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教育是在共同的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对族群身份的认同方式,实现在统一中尊重多元,在多元中追求统一.世界公民教育必须倡导平等、尊重、宽容和理解的价值观.我国的世界公民教育应该是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意识形态统一的前提下,寻求族群认同和差异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文化发展,民族才能强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让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从而进一步实现文化传承,激发大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培养其在多元文化冲突下的文化自信是当前亟需解决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时代,公民教育不再局限于学习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学习并接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公民教育的目标也不再只满足于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而是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公民.唯有此,“世界和谐“才不会变成一纸空谈.  相似文献   

4.
5.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地说,一是当前人类遭遇共同的困境、面临共同的问题,从而在应对面临的共同问题时人类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民族国家之间、区域之间、人与人之间在文化问题上有了更多的共识。对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和弱势文化所能选择的是三种应对策略,一是接受,二是抗拒,三是寻求平衡。第一种态度只能导致多样性的遗忘和抑制,是一种文化同化的策略;第二种态度可能会加剧与文明主流的距离和敌意,唯有第三种态度合理可行。所谓平衡就是以本土文化与强势文化的整合,以多样性缓和一体性,在交流和对话中发展全…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7,(2):26-29
文化是构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底,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也是抵御外来文化侵略的盾牌。由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文化迷茫、文化自卑甚至文化盲从等文化自信弱化现象。文章通过对这些弱化现象的综合分析,从高校育人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对策,即深化大学生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完善校内外文化传播体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传播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教育与公民的多元文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的伦理态度和行动方式是重要的公民品质的内容,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与文化的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相互学习、相互欣赏,是多元社会中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和文化发展能力,应该是公民公共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教育不仅反映了对少数族群的文化的认可的政治价值的诉求,更重要的是把多元文化的共生和共存放置在积极的教育追求上,通过教育不仅实现文化的发扬和发展,而且养育多元文化的伦理关系和公民人格。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伦理是教育文化建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公民文化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形态,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性,主要包括功利性、整体性和适然性,这三个特性是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清晰的指向公民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的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随着新移民的到来不断丰富.这也给公民身份和公民教育这两个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此研究指出民族国家(nation-states)建构既能适应新人口群体又能保证国家统一之新理念的必要性.文化多元的民族国家需要在统一性和多样性中寻找平衡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多样性给公民身份带来的挑战,并强调应该通过改革公民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同时具有明显的文化、国家、地区和全球身份,还能获得参与到公民生活申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0.
培养世界公民:公民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钰洁 《中国教师》2009,(15):30-32
<正>一、多元文化时代公民教育的转型传统公民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公民对政府的支持和对国家的效忠。如果这个国家是一个"复合民族国家",那么,国内的少数民族往往会被要求放弃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同化于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同样,如果这个国家是由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宗教和信仰等的  相似文献   

11.
欧丽萍 《中国德育》2006,1(5):25-26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教师可以使用“赏识”教育来激发小学生的自信心,适当使用“挫折教育”以锤炼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学会竞争,进而发展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以保护自信心,还应通过正确评价学生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已成为影响、制约人们生存、活动和交往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一个业已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现代“全球公民社会”,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蕴含的世界公民思想的揭示,联系现实的各种实际,提出了培养世界公民意识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必要性,并试着提出培养世界公民意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自信心的内涵和心理结构,自信心对学习与创造的影响,以及对学习自信心护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信心不仅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教育实践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战胜自卑心理,启动成功的“内趋力”。  相似文献   

15.
依据自信心的结构及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特点,从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和成就感三个角度,设计了旨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教育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主题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2)幼儿期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时期,4岁是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关键年龄。  相似文献   

16.
国外关于整体自尊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整体自尊作为人们对自己的积极的态度,包含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5个整体自尊的起源理论、6种整体自尊的发展影响因素、3个自尊发展的心理机制。然后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理论的兴起,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背景的现代公民教育理论不断受到挑战。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思想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许多学者投入对其研究中,从而逐渐形成一股思潮。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最初的世界公民教育的思想因子逐渐地萌发和成长,经历了萌芽、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在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激烈论争,其内容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出发点、价值观等问题,对美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系统梳理论争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拟对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产生缺乏自信心理因素的分析,采用调查、访问和研究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大学生产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及基础;并探讨利用大学体育课这个特殊的教学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以便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们今后能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相互依存度的增加,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及解决,均需要具有全球意识并为之行动的全球公民,由此在原有民族国家公民教育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全球公民教育,且对这一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共识。当今发达国家的学者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尽管对此教育的理念还存在争议,且实现这一理念的教育实践不尽一致,但其精神实质则是趋于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