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的孩子,父母、祖父母对之可谓众星捧月,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惟恐孩子吃苦。然而,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往往是呈现单向输出,而不是双向的交流,即在把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爱与被爱问的交流严重失衡。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而他却不知去关怀和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与同伴,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与快乐。  相似文献   

2.
父母都爱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能力,希望孩子成才,但很少给孩子哪怕是最基本的自由。与干百个妈妈一样,我自从有了孩子,就开始学着做妈妈,却常常不由自主地给孩子种种限制。最近我才明白,我们最应该学会的  相似文献   

3.
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等待开发,就看父母怎么给他们创造机会。以下是让孩子表现潜藏才能的方法:仔细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务必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恨恶。在孩子与别人玩耍、交谈或自己阅读时,可能会察  相似文献   

4.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5.
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在培养孩子之前,父母更应该培养自己做个好大人,将内在的自省化为切身的实作,给孩子一份没有亏欠的爱。——作家蔡颖卿我没培养我的儿子如何表达爱,我确实爱他。他说或不说是他的事,但我总说我爱他。——演员吴秀波学习是一种本能,呵护这种本能,是我们  相似文献   

7.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9.
当我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我就明显感到我儿子不如一般孩子聪慧。虽然如此,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期望孩子将来能成才。于是从儿子4岁起,我就加强对他非智力能力的培养来弥补智力发育的不足。首先,培养有始有终完成任务的好习惯。我要求儿子做一件事时,不管外面有多热闹,一定要他做完事再去看、去玩。一次院子里小朋友做游戏,非常热闹,我却让儿子在家里扫地,并要扫干净,等我检查后才能去玩。我儿子虽然很想出去,但由于我平时一  相似文献   

10.
爱是什么?《写给世界父母》一书说得好: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家里家外,孩子被成人各种各样的爱包围着。所有的大人都比弱小的孩子强大,使孩子没有了表达爱的机会、爱的权利。岂不知,对于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比接受别人的爱更快乐!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中班时,我和丈夫带着孩子到东部海边放…  相似文献   

11.
《可贵的沉默》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祝贺,然而知道爸妈生日的孩子却只有几个,且没有一个孩子为自己的爸妈祝贺生日的。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去爱自己的父母。教学这课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做一个既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又能关爱父母和关爱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12.
你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吧?你为孩子作了哪些准备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心愿。可是很多父母尚未意识到,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输了。你瞧: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系鞋带,他不会;别的小朋友都会麻利地穿衣、叠被,他却要老师帮忙;更糟糕的是,他连学习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拍皮球,他却不知所措地哭起来,直到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才行。这是个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孩子,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疼爱。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活儿,甚至连自己能做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为此,对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准备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该为他们作哪些切实有用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13.
我的儿子伦伦今年七岁,他的好脾气和爱关心人是我们最大的骄傲。从伦伦的成长过程看,我觉得要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的良好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父母要给孩子做关心别人的榜样。我和爱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深知父母的言行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直严于律己,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我们孝顺长辈、关心亲朋,邻里关系和睦,在伦伦面前从不议论别人的长短,尽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气的同情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东西、送礼物,我们总是让伦伦知道,还常  相似文献   

14.
阿雨:也许别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娇生惯养,但我们不。作为教师,我们夫妇深知从严教子的益处,即便于心不忍,也往往逼着孩子学着吃苦,所以,我们的儿子虽然才刚刚上小学二年级,但许多简单的家务活都能做,自理能力也比较强。然而,近来我们却发现,自从儿子在亲戚家住过一段时间后,他竟觉得我们对他太苛刻,不爱他,这使我们非常伤心。请问,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儿子明白父母的苦心呢?杨尚仁、蔡玉梅老师:让孩子体恤父母育子的苦心,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们夫妇的教育方法,阿雨感到非常好,也的确值得许多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家长学…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是所有当父母的心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尽职尽责把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好,也是需要花费心血和气力的。我从小就爱读书,书读多了,好多故事就沉淀在记忆里,成为永远不会丢失的财富。把这些有益的故事整理成“教科书”,用来教育和启发儿子,家庭教育课堂会充满生机和情趣。从儿子记事起,我就每天给他讲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战斗故事、科幻故事,种类几乎无所不包,儿子在故事的熏陶中一天天长大,奠定了最初的智力基础。儿子就要上学了,用更鲜活的故事开阔儿子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儿子到谁家都不老实,蹦床、跳沙发、按电话机等,给人家折腾个天翻地覆。这是孩子不懂事的典型表现。懂事的孩子知道自己家和别人家的区别,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知道克制、忍耐,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望。社会是有秩序的,父母要教育孩子守秩序,讲文明,懂礼貌,该安静时一定要安静,不该乱跑的地方不要乱跑。为使儿子懂得这些道理,我费了不少心思。先是说教,但效果不好。本来事先跟儿子说得好好的,可到了别人家他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又忍不住折腾起来。当时又不好深说,即使说了,主人也总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他说话。怎么…  相似文献   

17.
黎明 《中国德育》2012,(9):71-72
春节,我应邀参加了三届毕业生的聚会,感慨颇多。记得初为人师时,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父亲语重心长地嘱咐我,要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我虽不敢公然反对父亲,但从内心觉得父亲这话毫无道理,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的?在教育教学中,秉承着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我对学生只是给好心却从不给好脸。  相似文献   

18.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前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别人的眼里甚至是有些过分溺爱了。有人劝说:这样会妨碍孩子的成长,母亲却说:等他长大后他不会觉得我给他的爱,他的眼里只有恨,因为他只看到我对他的管束而看不到我对他的爱,趁他现在不懂事让我多爱他一些吧。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爱规定孩子做这做那,总是听到家长说“别动”,“不许碰那个,否则……”使他们产生好像什么都不能做的感觉。孰不知,在家长的断喝中孩子的探究欲望没有了,只有怯生生的眼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  相似文献   

19.
普天下的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同样,美国家长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爱不是在表面上,而是体现在内心。在美国,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叉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不去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幼小的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或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牵着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十、莫给孩子“吃偏饭”希望老师或有关方面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关照,即多吃一点“偏饭”,这是许多家长的潜在心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总有太多太多的担心,怕他竞争不过别人受委屈,怕他弱小受到别人欺负,怕他生活能力低麻烦多等等。于是,有些家长千方百计讨好老师,有的甚至竭尽全力为学校做贡献,只求让自己的孩子“吃偏饭”。家长与教师的紧密配合是改进教育的必要条件。但是,给孩子“吃偏饭”却有百害而无一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