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 《文教资料》2009,(34):17-18
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小说较早地体现了西方现代悲剧发展的某些最初征兆。本文主要围绕康拉德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在营造悲剧氛围、增强小说的悲剧意蕴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康拉德是一个注重道德关怀的作家,在短篇小说《进步前哨》中,他通过描写两个白人凯亦兹和卡利尔在非洲贸易站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幕幕“进步”的悲剧。康拉德立足历史现实的实际问题,揭露殖民主义的危害,又执著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探求,关注人性的发展。这种双重关注是他作为一个作家在更高要求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论康拉德小说的喜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拉德的论者多据康氏小说中对黑暗、死亡等的描写而认为他是一个冷峻的、甚至悲观的作家 ,这诚然是有道理的 ;但他们往往无视乃至否定其作品中的幽默的、喜剧性的一面 ,这却至少是片面的。我们只要对康拉德作品中滑稽角色和死亡场景的描写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 ,就可以看到康拉德作品中蕴含的幽默、喜剧性的一面 ,这一特征源于狂欢化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康拉德的生平记载,以《诺斯托罗莫》中女性人物为例,解读了康拉德的女性观,认为康拉德并非一位男性霸权主义者。作为一位关注伦理道德的小说家,康拉德通过塑造拥有纯洁灵魂的女性来凸显男性如何在物质和名誉的诱惑下逐步陷入道德堕落的泥沼。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彰显出强大的道德力量。以艾米莉娅为典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康拉德主张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5.
法国作家路易·费迪南·塞利纳的代表作《茫茫黑夜漫游》是法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特色的“反经典”作品,主人公巴达缪的形象具有典型的反英雄特征,本文认为,巴达缪是命运被主宰的普通人,作为士兵却厌恶战争,思想上充满了荒谬的逻辑和黑色幽默,但是他在游历中对于恶的事物进行坚决的嘲讽和批判,在生命危急时刻运用智慧求生,又有“当逃兵的英雄”的一面。巴达缪的形象对于黑色幽默派文学反英雄的塑造有极大影响,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的生存悲剧——论康拉德小说中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文教资料》2008,(25):25-27
西方现代悲剧主要是一种本体异化的悲剧.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小说创作较早地体现了西方现代悲剧发展的某些最初征兆.本文探讨了康拉德小说中所表现的自我的孤独与世界的荒诞,认为这预示了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重要的悲剧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集中体现了人类的道德主题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在这其中《黑暗之心》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康拉德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小说揭示"文明"下的野蛮,对人类的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的《青春》讲述了一个"失败"的故事,但其中却展现了胜利的骄傲,表现了作家时青春的赞美与歌颂。同时,回忆体的叙事方式,又表现了作家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作品表现了作家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矛盾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孤独是康拉德小说深度刻画与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康拉德短篇小说《进步前哨》对孤独主题作了深入思考和深度表述,孤独是人类生活、思考和书写关注的永恒主题,有其不同性质、状态和形态。  相似文献   

10.
英国20世纪初期著名的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作家。其小说《黑暗的心》有人认为是对西方帝国主义殖民掠夺的抨击;有人认为宣扬了白人至上论。以后殖民理论为依据,对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东方主义现象进行剖析,发现康拉德具有潜在的东方主义意识,即康拉德不是反殖民主义者,也不是白人种族主义者,他是一位普通的西方人,具有西方历史与文化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杜明业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65-67,70
选取康拉德小说《吉姆爷》之主人公吉姆身份的双重性为研究对象,从"白种人的流浪汉"圣人与魔鬼"和"主人和俘虏"三个方面揭示出吉姆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特点,展现其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杰出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活着》是20世纪末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本文从两位作家对苦难的叙述、阐释和解答等方面比较这两部作品,探究他们对于人生苦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框架叙事"是著名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叙事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探讨了其短篇《礁湖》《卡伦》《青春》、中篇《黑暗之心》、长篇《吉姆爷》等小说中"框架叙事"模式的特点和作品主题,对康拉德"框架叙事"模式的形成、发展和革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这种看似作者(叙述主体)不介入的叙事实质上是作者为了让其小说显得真实和可靠而有意为之。这实际上却恰恰表现出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以《我们》、《美丽新世界》以及《1984》为代表作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在这些作品当中人们走向了另一个反面,体现了人类被科技所异化,人性被囚困于自我枷锁中无法挣脱。一部作品往往受身处的大时代所影响,20世纪也是后现代思潮蓬勃发展时期,《1984》以其先锋性、否定性和颠覆性显现着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将通过颠覆传统语言、小说的政治化以及反英雄视角等方面深入解读《1984》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借此探讨乔治.奥威尔对人类生命的关注,以及小说对未来政治环境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5.
论《黑暗的心》中的反殖民主义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末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一些英国作家笔下,殖民者是肩负伟大历史使命的英雄,而同时代的康拉德在写这类题材时,却具有其他作家所没有的超前意识。他在《黑暗的心》中以铁的事实和其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发人深省地揭示了殖民者在传播人类文明的名义背后所隐藏的掠夺财富和践踏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李颖娟 《海外英语》2012,(9):219-220
由经典所启发的前篇和续书深受读者的欢迎。《夏洛特》即为最成功的续篇之一。该文从这一点出发,以文本细读为依托,对《简爱》续篇《夏洛特》中的女性反英雄形象后现代简爱和米兰达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解读。最后,笔者得出结论,在后现代主义阶段,传统的英雄人物形象已经褪去了高尚的光环,越来越接近普通人。而后现代简爱和米兰达即为反英雄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康拉德是爱德华时代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间谍》是他唯一一部以伦敦为背景的政治小说。小说《间谍》将个人和家庭置于社会政治事件的漩涡中进行道德考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的道德堕落现象进行剖析,揭示出世纪之交伦敦社会的百态人生。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文学批评界就康拉德对殖民主义到底持何种态度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殖民者角度出发,结合黑格尔、拉康关于"自我"的哲学理论,分析康拉德作品中白人殖民者形象。在他的小说中康拉德通过描述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指出殖民主义进程不仅给殖民地人民造成灾难性的毁灭,而且反过来让西方殖民者在权力和欲望下不能自拔。他们逐渐暴露出人性最黑暗的一面,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西方社会的白色神话由此遭到了彻底的颠覆。  相似文献   

19.
王华勇 《文教资料》2006,(26):65-66
诸多理论家对约瑟夫·康拉德及其名作《黑暗的心脏》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进行了批判,认为康拉德是种族主义者,也是殖民主义者。笔者解读了小说文本和康拉德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批判之批判,并得出结论:康拉德不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御用文人,而是真正的反殖民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施蛰存小说《石秀》的互文性研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石秀作为性变态的症候进行分析,认为《石秀》是对传统英雄的消解。作品给予英雄以正常的情欲,将神性的英雄还原为现实世界的人。文本揭示了在性本能的驱动下,人在情欲中的挣扎和由之产生的罪恶,因而,作品在形象塑造与文学精神上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