精神和“建设”营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这是由语文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语文教育的参与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作为教育媒介的汉语言文字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是人的一种生命体。语文的形象性、情感性、文化构成、生命感、人情味,都是其进行人性塑造与建构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语文教育应把培养、塑造、建构人性作为自己的职责,这也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但遗憾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忘记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人的因素被淹没,人的灵性被禁锢,这也正是语文教育所面临种种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这种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的、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语文教育体系,彻底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旧有教育模式,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成一泓活水。 为什么要构建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的语文教育体系呢? 首先,这是由儿童发展的社会性决定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其周围的环境对他有着塑造的作用。上学前,儿童尚没有接受正规的语文教育,却能够把握较为复杂的复合句,是因为儿童在其生活…  相似文献   

19.
陈建国 《承德师专学报》2002,22(1):67-71,76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应由语文能力培养目标和人文教育目标两个子系统构成。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三个要素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智力。语文人文教育目标的四个要素是思想品德、意志培养、情感熏陶和审美教育。在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人文教育两个目标的指导制约和调控下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同时发生发展的,两者相随相伴,贯穿始终,互为目的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唐倩怡 《甘肃教育》2011,(19):52-52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并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语文是产生于生活的社会现象,同时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学校的范畴,更不应该局限在课堂里。文学社作为校园课外语文教育组织,是理论指导下的语文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之一。下面笔者将谈谈指导本校银杏文学社工作一年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