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辆自行车     
我6岁上小学一年级,爷爷看着我每天背着个大书包,走4里路去上学很心疼,就用自行车送我。我坐在爷爷的身后,感觉比走路舒服多了。爷爷每天很忙很累,为了减轻爷爷的负担,我对爷爷说:爷爷,您给我买辆小的自行车,让我自己骑着去上学吧。爷爷给我买了一辆小三轮车,可是那小三轮车速度太慢,步行也比骑车  相似文献   

2.
开心豆     
《红领巾》2007,(4)
爷爷退休了,报名上老年大学。正读一年级的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你还上学啊?”爷爷说:“我上学有什么不好吗?”孙子说:“好是好,可是万一你学校通知开家长  相似文献   

3.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机会上学呀!没钱,而且当时学校非常少。”爷爷对上一年级的孙子说。“爷爷,那你现在替我上学吧!”——印度笑话  相似文献   

4.
忆爷爷     
我的爷爷,他前年秋天去世了。可我总觉得他还活着,他的音容笑貌还铭记在我的脑海中。我生长在偏僻的山村,村里没有送女孩子上学的先例——直到现在,也还是只有我这个“女学生”。我之所以能上学,是因为爷爷喜欢我。爷爷是个木匠,爸爸也是木匠,他们父子长期在外做工,家里的生活还比较富裕,所以一向反对“重男轻女”的爷爷就主张把我送进学校,他还经常开玩笑说,将来要让我成为一个女秀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我读初二的那年暑假,我家遭了横祸:爷爷病重,全家正在为爷爷的病焦急不安,独养的耕牛又突然死了。真是祸不单行!为了给爷  相似文献   

5.
"刚过完年,听村里大人说,今后,读书不再要钱。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了一个晚上,我可以继续读书了!"这是湖北省监利县农民、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华带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上的一名小学生写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这名小学生叫王孝进,13岁,住在监利县福田寺镇茭牌村。3岁时,他妈妈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父亲王双庭靠在家乡打零工养活他和近70岁的奶奶,以及他三伯撒手留下的两个堂兄妹,5口之家一直过得很艰难。更不幸的是,小孝进6岁时遭遇车祸,右腿被截肢。为了给他治病,王孝进的爸爸借了几万元钱,家境雪上加霜。他升二年级时,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了,爸爸说:"伢,这学期你就不读书了,我实在没钱供你上学了。"一个星期后,班主任钟老师到他家了解情况,学校在老师的待遇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给王孝进减免了学杂费,并说服他的爸爸让他继续上学。小孝又回到了书声朗朗的校园。2008年2月,钟老师告诉王孝进,以后上学连书本费也不用交了。"爸爸笑了,因为他再也不用为我的学费发愁了。老师说,我能继续上学,都是党中央和温爷爷的关怀。我好想谢谢温爷爷。"王孝进在信中这样写道。他说的"温爷爷",就是温家宝总理。  相似文献   

6.
我叫刘彩云,家住天柱山村,现在刘坪小学读六年级,家境非常贫困。1992年我的妈妈患多种疾病:风湿性心脏病、胃炎、肾炎,从此不仅丧失了劳动力,而且生活不能自理。1993年爷爷因病无钱治疗不幸逝世,为了安葬爷爷欠了不少债,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1994年冬月。奶奶从梯子上摔下来,摔断双腿,倒床几年,生活也不能自理。我父亲既要照料母亲和奶奶,又要忙家务和农活,农闲时想到外面打工挣钱都不可能。一家人的生活真难! 我家庭贫困,学习上也遇到很大困难,我的弟弟也在上学,只比我低一个年级,我是姐姐,要为父亲分担一些  相似文献   

7.
我从小就口吃,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伸出四个手指问我是几,结果我将"四个"发成了"地个",惹得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阵哄笑。上学后,成绩又一直跟不上,强烈的自卑感让我产生了厌学情绪,发展到后来,连校门都不想再进了。最后在母亲的督促下,我只得勉勉强强地去了学校,不过成绩一直不  相似文献   

8.
汪新才 《教师博览》2007,(10):39-39
我从小就口吃,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伸出四个手指问我是几,结果我将"四个"发成了"地个",惹得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阵哄笑。上学后,成绩又一直跟  相似文献   

9.
我们家离学校远,我是坐公交车上学的。低年级时是爸爸或者妈妈送我,后来是我自己搭车上学。在我出门前,我爸喜欢来一句:"什么最重要?"然后笑着听我答出那两个字:"安全!"我知道,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是我要过几次马路,特别是那个乱七八糟的十字路口。二年级时,有一次是我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师。我第一位老师是母亲。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学校是个好老师,也给了我最深的母爱。学龄前,我是在北京和爷爷生活的。那时爸爸妈妈还两地分居,没有房子。等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才来到妈妈的身边,上学也就在妈妈的学校。那时,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是妈妈手把手教我写:“横竖撇……写得好!”过了些时候,我高兴地喊:“妈妈,我的字进步了,可以临字贴了!”  相似文献   

11.
江河 《家长》2014,(10):9-10
正那天,在同一所小学的同一年级上学的孙子洋洋和外孙钧钧把学校发给他们的体检报告往我手里一塞,就一起去看电视了。我仔细一看,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洋洋的体检结果是贫血、营养不良,钧钧的体检结果是儿童高血压、肥胖症。两个孙伙计小小年纪就一身是病,这如何是好?我的老伴儿头几年去世了,我又没有什么嗜好,一度非常郁闷。为了让我有生活寄托,同时也为了让  相似文献   

12.
我是山西静乐康家会中学初二年级特困班的学生。出身贫寒的我,从小也没有过高的奢望,只希望能像别的孩子一样牵着妈妈的手背着书包去上学,可这样的要求对于我来说,却又是多么的难实现呀!五岁那年,我妈妈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当我眼睁睁地看着双目紧闭的妈妈被一群叔叔抬进一个大木盒子里时,我哭喊着也要跟着妈妈去。爸爸一把把我搂进怀里,任凭我在他的怀里哭闹着。从此,我只有流着泪在梦里和妈妈相见。而爸爸也从此又当爹来又当娘,含辛茹苦地抚养我。老实巴交的爸爸没有读过几天书,靠天吃饭几亩地一年又打不下多少粮食。为了多病的爷爷,…  相似文献   

13.
“校门口好停自行车?”你一定感到奇怪吧。告诉你,只要你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下午五点钟左右来到我们学校,准会看到一辆红色的自行车停在校门口。那是我的,是爷爷每天把它从车棚里推出来放在那儿的。爷爷今年60多岁,高高的个子,很瘦,用“骨瘦如柴”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原来学校离我家很近,爷爷每天接送我上学。现在学校搬迁了,路远了很多,我也能自己骑车上学了。可爷爷就是不放心,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早晨总要陪我骑车到学校。晚上放学,爷爷总会耐心地等在校门口。一天傍晚放学时,我背着书包走出教室。“校门口好停自行车”,读者不怪才怪。可…  相似文献   

14.
傍晚刚要走出站前学校校门的时候,一个女学生拉住了我的衣服,我一看,原来是那个爱哭的“小不点”,我几年前在站前学校任教时的学生。说是学生,其实我并没有直接教过她那时,她才读一年级,因为家里父母工作很忙,所以寄宿。我当时负责学校寄宿部的工作。她来到寄宿部上学,很不适应  相似文献   

15.
老师的谎言     
我从小就口吃,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伸出四个手指问我是几,结果我将“四个”发成了“地个”,薏得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阵哄笑。上学后,成绩又一直跟不上,强烈的自宴感让我产生了厌学情绪,发展到后来,连校门都不想再进了。最后在母亲的督促下,我只得勉强去了学校,不过成绩一直不好,我只想快点高中毕业后到外面去打工。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爸爸     
正我的爸爸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今年已经40岁了,在我心中,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爸爸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按理说,他在家里应该很受宠爱,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了供两个哥哥上学,爸爸读完小学后,就辍学回家帮忙了。为了生活,我出生后不久,爸爸就外出打工了。几个月后,因为家里农忙,爷爷又把爸爸叫了回来。就这样,爸爸农忙时回家帮忙,农闲时外出打工。我7岁那年,弟弟出生了,从  相似文献   

17.
我从小就口吃,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伸出四个手指问我是几,结果我将“四个”发成了“地个”,惹得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阵哄笑。上学后,成绩又一直跟不上,强烈的自卑感让我产生了厌学情绪,发展到后来,连校门都不想再进了。最后在母亲的督促下,我只得勉勉强强地去了学校,不过成绩一直不好,我只想等高中毕业后到外面去打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突来的恐惧     
一、发现可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上初中一年级了,天天步行去上学。一天早上,快要上课了,我仍就一人走在荒凉的乡间小路上。为了给自己壮胆,哼着歌向学校"奔"去。走着走着,我发觉身后好像有两个人,我迈轻了步子。突然又觉得  相似文献   

19.
上学第一天     
九月一,开学日,太阳爷爷叫早起。我伸伸懒腰忙着穿衣。妈妈叮嘱,奶奶送礼,我挥着小手,说声再见,急急忙忙向学校奔去。学校门前,大红标语,人来人往十分喜庆。同学敬礼叫老师好,老师点头微微笑。我上前拉着老师的手摇呀摇,老师给我个大拥抱。(指导老师黄郁青)上学第一天$深圳市宝安流塘小学一年级@莹莹  相似文献   

20.
幽默     
好好上学爷爷送孙子上学,“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爷爷我可没有机会上学啊,那时太穷了,所以你现在一定要好好上学啊。”孙子一脸同情的看着他,“爷爷,那你就替我上学去吧。”别忘了来接我■邱新光小学开学了,刚满7岁的东东不愿到学校去,妈妈对东东解释,法律规定小朋友年满7岁就要到学校上学,一直到15岁。最后东东终于在学校的课桌关坐下来,眼里含着泪对妈妈说:“到我15岁的时候,你会记得来接我吗?”考了多少分妈妈:“这次学校考外语,听说奇奇考了85分,你考了多少?”儿子:“我比他多一点。”妈妈:“你是86分吗?”儿子:“不是,是8.5分。”造句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